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潮|黄宾虹:窖藏半个世纪的醇酿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8 06:0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潮|黄宾虹:窖藏半个世纪的醇酿                                                                       2024-08-26 12:33                                        

发布于:浙江省
   

潮新闻客户端 叶抒
2017年6月19日晚。
北京。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
编号0706号拍品,乃黄宾虹的《黄山汤口》。
《黄山汤口》,纵171厘米,横96厘米,构图平中出奇,虚实相生,莲花峰迎面矗立,巍峨高耸;右侧,瀑布飞泻,喷珠溅玉;左测,浓荫蔽日,松下高士相对而坐,对弈乎?论道乎?画中之山石,先用遒劲圆润有顿挫的线条勾出轮廓和脉络,后用浓淡、干湿墨繁皴密点,赭色相参,笔法古朴苍劲,刚柔相济,墨色光华焕发,韵味无穷。画面右上角自题“黄山汤口,三十六峰天都、莲花、前海胜景,由汤口入。九十二叟宾虹。”

黄宾虹《黄山汤口》,作于1955年2月。(来自网络)
拍卖公司估价:8000万~1.2亿元。
拍品从7200万起拍,先以100万的竞价阶梯升至7500万。“1亿!”现场一买家突然抬价,拍场沸腾了。随之,便以1000万的竞价阶梯上升,最终追杀到3亿落槌,加佣金以3.45亿元成交。
一、从1元到3.45亿元
黄宾虹在世的时候,他的画送都送不出去。有人亲眼看见黄宾虹将自己的画送人,却被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看不懂”,黄宾虹一脸尴尬,将画收回。上世纪50年代初,他的画价是一元钱一张!
“我的画,五十年后会抢着要!”黄宾虹说。
今天,谁手里有黄宾虹的画,发了!
黄宾虹毕生痴迷于画画,临终前,处半昏迷状态,手指还颤颤巍巍在被面上勾勾划划。子女问:“爸爸,你想说什么?”
“我,我在画,画画……”
1948年秋,黄宾虹迁居杭州栖霞岭,那是一个依山傍湖的独门小院,一住就是7年多,直至1955年3月25日逝世。
《黄山汤口》作于1955年2月,那是他的绝笔之作!

1955年2月4日,仍伏案孜孜作画的黄宾虹。(来自网络)
黄宾虹纪念室,位于栖霞岭31号,由他的故居改造而成,1957年初建,1988年对外开放。
穿过圆洞门,迎面是一个袖珍小院,中间是黄宾虹的石雕人像,两旁翠竹绿树。故居极为简朴,正房是二室一厅。会客厅:一桌一几,各配二椅,外加一张三屉桌;卧室:一床,一柜,二箱,配一台老掉牙的缝纫机;画室:画桌,长案,小方几,二沙发。正房左测一溜小平房,辟为纪念室,墙上挂着黄宾虹生平事迹图片。

正门。(自拍)

会客室。(自拍)

卧室。(自拍)

画室。(自拍)
二、出自酒坊巷的画家
1865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一),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城西铁头岭。
黄宾虹对自己年龄的计算方式很“中国”。我国旧时以立春日为年的分界,有“立春大于年”之说。黄宾虹出生于农历正月初一,出生即1岁,是年正月初九立春,依例,过了立春日又长1岁,出生仅10日的黄宾虹就已经2岁了。
黄家祖籍安徽歙县丰乐河畔的潭渡村,父亲黄定华是徽商,长年在浙江金华经营布店,家境优裕,业余爱好书法、绘画。母亲方氏,地道金华人,祖居古子城酒坊巷。
金华的酒,名声始于唐朝,以糯米白蓼曲酿者为首席名酝,由于酒质出众,名闻遐迩,宋孝宗闻香识酒,婺府官酿一跃成朝廷贡酒。
1869年,6岁的黄宾虹入塾读书,从李灼先、李咏棠习四书五经。受父亲影响,他也喜欢书画,从倪逸甫学画,先临摹家藏沈廷瑞的山水,把家里收藏的清代名家山水画册临摹得惟妙惟肖,父亲惊讶不已。但身为长子,父亲还是希望他在仕途上光宗耀祖。
13岁随父返歙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同时,在故里旧族处得观所藏古代书画真迹,有查士标、渐江、石谿、石涛等大家书画。
1879年返金华,考入金华丽正书院。
23岁再返歙应院试,补廪生。歙县洪百万,看中黄宾虹,将女儿洪四果托付予他。婚后,黄宾虹外出求学,洪四果留居老家。
1888年,赴扬州任两淮盐运使署内录事,所得薪资全部用来收购字画。奈何官场勾心斗角,不到一年即被排挤。
翌年,父亲商业失败,迁回祖籍歙县。歙县是徽墨的发源地,有“墨都”之称,黄家开了一家制墨作坊。黄宾虹回家协助父亲,开始精心研读墨史、墨谱等古书,此番研读,为其日后用墨之出神入化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据说期间黄宾虹发明了一种“焦墨”,专门用于自己的创作。黄宾虹早年山水天真幽淡,笔墨精秀,风格峻爽,总体上走的是疏淡清逸的路子,师古人之典范,有人将他这一时期称为“白宾虹”时期。

“白宾虹”时期的画作。(来自网络)
1894年,父卒。黄宾虹开始研习画艺,收集乡里旧画。
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公车上书”。在家服丧的黄宾虹,致信康梁:“政事不图革新,国家将有灭亡之祸。”同年,谭嗣同经安徽赴上海,黄宾虹特意请他前来一晤,两人相谈甚欢。黄宾虹从此热衷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慷慨就义,其中就有谭嗣同。黄宾虹听闻放声大哭,写下挽诗“千年蒿里颂,不愧道中人”。不久他被人告发为维新派同谋者,亡命上海。
1917年,易字宾虹,遂以字行。
1920年,他的正妻洪夫人由于患病独自返回老家,黄宾虹在上海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洪夫人劝其纳妾。老友陈叔通将自家的女佣宋若婴介绍给他。两人见面时,宋若婴正在扫地,个子高高的,慈眉善目,扫地的动作轻巧而麻利,黄宾虹一眼看中。57岁(实为55岁)的黄宾虹娶了15岁的宋若婴。

黄宾虹与妻子宋若婴。(来自网络)
1928年开始,黄宾虹将笔墨的重心转向以宋元为主,努力在金石画法中开拓新路。在65~72岁间。他的写生作品大体有两种,一是对景写生,用铅笔勾勒,他称之为“速写”或“写实”;另一种是“纪游”,游历归来,根据印象和速写稿完成作品。这类作品与实景出入较大,他运用造境的办法来解决写生与创作之间的矛盾。
三、从“白宾虹”到“黑宾虹”
1932年秋,黄宾虹应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之请赴川讲学,经夔巫、三峡至重庆,再往嘉州,登峨眉,观雪山,11月底到达成都。
黄宾虹喜欢看夜山,经常半夜推窗面对夜山凝视。他在四川待了一年多,期间画了几千幅作品。一次游览青城山突遇大雨,瞬间被洗了个“天浴”,性情所致,他索性坐在山石上,观察起山林在雨中的形态变化。他发现,被雨水浇过的地方湿润浓重,颜色发黑;未被雨水冲洗过的地方,则发白透亮。对比之下,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虚实相生。黄宾虹兴奋异常,回到旅店后立即记录在纸上。那次“天浴”使黄宾虹念念不忘:“青城大雨滂沱,坐山观瀑,千条飞泉令我恍悟,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
这次经历增加了他对“积墨法”探索与创新的信心。
积墨,即层层加墨。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反复皴擦点染,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黄宾虹的山水,除了纯用水墨表现之外,还有大量设色作品,但他对颜色把控很严,以淡设色为主,主要使用两个颜色:赭石色和花青色,青色代表天,赭色代表地。
黄宾虹痴迷于天地之间的两大色彩,反复观察并描画早晨的山、黄昏的山、雨中的山。《青城山中坐雨图》和《青城烟雨册》十余幅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他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大胆的笔墨实验。
从此进入“黑宾虹”时期。

黄宾虹的《青城山中坐雨图》,作于1932年。(来自网络)
《青城山中坐雨图》,混合了浓墨、淡墨、湿墨、干墨、焦墨、泼墨,甚至宿墨(隔夜墨),从而趋近苍润的效果。
四、“北齐南黄”及其他
黄宾虹与齐白石同属传统派,祖籍同是安徽。
齐白石长黄宾虹1岁,两人的家境却有天壤之别。少年时,黄宾虹家境优渥,无须为生存担忧,幼时即粗知字画,经常舞笔弄墨。而齐白石,祖上皆务农,幼年体弱多病,读了三年私塾即辍学。小小年纪就要帮助家里打柴、放牛,成人后,做过木工、雕花匠,有时给人画像,赚几个小钱,从此走向艺术之路,成为一代大师。
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北齐”指齐白石,“南黄”即黄宾虹。相较于齐白石的红火,黄宾虹实在是冷清。
齐白石必须“红火”,他得靠卖画养家,膝下七八个孩子,嗷嗷待哺,因此出手很快,快时一天可以画好几幅;而黄宾虹有基本工资收入,年轻时就养成看书学习做学问的习惯,作画很慢,从容不迫,一幅山水经常要画一个月。
齐白石的风格简练明快,红花墨叶吸引眼球,画中的昆虫栩栩如生;黄宾虹喜欢的是隐逸精神,每一笔每一划都隐含着深意,至于画有没有人买,无所谓。
齐白石是平民画家的创作,而黄宾虹更像是元四家的体现,追求的是脱俗和孤傲。
生活压力与追求的不同,影响着两个人的创作观念。
看到黄宾虹的山水画,齐白石说:“太复杂、太麻烦了!”而黄宾虹见了齐白石的山水画,总说:“单薄、简直不像画!”

黄宾虹的山水画。(来自网络)

齐白石的山水画。(来自网络)
齐白石的花鸟画,乃至小蟹小虾,充满情趣,老百姓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而黄宾虹的山水画,一般人不易理解,很难走进画家的心灵世界。
齐白石擅长“小”领域的题材,比如写意的花鸟画、工笔的虫草画;而黄宾虹则擅长“大”领域的山水画,“五笔七墨”尽情展现。
齐白石追求的是“意趣”,以才情作画,必然联想力、想像力丰富,喜欢表达田园文化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创作量多是其优势;而黄宾虹追求的是“理趣”,必然大量读书,读得透彻,功夫深厚又洞悉人间的世态炎凉,因此有了沉思、潜志,有了隐逸文化。
黄宾虹喜欢齐白石的花鸟画,齐白石佩服黄宾虹的学问与书法。

黄宾虹88岁作的花鸟画。(来自网络)

齐白石88岁作的虾。(来自网络)
齐白石善料生前事,以他的才情和藐视世俗的浪漫笑傲画坛与印坛;而黄宾虹善料身后事,以学问和书画功夫,确定了自己死后在美术史、画史上的地位。
有人说,齐白石和黄宾虹,有点类似禅宗慧能和神秀的关系,“修行有别实为心别”。
徐悲鸿属革新派,小黄宾虹30岁。
1928年,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邀黄宾虹任北平美专国画系主任,黄婉辞。后黄宾虹在《改良国画问题之检讨》说:“悲鸿归国,自变作风,曾经南来聘余为北平艺专学校国画主任,因事未往,忽忽将二十年。”
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之所以在那个时代式微,就是因为和生活、现实疏远,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他从西方引来现实主义的内涵充实中国艺术。徐悲鸿的做法是很有远见的,认清了“美术潮流”,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国画的作用,尤其到了1949年后,他和社会主张的革命现实主义一道,形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一再受到当时的高度重视。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于1951年创作的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在一棵粗壮强健的老柳树下,三位农民正在辛勤的耕耘。作品不仅映射出时代信息,而且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徐悲鸿作于1951年。(来自网络)
同样在1951年,黄宾虹还在画哪些山山水水。
张大千属于综合派,小黄宾虹34岁。
张大千无疑也是一代大师,但有三大备受争议的“公案”:一是“造假高手”,仿造了大量历代名家名作,其仿品可以假乱真,且常常自揭真相;二是考察研究敦煌近三年,却被指责“破坏敦煌古迹”;三是1949年后,作为国画大师,既没留在大陆也未扎根台湾,而是远走欧美,终身再没有回到故乡。
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程霖生以专收石涛作品称雄收藏界。一次古董商送来一幅石涛画作,索价万元,程拿不定主意,便请张大千鉴定。张大千说这是自己的仿画,劝其别买。程便把画退回,说再考虑。不几日,古董商又到程府,说大千看过此画,愿出12000元。程霖生顿时觉得大千骗他,目的是想据为己有,马上给画商13000元将该画收购。张大千后来私下对好友说:“程霖生收藏的石涛画,七八都是我的仿画。”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曾创拍卖价863万。(来自网络)
五、我不负墨,墨将许我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画里文化含量太重,其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
黄宾虹在论画中提出墨法有多种,即所谓“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渍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黄宾虹运用比较出众的,一是破墨法,包括淡破浓,浓破淡,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二是渍墨法,积墨法和宿墨法。破墨法是在纸上以浓墨渗破淡墨,或以淡墨渗破浓墨,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则以直笔渗破之,均于将干未干时行之。利用其水分之自然渗化。说明破墨法,除浓淡变化外,用笔的不同方向,也影响到破墨的效果。
黄宾虹说:“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有人既以为墨黑一团,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积墨作画,实画道中的一个难关,多加议论,道理自明。”李可染也曾说:“画山水要层次深厚,就要用‘积墨法’,但此法最易出现板、乱、脏、死的毛病。黄宾虹最精此道,甚至加到十多遍,愈加愈觉得浑厚华滋而愈益显豁光亮。”
黄宾虹的用水,通常有这样几种作用:一是用以接气;二是用以出韵味;三是用以统一画面。
关于接气。黄宾虹就以水来相接,画面上好像有笔又没有笔,做到若即若离,这便是以水接气,即用水来把气脉连贯起来。这样做,既保持画面的松动,又使笔笔贯通,点点连结。
关于出韵味。黄宾虹的山水画,有的地方没有线条,即无笔迹,然而画面上有一片或一丝淡墨或彩色的痕迹,这便是他在画面上泼水或点水时所留下的水渍。他常常说:大理石上有斑斓的墨彩,既不是靠笔去画,也不是靠墨法去组织,而是在自然界中自自在在地形成。因此,他认为绘画山水,适当采取运用这种效果,也是可以丰富表现的。
再就关于统一画面。这是指黄宾虹的“铺水”法。黄宾虹画山水,当把山、水、树、石勾定,经过皴擦、点染后,在将干未干时,在画面的全部铺上一层水。铺水时,有时他使用较大的笔,蘸上画案水池里的水,在纸上点笃。
有次客人见到黄宾虹只用水去点,以为忘了用墨,于是将砚台推送到他面前。老人见了,笑着说:“我是用水灭火,不要再点火了。”客人未解其意,他搁下笔说:“墨是火烧的烟,画上了墨,点上了水,这不是灭火吗?”其实他的这几句风趣的话,正好说明画上用水的重要性。
黄宾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画家,而是一位保持着传统士夫精神,同时兼具现代意识的中华文化的探索者。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着深厚国学功底的黄宾虹就提出“内美”理论。他指出绘画应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即创造一种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
黄宾虹的画,只要细细体味,就会发现其画融会古今,穷极变化,自成浑厚华滋之独特面貌。用笔融入篆籀之意,凝重高古,刚健婀娜;又精墨法,好用破墨、积墨、宿墨;其章法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繁而不闷,疏而不空,尤善以“黑、密、厚、重”之繁体抒写山川浑然之气趣。间作花鸟虫鱼,妍雅清逸,别有水流花开之妙。
黄宾虹是个学人,评论家王进玉表示,在艺术创作上有着属于他自己独立的思维体系与独特的表达方式,很难说服他去迎合、讨好市场,从而做到所谓的通俗易懂。也正因如此,黄宾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挖掘、认可,至少在大众层面还需要相当长的认知过程。
六、自古圣贤皆寂寞
1936年,73岁的黄宾虹重回安徽老家,与夫人宋若婴一起再登黄山,追吊渐江的故墓。此后下半年他就应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聘北上,除了审定故宫南迁书画以外,还兼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
据他自己说,“近伏处燕市,谢绝应酬,惟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书籍、金石、字画,竟日不释手。”所以在此期间,他将积累了三四十年的资料整理、分析、归纳,编成一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找到许多释石谿与垢道人程邃的资料,所以他闭门整理旧稿,写出了包括《释石谿事迹汇编》和《垢道人佚事》在内的三部画家传记。在日本人侵占北平的大环境下,目击时艰,他着力研究这三位明末清初的画家,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这段寂寞的岁月里,他把玩金石书卷,将看到的书画题识、题诗、拓本跋尾、古籀考释等随手摘抄下来,据此编写了画史汇传《文徵明》《沈石田传》,先后在神州国光社印行。
在给自己学生的信中,他曾说,他是十年在京城蜗居。可见,虽然黄宾虹跟齐白石一样,都说过绘画是寂寞之道,但是黄宾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
黄宾虹一生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
黄宾虹是一个学人,一个艺术家,从来不懂得为自己包装。
其生前举办过几次画展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少而又少,画展始终未得到大众的认可。一次画展仅卖出一幅,买者是傅雷,黄宾虹非常激动,视其为“知音”,送了傅雷一堆画。还有一次画展,参观的人很少,订购者更少,画展将结束时来了一位神秘客人,将所有展品一股脑儿打包全部买走,转售到日本。传说,那位神秘客人的幕后者是张大千。
傅雷对黄宾虹的画评价说:“初看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是神品、逸品。”
黄宾虹寓京十年(1937—1948年),除了有人欣赏他的学问,无人欣赏他的山水画。
1948年7月,黄宾虹应聘国立杭州艺专,任教授。然而,他的生活却十分窘迫,甚至开始出售所藏书画。
他给王聪的信中写道:“所急食物全缺,甚于北方。交通乏暇,友助亦缺。不得已将于两浙有关文物贬值斥卖,然对故都收入已减。……敝箧尚有徽歙先哲书画数十件,沪上有无兜售之处?闻家乡长王允孝翁欲以贱值取之,谅不到外省人半价,因此保存身边作伴(能销当即抄单寄奉)。”
夏承焘在《天风阁学词日记》里,记录了黄宾虹自1948年定居杭州直到1955年去世这生命中最后7年的时间里与湖上诸多友人的交往,这些文字资料为我们了解黄宾虹的生活提供依据。
1954年11月9日,傅雷夫妇游杭州,来寓观览藏画,畅谈画理;入冬,感到胃部不适,两月未进米食,但读书作画,一如平昔。
黄宾虹至死也没能因为自己的书画艺术而享受到名誉和地位,更没有过过一天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一生清贫而潦倒但却充实。他的少年时的“命”比齐白石要好得多,但后来的“运”比齐白石差得太远太远。在黄宾虹去世后,他留下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均因无法销售,而积累留存下来,黄宾虹却视为自己的生命至宝,临终遗嘱吩咐家人将他这些作品以及自己的旧藏一并捐献给祖国。然而,令家人始料未及的是,竟然没有人愿意接受黄宾虹的这些遗作——至死之时黄宾虹的字画都未被时人所认可,一堆不值钱的破纸自然不会有人要。最终,几经辗转才遇贵人“开后门”,这些遗作和藏品才被浙江省博物馆接纳。
黄宾虹这一生到底画了多少张画?其夫人宋若婴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如果无论尺幅大小,共有5000张左右,还有一些别的文物,加在一起有1万多件。
作为“传统派”的代表,黄宾虹与以徐悲鸿为代表的“革新派”、林风眠为代表的“融合派”、高剑父为代表的“改良派”形成了鲜明的对峙。
七、窖藏半个世纪的醇酿
黄宾虹的所有作品被浙江博物馆接手后,一直无声无息;50年后,浙江博物馆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大型展览和系列活动,纪念一代山水巨匠黄宾虹;52年后,《黄山汤口》通过嘉德拍卖,以3.45亿元成交。

西湖边的黄宾虹铜像。(自拍)
黄宾虹曾说:“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后,加水愈多,近年之酒,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
他要酿出有味的酒,于是将自己的画作窖藏,深埋地下。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酵,人们从地下挖出酝子,打开封盖,浓烈的芳香扑鼻而来。
好酒!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12:51 , Processed in 0.0080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