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1955年婉拒上将军衔,主席:他不亚于我 2024-07-02 10:04 发布于:河南省
在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将领,他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后来又到苏联深造,回国后曾长期在毛主席身边任职,被誉为毛主席的“军事高参”,主席甚至还曾一度评价说:“他不亚于我”。 1955年全军“大授衔”期间,原本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他,却主动要求降级,最后仅授中将军衔。 他就是一代红色儒将——郭化若将军。那么,他有什么故事呢? 郭化若,福建福州人,1904年8月出生。 说起来,郭化若的家境并不算好,但在父母的坚持下,他还是得以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学一直读到了大学,这也为他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春,郭化若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后背井离乡来到广州,靠给人写书信、抄稿谋生,不久后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科科学习,由此开启了他近70年的革命生涯。 1925年冬,在东征讨伐陈炯明结束后,郭化若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值得一提的是,郭化若在黄埔军校留校任教期间,蒋介石曾先后两次下令调他到身边担任秘书,但均被其严辞拒绝了。为此,一些同僚还替他感到可惜,但事实证明,郭化若将军当初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大革命失败后,郭化若远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结果学业尚未结束,国内局势就发生了巨变,郭化若不得不放弃学业,毅然启程回国。 1929年春,郭化若终于回到了祖国,之后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参谋。 郭化若的文化水平很高,而且熟读兵书,但他绝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一位有实际指挥水平的将领。这一点,在他参加红军后不久就得到了印证。 当时,郭化若奉命率领一个支队攻打由敌人一个团带一个营、一个迫击炮连驻守的漳平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郭化若并没有选择硬拼,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炮兵知识,率先打掉敌人的火力点及指挥部。 敌人见指挥部被毁,顿时便成为一盘散沙,郭化若则抓住机会,率领部队发起冲锋,一举全歼守敌。 战后,郭化若受到了朱老总的夸奖,并提拔他为第二纵队参谋长。而此时距离郭化若到部队,才只有23天。 不久后,红四军军部缺一位参谋处长。由于职务特殊,所以对于人选的问题,红四军领导十分重视。毛主席几经考虑后,决定由郭化若担任该职。 就这样,郭化若来到了毛主席和朱老总身边,负责司令部的参谋工作,以及战斗文书的起草工作。不久后,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因病住院后,他又被任命为代参谋长和总前委秘书长。 在两位首长身边工作期间,郭化若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帮助朱毛指挥作战、发展红军,还负责创建了第一个工兵队、无线电队和一所炮兵学校。对此,毛主席曾夸奖他说:“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军事天才。” 郭化若在行军打仗之余,还热衷于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法的研究,是全军公认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解放战争开始后,郭化若更是一边指挥作战,一边进行军事理论研究,在战场上接连取胜的同时,其学问研究也日益精进。他撰写的很多极具含金量的论文,受到了刘伯承、叶剑英等人的一致好评,直夸他是个天才。 在此期间还曾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淮海战役结束后,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我军俘虏。起初,杜聿明还摆出一副桀骜不驯、不肯服输的姿态,结果当他偶然间翻阅到其“学弟”郭化若的论文时,不由得肃然起敬,感叹道:这个黄埔四期的“状元学弟”果然名不虚传。而在这之后,杜聿明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 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长期在华东地区工作,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解放军第8兵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军司令员等职。 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时候,上级原本打算授予郭化若上将军衔的,但他却以“资历不够,没有什么战功”为由给婉拒了。 但其实,郭化若将军所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虽然参加革命时间比较早,但却长期在军队机关院校工作,担任军政主官的时间较短,以至于他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做到了兵团政治委员,但级别却是副兵团级,所以授予中将军衔也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在1932年王明搞“肃反”扩大化期间,郭化若还曾因“托派”嫌疑被开除了党籍,尽管这是个莫须有的罪名,并且最后也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恢复了党籍,但由于时间长达7年之久,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他早期的职务晋升。 最后,郭化若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后,郭化若将军曾一度受到冲击,直到1973年后才恢复工作,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在这一时期里,郭化若将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我军战史的编写工作中,为军事科研发挥自己的余热。1982年,78岁的郭化若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痴迷于军事科研,编写了许多军史作品。 1995年11月26日,郭化若将军走完了精彩而传奇的一生,享年9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