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98年曾志病逝,对毛主席感情深厚,曾言:毛主席晚年是一个老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07:1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98年曾志病逝,对毛主席感情深厚,曾言:毛主席晚年是一个老人                                                         2024-07-09 14:49                                        

发布于:天津市
   
                          

前言
对于毛主席,曾志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感情。无论是在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建国后,曾志都对毛主席十分尊敬,更是非常拥护。
对于曾志的这种革命感情,女儿十分疑惑。在曾志晚年时,女儿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的疑问,向母亲问了出来:“父亲去世,你也受了那么大的罪,你怨不怨毛主席?”
毛主席:曾志有什么问题
1965年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一政委陶铸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但仍然在广东居住和工作。

1966年5月,陶铸的职务再次变动,调任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接到前往北京开会的通知后,陶铸心里知道这一次可能真要离开广东,离开心爱的妻子了。想到曾志的身体不好,陶铸的心里有些担忧,每次回到家里看到曾志的时候,都会心疼,想要对曾志说明情况,但都欲言又止。
临行前,陶铸知道这件事情还是要对爱妻说,便在吃午饭的时候,开了口:“中央要调我去北京工作。”
听了丈夫的话,曾志问:“让你做什么?”陶铸压低声音回答说:“中宣部部长。”
对于丈夫陶铸,曾志是知道的,便有些着急地说:“你做中宣部部长不太合适,宣传部长要有很高的理论、文化和文字水平,你胜任不了!”陶铸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紧接着,曾志又说:“那你还不向中央辞掉?”陶铸为难地说:“不行啊!我还要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辞是辞不掉的。为这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也想了许多,不过中央既然已经作了决定,那就去吧!”

在陶铸离开广东后,曾志一个人留在广东养病。然而,曾志的心里却一直无法平静,担心丈夫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
想到这些,曾志觉得与其自己一个人在广东养病,让丈夫陶铸一个人待在北京,还不如自己也去北京养病,在哪儿养病不是养呀,两个人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曾志便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信件,交给广东省委,请求到北京去养病。很快,广东省委同意了曾志的请求。
9月10日,曾志搭乘飞往北京的飞机,离开广东。
在北京,曾志刚下飞机,便见到了早已等候在机场的丈夫陶铸。那一刻,曾志非常感动。原本,曾志担心影响丈夫的工作,便没有告诉他自己什么时候到北京的事情。

1967年1月4日,在团圆还不到四个月的时候,陶铸便失去了自由。期间,陶铸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学习马列书籍和毛主席的著作。除此之外,陶铸还练习书法。一天,陶铸在纸上写道:
“自杀,就是有见不得人的事,不想把自己的问题弄清楚。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就是你去见了马克思,问题还是弄不清楚。那也不要紧,事实终究是事实,最后还是可以弄清楚的,我相信我自己的四句话:‘性质’纵已定,还将心肝掏,苌弘血化碧,哀痛总能消。”
陶铸失去自由后,曾志也受到牵连。于是,曾志给毛主席写信求助。接到曾志的来信后,毛主席十分关心,回信要她去找汪东兴解决。
后来,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有人提出,既然陶铸有问题,那么曾志也不会没问题。听了那个人的话,毛主席一脸不高兴地说:“曾志有什么问题?陶铸是陶铸,曾志是曾志!”
在毛主席的保护下,曾志虽然受到一些冲击,但也可以来去自由。对此,曾志非常感激。
后来,陶铸感到身上疼痛,但却坚强地忍着。在曾志的眼里,陶铸是凭信念活着,就算痛得死去活来,也一声也不哼。

看到陶铸的身体疼痛难忍,曾志心里十分难过。后来,陶铸被检查出胆囊部位有大量癌细胞,需要立即动手术。
得知陶铸的表情后,周恩来总理立即批示要积极治疗,并指定上海第一医院的董芳宗主任主刀,301医院的陆惟善主任担任第一助手,阜外医院的麻醉科主任负责麻醉,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吴杰也一起参加医疗小组,为陶铸进行手术。
然而,陶铸却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直到手术后,陶铸才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一天,在看到曾志的时候,陶铸突然说:“没想到癌这么痛!曾志,看来我过不去了。亮亮,你要好好照顾亮亮…… ”
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后,陶铸的身体恢复了不少,回到家里休息养病。
1969年9月,陶铸再次感到腹内一阵阵地疼痛,还发着低烧,脉搏也变得微弱,医生诊断是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治疗,只好开了一些止痛剂和麻醉药,为陶铸减轻身体上的痛苦。
见陶铸如此痛苦,曾志十分心疼,说:“忍不住你就哼几声吧,也许会好一些。”然而,陶铸却说:“你已经够苦了,听到我哼,会更难受……”

10月,曾志得到指示:“北京要紧急疏散,可能爆发战争,陶铸要疏散到安徽合肥。你怎么办,自己决定,随陶铸去也可以,但是去了以后不准与外界通讯,不准与任何人来往;不随他去,就去广东插队劳动,但必须与陶铸断绝联系。”
得知要离开北京后,陶铸特意写了一首诗,取名为《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蔡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0月18日,陶铸前往合肥。临别时,陶铸握着曾志的手,说:“你千万不要陪我去,我活不了多久了,你去了也帮不上忙,何苦再牺牲你?你要争取和亮亮在一起,你们能在一起,我也就放心了,我们只有她这一个女儿。”
不久后,曾志离开北京,前往广东翁源县插队,离开和陶铸一起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
11月30日,在与爱妻曾志分离仅仅43天后,陶铸一个人在合肥孤零零地病逝。得知陶铸去世,曾志非常难过。

1972年,曾志离开广东,来到环境幽静的陕西临潼军区干休所生活。在这里,曾志恢复了党的关系,重新得到了行政八级的工资待遇,而且被允许带一人照顾她的生活。
于是,曾志的身边便有了侄女。期间,曾志和侄女一起,将房屋后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黄瓜、扁豆,以及她最爱吃的辣椒。
1973年,曾志在临潼干休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回到部队中,穿上军装。接到曾志的来信后,毛主席批示:“曾志愿意留在陕西,便在省委安排工作,不愿意在陕西工作,便调回北京。”
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后,曾志十分激动,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泪眼模糊中,曾志想起了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的情景……
曾志:我对我的指路人永存敬意
1928年,怀有身孕的曾志在连日行军后,疲惫地靠在丈夫蔡协民的身上,庸懒地半睡着。

就在迷迷糊糊的时候,曾志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是蔡协民同志吗?老蔡,老蔡在里面吗?”
没等曾志反应过来,发出声音的人便径直走了进来。看到蔡协民身边的曾志时,来人笑着说:“嗬唷!金屋藏娇么。老蔡,好福气哟!”
听了来人的话,曾志的脸上泛起了红晕。这时,蔡协民赶紧将靠在身上的曾志拉了起来,介绍说:“这位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毛泽东,毛润之!”
听了蔡协民的介绍,曾志心里一阵震惊:啊!他就是创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我仰慕已久的、大名鼎鼎的革命家。
于是,曾志顿时倦意全消,肃然地坐在一边,倾听着毛主席和蔡协民这两位师生和战友的谈话。关于毛主席的第一印象,曾志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我睁眼一看,这位陌生的来客,身材高挑,气度不凡,中分式的黑色长发,清癯的面颊。”

在井冈山上的革命岁月里,曾志和毛主席、贺子珍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1929年,蔡协民转到福建参加地方工作,曾志也跟随蔡协民一起离开了井冈山,前往福建参加了工作。期间,曾志先后担任了共青团闽委组织部部长,福安中心县委委员,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福霞县委书记。
1934年5月,蔡协民被叛徒出卖牺牲,曾志心里十分痛苦,但仍然坚持工作。
后来,为了工作方便,曾志和陶铸以夫妻名义,一起开展革命工作。在工作中,陶铸对曾志十分照顾,随着感情加深,两人最终结为夫妻。
1939年12月,曾志几经辗转前往延安。
到达延安后,最终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求见面。仅仅过了两天,曾志便接到了毛主席在百忙中写给她的回信。在信上,毛主席说:
“曾志同志,接到你的来信,实在高兴,你明天就来我这里,我让中组部派人接你来,见面在长谈。”

曾志来到毛主席窑洞的时候,毛主席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望着毛主席的背影,曾志没吱声,而是笑眯眯地踮着脚,轻轻地绕到毛主席的背后,猛地拍了一下毛主席的肩膀,笑着叫了一声:“老毛!”
听见有人叫,毛主席赶紧回过头,看到是曾志,便握着她的手,高兴地说:“你来了,很好,很好!”
紧接着,毛主席将曾志让进窑洞里,说:“这几年上海那边有人来延安,我都注意打听你。潘汉年来时,我也向他问起你和蔡协民。这几年,你们在哪里?蔡协民呢?你们还在一起吗?”
毛主席的话,落在曾志的耳中,犹如兄长般的慰问,心里感到十分温暖。于是,曾志将这几年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毛主席。在曾志倾诉的时候,毛主席听得十分认真。
最后,曾志对毛主席说:“这次来延安,准备进马列学院学习,因为长期在白区工作,没有条件系统学习过。”
听了曾志的话,毛主席赞同说:“很好,你有了实际工作经验,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理论与实践向结合之后,就可以把经验好好总结起来,自己才可能有真正的提高。”

那天,毛主席还特意设了家宴,招待曾志。开饭时,毛主席将怀有身孕的新夫人叫了出来。然而,在曾志的心里,贺子珍才是她朴实而真挚的好友。
1940年秋,曾志被任命为中央妇委秘书长。同年,陶铸也奉命来到延安,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两人终于再次团圆。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志和陶铸一起前往东北工作。期间,曾志先后担任了沈阳市委委员、铁西区委书记、辽吉省委委员、辽吉一地委副书记、五地委副书记、沈阳市委常委、职工部部长、沈阳市工会、妇联筹备处主任。
建国后,陶铸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广东任职后,陶铸的工作基本上稳定下来。这时,曾志想到以往聚少离多的日子,便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调到广东工作,和陶铸在一起,一家人团聚。

1952年,曾志的请求获得批准,前往广东担任了中南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党委书记。
1954年,在看到第一届人大广州市代表的名单上有曾志的名字时,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便提笔将其划掉,换上了另外一位女同志。
对此,曾志非常气愤,大声质问道:“你这是毫无原则,我是组织上推荐的,你为什么否定了我的代表资格。我想不通!我有意见!”
见陶铸没有改变态度的意思,曾志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后来,在见到陶铸和曾志的时候,毛主席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然而,陶铸并没有理解毛主席的意思,在一旁呵呵地笑着。看着陶铸憨厚的样子,原本心里有气的曾志竟然没有忍住,笑出声来!

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
接到通知后,曾志和丈夫陶铸一起来到庐山。期间,听陶铸说要前往南昌看望老朋友冯白驹时,曾志也决定一同前往南昌看望她的好姐妹贺子珍。
见曾志来看自己,贺子珍非常高兴。聊天中,贺子珍提到了1937年自己去西安时,还见到过写着曾志名字的行李,却没能见到曾志的事情。
看着贺子珍的样子,曾志觉得贺子珍也不像传言的那样病重,在记忆和精神方面都是正常的,打心眼里为贺子珍感到高兴。
得知曾志来江西是为了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贺子珍兴奋地说:“毛主席来了?”听了贺子珍的话,曾志点了点头。
那天,曾志和贺子珍一起聊了很久,不仅回忆了井冈山的那段十分难忘生活,还聊起了毛主席的近况。见贺子珍对毛主席依然充满感情,曾志心里非常难过。

后来,两人还在一起吃了饭。席间,曾志并没有觉得贺子珍又任何问题,完全看不到她疑神疑鬼的样子,根本不像他人讲的那样,贺子珍有多疑症,吃饭吃菜总要等别人动过筷子才敢吃,生怕其中下了毒。
在贺子珍提到自己经常失眠时,曾志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服用效果比较好的安眠药,给她留了一些。临别时,贺子珍高兴地将曾志送到了门外。
回到庐山后,曾志特意去见了毛主席,对毛主席说:“主席,我下了一趟山……见到子珍了。”听到贺子珍的名字,毛主席一怔,问:“她怎么样?”曾志说:“她很好么,看不出精神病。”
曾志的话,让毛主席想到了和贺子珍的那段恩爱岁月。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胸脯起伏了一下,眼睛湿润了。紧接着,毛主席叹着气说:“唉,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哟……”
听了毛主席的话,曾志知道毛主席在心里也是惦记着贺子珍的,但这种情况,她又不能说什么,便看着毛主席的眼睛,等待着他表态。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抬起头,看着曾志,压低了声音说:“我很想她……想见见她。”曾志鼓励毛主席说:“应该见见。”
于是,毛主席伸出一根手指,小声交代曾志:“你去找汪东兴,叫他来办。”
不久后,贺子珍来到庐山,见到了毛主席。这次见面,成为了贺子珍和毛主席分别22年后,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生前见面。
对于贺子珍的遭遇,曾志十分同情。后来,曾志经常去看望贺子珍,与她聊天,排解她心中的苦闷。
1973年3月,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曾志选择了回到北京。在北京,曾志被中组部安排在万寿路招待所暂时居住。
随后,汪东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找组织部长谈话,对曾志做了安排:“一、安排一个安定的住所;二、医疗关系介绍到北京医院;三、工资、组织关系均由组织部管起来。”

11月,中组部在南长街6号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所,让曾志搬了进去。此后,曾志的生活才稳定下来。
1976年,毛主席病逝。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曾志满含悲痛地与兄长般的毛主席作了最后的告别,并表达了她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
1977年12月,曾志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82年9月,曾志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了中顾委临时党委副书记。1983年7月,在中央的批准下,曾志离休。
后来,在见到曾志的时候,女儿终于没能忍住多年埋藏在心中的疑惑,对母亲说:“父亲去世,你也受了那么大的罪,你怨不怨毛主席?”
见女儿这样问,曾志平静地说:“这是一个很肤浅的问题,我跟随毛主席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那么,我对我的指路人当然会永存敬意。”
过了一会儿,曾志叹了口气,又说:“不怨,毛主席晚年是一个老人!”

1998年6月21日,曾志因病无法医治,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生前,曾志留下遗嘱,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
后来,按照曾志的遗愿,女儿将她的骨灰撒在了井冈山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22:58 , Processed in 0.0080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