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理学开山鼻祖的《爱莲说》万世传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01:39: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理学开山鼻祖的《爱莲说》万世传诵                                                           2024-07-20 16:24                                        

发布于:天津市
   
                          

周敦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
时值盛夏,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中的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盛,放眼望去,朵朵的荷花,在那一眼望不尽的的荷塘中,紧紧依偎在碧绿滚圆的荷叶中,亭亭玉立,在丝丝细雨的沐浴下,清秀雅洁,很是妩媚可爱。
我结识的那一帮舞文弄墨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写有关于荷花的文字,或摄影,或散文,于是,便忙着去欣赏和点赞,煞是热闹。
但我是没有写过一篇有关荷花的文字,因为不知何时看过这样的一段话,大意是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所有描写荷花的文字都是苍白和多余,所以,我是不做这多余之事的。

二人都是我很崇敬之人,很小的时候随着父母学《毛选》时就知道,这朱自清先生被誉为“骨头最硬的人”,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而那周敦颐则更是了得,他不但写有《爱莲说》,还是我国理学的一代儒宗。
“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描写荷花的经典句子,也是很多人自励的座右铭,但其实往深里想想,离了淤泥,你啥都不是,立马会变为垃圾,还不如这淤泥呢,是吧,
所以,这句话是离不得前一句的,即“濯清涟而不妖”,只有将这两句紧密联系在一起,方显其境界阔大,格调高雅。

也许我有些矫情,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其实要赞美的应该是荷花的另一种特质,即离开了原来生长的地方,便会一直保持着当时采来的身姿,将心紧紧地包裹,直到色泽渐渐地老去,永远不会再开放。
在我的印象中,历史上理学的一帮人,都是成天板着个面孔,念着“存天理、灭人欲”而不苟言笑的学者,如周敦颐这样的老夫子,如何能用短短百余字,便把荷花写得这般清新可人,我真怀疑这《爱莲说》是不是他写的了。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人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人,即今湖南道县人;正史对他的出身几无记述,入仕前的事迹都为野史笔记所载。

他的家境应该很是一般,他原名周敦实,这名字起得实在是有些掉渣,就如同深山中没有文化的山民起的一样,老土老土的,这是否同家学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周敦颐还是很不幸的,他父亲死得较早,接着姐姐和弟弟又去世,他是随着母亲投靠了在朝为官的舅舅郑向,深得其喜爱。
舅舅郑向可是北宋朝的高官,最后一直是做到了龙图阁学士的高位,按当时惯例,依据官职,郑向可以推荐一位子弟为低层官吏,他让周敦颐出仕,于是,周敦颐便担任了朝廷将作监主簿一职,时年20岁。
让人有些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如苏东坡和王安石这样的人,靠着科举进入仕途,而是凭着让人有些瞧不起的“祖荫”当官,是所学同科考内容不在一个频道,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知。

30岁时,他担任了郴州县令,在此期间,他大兴学业,兴教讲学,而当时在朝廷大理寺任职的“二程”之父结识了他后,大为赞叹,遂将两个儿子送其门下。
“二程”,即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和程颐,“程朱理学”中的“程”便是他们二位;所以,从影响中国千年的“理学”源头看,这周敦颐实乃其肇始的开源鼻祖。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这是他在任上时,写给故乡人的一首名为《任所寄乡关故旧》的诗,缘由是他的侄儿来此想在他手下谋个差事,被他拒绝后送其回乡时所作,他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家乡人们自己的心志,其中饱含着满满的君子之风,慨然有大家之气。

他虽为区区县级官员,然刚正不阿,面对所见之不法之事,敢于担当,抑制豪强,铁腕治县,而他一心为民,正直清廉,一生浩然正气,无欲则刚的精神,赢得当地民众的敬爱;黄庭坚曾赞其言“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后来的他又任合州判官,也就是今天四川的合川,他在此的五年时间中,他结识了比他小四岁的王安石,但此时的王安石还只是个同他一样的小官吏,而在声名上,两人就不在一个层级了,周敦颐在学术的声名已是天下尽知之人了。
王安石对周敦颐十分倾慕,仅仅是一次的萍水相逢,也足以让王安石兴奋不已,遂成知己;二人虽无师生之谊,但明显周敦颐是很欣赏王安石的,所以,在后来王安石开启的“熙宁变法”,周敦颐明显是持支持的态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随着变法的失败,周敦颐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同声名渐盛的“二程”也有了隔阂,甚至可以说,他的学术思想在北宋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后来的他在类似级别上又换了几个岗位,但都属中低级官员,他担任的最后官职是广南东路提点刑狱,也就是主管广东一带的刑狱案件,相当于朝廷下派的法官兼检察官。
他在这一任上,依然是一贯的作风,严肃刑律,不畏强权,依法办事,为此,有人竟将他比作“酷吏”,但他不为所动,我行我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他四处巡按,走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

“按部广东经数郡,若言岚瘴更无春;
度山烟锁埋清昼,为国天终护吉人;
万里诏音频降下,一方恩惠尽均匀;
丈夫才略逢时展,仓廪皆无亟富民。”
这首名为《按部至春州》的诗正是这一时期所作,当时的广东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区,此地烟瘴横行,但他却全无顾忌,一心为朝廷办差,不幸的是,他偏偏在此染上了瘴疠,也就是恶性疟疾,无力为继,只好辞官,隐居庐山,第二年便去世了,时年57岁。

周敦颐并不以诗文显世,在文学上,除了一篇《爱莲说》,其他的极少有人识得,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理学被后世统治者大加推广后,他的地位便日渐提高,亦达到了配享孔庙的的尊荣。
在《周子全书》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也充分体现了后人对他的尊崇,“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
也就是说,孔孟之后,在周敦颐出现前的这千百年的时间中,传统儒学是个断层,没有一位真正的继承人。
其潜台词实际上就是说,这中间所有的儒学都不是正宗的,整个儒学处于“晦暗”之中,只有到周敦颐,才真正将儒学发扬光大,所以,周敦颐是有着“破暗之功”。

周敦颐哲学思想是体现在他提出的“太极”之说,他认为宇宙是由“无极”到“太极”的过程,即“太极自无极”,太极运动产生阳气,达到一定的速度便呈现出看似静止的状态,这便是“阴”。
如果用生活中的事物比喻的话,大概同车轮的运转相似,转动慢时,可以看见在运转,一旦快了,但看着就如静止不动的状态;这应该有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味了。
阴阳出,天地生;天地生,五行合,乾成男,坤为女,阴阳交合生万物,这些都是大自然自身的魅力,其表现形式是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就这个意义来说,是对“君权神授”的一种悖论。
自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提出后,儒学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周敦颐将其剥离开来,以太极学说来解释世界的本形,注重对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探索,这为后来的“程朱理学”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上继孔孟,下启程朱,其宇宙观为理学最核心的构成,周敦颐的出现,结束了两汉以下儒学大坏之局面,以他“天心恒常,吾道不孤”的自信,月岩悟道,莲花自喻,濂溪乐处,绵延千载;阐释宇宙玄机、洞悉人心人性,开启了后世千年盛行的理学大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早已离我们远去,他开创的理学也只作为中国学术上的一个派别,隐藏于历史厚重的帷幄深处,但他的这篇《爱莲说》,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中蕴含的君子立世之道,成为多少文人墨客洁身自好的自律精神,也形成了国人心中审美情趣的内涵及磊落的胸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4 21:30 , Processed in 0.0082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