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以美学的角度,看《红楼梦》里梦幻与现实的较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04:2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以美学的角度,看《红楼梦》里梦幻与现实的较量                                                                2024-06-16 16:56                                        

发布于:天津市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关系复杂,文笔流畅,用词华丽,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文学上的国粹。评论《红楼梦》的美学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学术工程,对曹雪芹的美学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立体化的扫描。
对红楼梦从文字美,名字美,小说美学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是在梦幻的而优雅的文字中,了解并领悟不为我们而知的清朝的现实。
一.红楼梦的语言及结构美学价值
1.红楼梦中隐喻的人名及其美学价值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名字是没有用的东西,叫玫瑰的一朵花,随随便便换了个名字,芳香依旧。似乎人名的翻译问题不足令人挂齿,然而在文学作品中,名字除了称谓功能以外,意义颇大。
许多作家在给笔下人物起名的时候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姓名可以暗示入物性格、掲示人物命运,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约發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许多人物都有特殊寓意的名字。
红楼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由外及里,由深入浅出的方式描绘出了清代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社会下的思想和观念。在《红楼梦》中的故事,不管是贾家还是在江南的甄家,故事都是“甄(甄)贾(假)难(南)留(六)”,完美的揭示了四大家族必定衰落的结局。

《红楼梦》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其实作品一开始就暗示了宝玉,宝钗与黛玉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宝钗与黛玉两个人的名字中刚好都是取自宝玉,作者将宝玉的名字一分为二,分给了两个与他纠缠一辈子的女人。宝玉与宝钗始终不能作为恩爱夫妻相守一生。
等到林黛玉因宝玉娶亲而郁郁寡欢死在家中的时候,贾宝玉的心也跟着那个爱他的女人一起去了。但是贾宝玉却不敢反抗家族势力,他是个懦弱的人,这一点也造就了他无法与真爱相守一生一世的悲剧。他的前半生看起来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但实际上还不如路边的青石来的自由。
《红楼梦》在谐音谐意之外,作者还充分利用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群体人名之上也命令他们含有精巧的隐喻之意。例如,贾府的四大名媛之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红学界普遍认为其中暗含了“原应叹息”之意,暗示了他们悲惨的结局。《红楼梦》的这种隐喻在文学上也成就了极大的美学价值。
在《红楼梦》数以百计的人名隐喻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寓意于音、寓意于义以及整齐排列等方法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或表明自己的态度等。审美客体主要可分为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
红楼梦中的隐喻人名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在音形意上都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霍译本在译隐喻人名主要有音译和意译两种策略,音译的方法从美学角度看是美感尽失;意译的策略又可分为对原意象的直译、引申和调整,分别对应于审美再现策略中的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以译入语为依据的模仿以及改写或重建这三种手段。

这三种意译策略在还原原文意象美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达到了一定的美学效果,同时,作者也并没有放弃対原文形式美还原方面的努力,通过音形补偿和情节补偿两种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再现了原语的形式美。
2.从小说美学角度分析《红楼梦》
在小说美学中,最具有价值的便是其主题也就是鲁迅倡导的“主题开掘要深。”作者认为,“志当存高远,大作家就要充分运用如椽巨笔,描绘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生活,让蓬间雀望鸿鹄翱翔天空兴叹”。
曹雪芹用极高的文学造诣满怀激情地歌颂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是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恋爱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从而,是“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还没有产生过的爱情,也是中国在此之前的古典小说中从来没有描绘过的爱情,同时还是此前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从来没有想到、也从来没有畅想过的爱情。
”这样,曹雪芹描绘的爱情“主题”,就是独一无二的,是空前的,是一次石破天惊的创新,也是小说美学在思想内容上的临峰。
3.从艺术构思中分析《红楼梦》的美学价值
“艺术构思”是文学艺术作品成败得失的关键。朱兵在《〈红楼梦〉小说美学》中,特别将“艺术构思”与“艺术结构”严格区分开来。按照他的说法,前者指的不是组织材料的具体形式,而是成型结构以外的构思过程。

这个过程是根据有文字的资料和没有文字的材料,都聚集在一起,做出推理和判断,然后得出结论。或者说,它是一种“总体设计”,包括组织素材、安排情节、塑造典型等构思过程和艺术手段,需要精心布局、巧妙安排。
曹雪芹的“构思”,可以概括为“概而不枯、框而不死”“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多线交织、穿插并进”“变化万千、出人意料”等。这些,“正是《红楼梦》庞大艺术构思给我们展示的雄浑、崇高而又丰富多彩的小说美学涵盖的内容。
二.《红楼梦》中判词之美
1.关于林黛玉的判词
《紅楼梦》共有判词14首,其中包含正册金陵十二钗和副册、又副册中的3位女子,共描述15位女子。判词的语言简练,内涵丰富,运用大量修辞方法。
例如林黛玉的判词,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的相关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吨”上述提到,“玉带林中挂”指的是林黛玉,“金簪雪里埋”指的是薛宝钗。值得注意的是,“可叹停机德”中的“德”指的是薛宝钗在妇德方面非常突出。
同时“停机德”也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中的典故,讲述了乐羊子妻将织布机停下,然后将织布机上的布剪断,并对自己的丈夫进行劝勉,劝勉丈夫凡事不可半途而废,需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成功;引用这个典故,突出薛宝钗突出的妇德品格。

而“堪怜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很有才气,其中的“咏絮才”同样引用了典故,引用了谢道福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其中的“咏絮之才”指的是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女,即指的是林黛玉。
此外,需注意到“可叹”、“堪怜”两个词,便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今后悲剧的命运有了一定的昭示。从《红楼梦》小说的故事线来看,林黛玉是父母双亡的忽孤儿,薛宝钗是江苏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的千金,境遇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林黛玉表现的天真率直,薛宝钗表现的城府很深;林黛玉表现的孤立无援,薛宝钗表现的多方支援;两个人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尽归一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林黛玉与薛宝钗从判词方面看人生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判词可以看出相对应人物角色的命运和结局走向,“叹”、“怜”则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因此,从高中生角度来看,在通读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判词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更加了解《红楼梦》中相关角色的命运走向,并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小说的内涵与时代意义。《红楼梦》中的判词带给了《红楼梦》极高的美学意蕴和文化,文学价值。
三.从《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品鉴其美学意蕴
李靖的《〈红楼梦〉饮食的审美追求》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美食的描写充分展露了他作为清朝上层世家子弟对饮食“精美、和谐、典雅”的审美品位和“十美”的美学追求”。
孙涛的《〈红楼梦〉肴馔中的食疗养生观》认为《红楼梦》不仅反映了清初上层社会贵族家庭的饮食习惯,也内含了传统中医的养生思想,可谓是寄医于食,掲示出《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在巨大的文学成就之外。

对于酒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朱东丽的《〈红楼梦〉家宴中的茶事礼仪》,从中国传统礼仪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茶事活动,这些茶事礼仪表现了传统文化仁德和尊敬的内涵,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培养了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赵丽凤的《〈红楼梦〉的饮食文化观念》。
以《红楼梦》中浓墨重彩描绘的菜肴“茄壁”为例,从崇尚奢靡的饮食追求、讲求精细的饮食习俗和推崇文雅的考究品位三个方面,来探析《红楼梦》中贵族阶层崇尚的饮食文化观念及其蕴藉的人文义理。
《红楼梦》中精美的菜肴,带给了读者非常生动的心灵体验,使菜肴好像跃然纸上。
参考文献:
1.宋一然.跨文化视角下《红楼梦》金陵判词的英译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
2.苏敏《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探究
3.杜丽娟基于语料库《红楼梦》判词英译研究
4.涂武生小说美学的创新性解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7-1 03:54:08 |只看该作者
欣赏!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23:46 , Processed in 0.0085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