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万里诗词里的夏天,清新自然,读来如凉风吹面,令人舒适不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6:5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杨万里诗词里的夏天,清新自然,读来如凉风吹面,令人舒适不已!                                                                                 

2024-06-29 20:00                                        

发布于:河北省
   
     说起南宋诗坛,不得不提杨万里。“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就是当时文人对他的评价,诚斋就是杨万里。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初学江西诗派,却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诗歌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乐趣,对后世影响颇大,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的诗词里,有不少描写夏季之作。他笔下的夏天,清新,生机,而又充满了趣味,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还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总是那样接地气,让人感同身受。
正值盛夏,就让我们来看看,杨万里笔下的夏天吧!

1、《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方小小的池塘,池水如镜,绿树环绕。泉水从泉眼中无声地流着,好像这泉眼对水无比爱惜,流出的只是涓涓细流。树荫倒映在池塘里,仿佛也喜爱这晴朗柔和的水面。
刚刚生出的荷叶才露出水面,只是尖尖的一点,在水波中摇荡,一只可爱的小蜻蜓,早已在上面落了脚,在临水嬉戏着。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2、《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宋代〕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在初夏的午后,天气还不十分炎热,午睡醒来的诗人无所事事,也不觉得需要做什么事。睡前吃的梅子,现在口中还留有余酸。
他百无聊赖地坐在窗前,窗外的芭蕉叶清新碧绿,让暑热都减退了几分。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几个孩子正在跑来跑去,追逐随风飘浮的柳絮。
诗人表面上在说:我很慵懒无聊。但他眉眼里的神情,却分明是在炫耀:我很悠闲自在。

3、《夏夜追凉》
杨万里〔宋代〕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夜闷热,几乎同中午一样。开门稍稍站立在月光下,随即又往竹林树丛深处有草虫鸣唱的地方行去,却感到身上有些微微的凉意,但那不是因为吹到了清风。
诗人撇开了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
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当然,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诗人杨万里最擅长,从寻常事物中发现新意,创造出新的诗美。

4、《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宋代〕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这首诗由晴日、柳荫、水堤、野草、山花、溪水、童子、耕牛等组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而读者,正是从这似乎是静止不动的画面中,不仅看到了自然界前不久下过的大雨和正刮着的微风,而且也窥知当时繁重的耕战以及即将来临的繁忙。
静的画面包括了动的劳作,短暂的宁静透露了昨天的辛劳和预示着更繁忙的明天。

5、《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宋代〕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绿苔松阴,清泉芭蕉,庭院中一片幽清气氛。初夏昼长,睡起之后仍十分慵怠,“偶欲看书又懒开”,人的心境与四周的气氛互相感应,虽是极平淡的一句诗,人物心态却写得入木三分。
诗人想摆脱这种慵懒,给庭院中增添一点活泼气氛,于是竟童心勃发,故意戏掬清泉,洒向芭蕉丛中,果然,惹得群童愕然四顾,诗人也就在这一片天真无邪之中,求得了片刻的忘情与欢愉。
这首诗笔笔写“闲”,而最终又总使人觉察出一种壮志难伸、赋闲家居的落寞感,既亲切而又深沉。

6、《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
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在这首小令中,诗人以轻灵奇巧的笔调描绘出梦泛西湖、被雨惊醒之际的情景,写得梦幻似真,意趣横生,由梦到醒,意境如画,表现了作者敏锐捕捉形象的功力和无比热爱生活的志趣。

7、《夏日绝句》
杨万里〔宋代〕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不仅春天的景色美丽,百花争艳,夏天的美景更是令人喜爱。随意生长的花草茂盛,连绵不断,一直到天边。鹿葱花的花柄已经长得纤长,金凤花也开出了最小的花朵。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
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诗人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8、《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宋代〕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盛夏时分,诗人于荷池边寻凉。忽见细草茎梢齐摇,似在报告池边人: 清风来了! 清风来了! 诗句写暑日凉风倏然而至,使诗人为之而一快。
天气炎热,入暮更难当。原先高高挺立在池中的红荷,如今也因酷暑难禁,不得不低下粉嫩的笑面,深深地掩藏在碧绿的荷叶之间。
荷花本不怕高温,但因作者自己感到天气太热,故眼中一切外物均带上自己的情感,这就是“移情”的手法。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还体现了诚斋诗的一大特点——语未了便转的特点。

9、《夏月频雨》
杨万里〔宋代〕
一番暑雨一番凉,真个令人爱日长。
隔水风来知有意,为吹十里稻花香。
酷暑时节,下一场大雨,天气就有一番凉意,在这漫长的夏日,真是让人太喜爱了。隔着流水,享受着清风的吹拂,这风还为我们吹来十里稻花的香气。
夏雨总是惹人爱,因为久旱逢甘露,夏天天气热,一场雨来让人神清气爽,都不会让人讨厌这炎热的酷暑了。
雨过天晴后,风也有情有义,吹十里稻花香,这是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喜悦,以及黎民百姓能够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都与其他季节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3 01:39 , Processed in 0.0071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