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发现!伏羲、女娲、神农三皇的墓地找到了,夏部落找到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30 18:20: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新发现!伏羲、女娲、神农三皇的墓地找到了,夏部落找到了                                                               2024-09-28 15:08                                        

发布于:天津市
   
                          

(作者:赵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只有中国文化是唯一文化传承不断、延绵至今的古老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这四大文明发源地是最早诞生人类文明的地区。
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与内陆河流交汇处的三角地区,是世界人类文明诞生发源地,这已被世界历史文化研究者所共识。世界另三大文明发源地研究结论已经被定论,在固定的海洋河流三角区冲击地区。只有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尚未定论,只是泛泛地定位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区域,甚至重点定位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远离人类文明发源的海洋,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的历史研究问题。

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是中国文明区域,把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范围全部覆盖,但实际具体到华夏文明的本源学术研究,就显得非常粗糙与浅显,不是严谨的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应该有的结论与阐述

在历史考古研究中,位于南方长江三角洲5300-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与位于北方黄河三角洲4500-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是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主要依据与考古文化。在四千年之前,它们都位于沿海的长江与黄河三角洲人类生活地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文化代表遗址。但目前的历史考古界把华夏文明的研究重点放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去探寻,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也是造成目前华夏文明历史研究尚无定论的根本原因。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是华夏民族与文化起源的始祖,华夏民族的历史记忆。三皇的称号由来已久,《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具体到中国历史人物定义为伏羲、女娲、神农,是华夏民族形成的上古先祖。
现今在全国各地有许多三皇的纪念像与祭祀地,但有一处消失的三皇历史祭祀墓,值得深入历史研究,也许可以为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提供有力的线索。

在长江流域良渚文化与北方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之间的淮河古入海口的洪泽湖北,明朝《凤阳府志》记载有一个
“三皇墓”,位于现在的安徽泗县潼城西,苏晚交界处
。因处于黄河泛滥、黄河河道淹没的区域,现今应无处可寻,也消失于当地古迹保护区域,但它却明确地记载在《凤阳府志》中。它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于它的三皇墓地属性,而非纪念性的三皇寺庙,说明了造就华夏民族的伏羲、女娲、神农,曾经生活在这一地区,去世在这一地区,是当地人民永远的神,保佑着这块土地。在人们尚无怀疑先祖、争抢先祖文化的古代,存在一个三皇的墓地,其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今非昔比,需要大书特书,以传承华夏历史文化的延绵不断。

大禹因治理淮河水患有功,造福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被舜帝禅让天子之位,继承了天下帝位。大禹五年,在淮河东岸、涂山南麓的禹会村召开了万国聚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形成的标志。在涂山西北方的《蒙城县志》记载:“
四千多年前,夏氏就祖居羽山(今苏北、鲁南一带),后徙居夏水(今北淝河)
”,是夏文化研究中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线索,信与不信将产生不同的夏文化研究方向与结论。

夏氏祖居羽山,在今苏北、鲁南一带地区是四千年前黄河、淮河的入海口三角洲地区,是远古人们获取海洋渔业和淮河渔业的理想地方,便于人们生存,也是南方良渚文化与北方龙山文化交融地区。建立夏朝的夏氏族部落从此区域西迁到北淝河地区,并在涂山地区尧舜禹时期根治淮河流域的经常性的季节洪水,也是一个合情合理、合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最符合历史的选择。
由此看来,在苏皖交界的古虹县今泗县境内的“三皇墓”,作为远古时期伏羲、女娲、神农三皇墓,也是比较符合华夏先民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存在,是华夏文明更符合世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海洋河流三角洲地区的最佳孕育地。而在淮河中游地区、涂山地区大量的尧、舜、禹、皋陶、鲧、防风等历史遗迹的存在,为淮河流域中下游广大区域孕育华夏文明,为三皇五帝等华夏先祖创造先进的华夏文化,提供了系列的历史证明与线索,是我们进行夏文化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历史资源。

《凤阳府志》与《蒙城县志》对三皇墓的记载和夏水夏氏的记载,即不在中国历史学界与考古界的研究范围,也不在当地学者和官方的研究与宣传范围,更具有原始的史料价值,更具有原始真实性。它排除了现今地方上为争夺历史文化名人名迹而造假的可能,这是古人在历史文化传承下无功利性的记载,虽然它们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淡出了当地人们的记忆,根本没有再意识到这块土地曾经为华夏民族、华夏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诞生过如此伟大的人物。

笔者在前期的论证文章中,依据大禹在淮河涂山“凿山导淮”一十三年而取得治水成功,并在涂山南麓禹会村召开万国聚会的史实,而确定鲧与大禹父子为涂山地区本地人,具体位置就是北淝河的四方湖古城。涂山本地的水患,本地人解决,本地人解决本地的洪水问题,是千古不变的社会准则。通过《蒙城县志》的记载,从另一条线索与史料,就进一步交叉证实笔者的基本判断与结论的准确性:
鲧与大禹代表的夏氏族为夏水北淝河四方湖古城本地部落,大禹治理的天下中国洪水实际是涂山地区的淮河季节性洪水,尧舜禹时期的天下中国是特指淮河涂山地区。
(作者:赵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9:51 , Processed in 0.00807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