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京都被吸引停下来观看的俄罗斯风景画,能触动你的软肋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09:5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普京都被吸引停下来观看的俄罗斯风景画,能触动你的软肋吗?                                                                      2024-10-24 08:14                                        

发布于:江苏省
   
                          

中国的风景

最近,一位俄罗斯画家所绘的风景画,仿佛有一种魔力般的神奇力量,拖住了我的目光。

他的画,最令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就是让人似曾相识。

俄罗斯的地域与风情肯定与我们中国人的所见所闻是不一样的,但他画出的自然一角,却仿佛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场景。

上图中,让我们看到了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汪小池塘,茂盛的绿草以一种力所能及的汹涌状,占据了临水的岸边,池塘里的水仿佛千年静止一般,倒映着塘边的杂树,这种静止态里,却仿佛内蕴着一种力量,一种自然的蓬勃的力量,只不过自然的进展速度缓慢而已,而作者捕捉了这一刻的自然生长的巅峰状态。我们可以感到,这是作者对自然的汹涌澎湃激情的捕捉,所以,作者描写的是大自然静态的一角,但整个画页中却涌动着一种生命的力量,正是在这里,这位画家的自然写生触动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自然的伟力,自然的活力。

宁静的水,落在树梢上的光,树影下的幽深的河水,组成了一幅跌宕起伏的秋天的水边写真图。画中传递出的宁静,让我们发思古之幽情,在这种静态里,我们仿佛感到自然界的一切在行走,在静静地等待着季节的车轮般的移动,这种宁静是虚假的、暂时的,一种动感贯穿在画页中,而这是画家的所有的绘画里都贯穿着的一种激情的感受。

画家非常擅长运用光影,勾勒出水边一族植物的轮廓,让近景与前景之间有了立体的距离,从而在这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形成了近乎是三D空间的回旋余地,仿佛这个空间是独立世界而存在的,而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目光,让一种渴望被包围、被抚爱、被遗世的心境,在这里独享。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产生思古之幽情。

我特别喜欢画家所绘的这种水边一角的风景。从河水中的倒影来看,水面几乎是没有任何位移,世界展现出的是一种遗世独立的宁静,但从前景中的浸泡在河水中的蓬勃的水草来看,我们却感到这些绿色的水草棵在奋斗着,在宁静中拼搏着,努力从浸润着它们的水体中浮动起来,挣扎出来 ,争夺那些高层树木占据的空间,在整个画页中,高、中、低的三个层面的植物空间圈,陈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法则。所以在作者看似平静的每一幅画里,都涌动着一种生命的动态之美。

这一幅画,与上幅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地方,就是水中间的水流,有着轻微的涟漪,那是这一片稍大的水体,在敞开着自己的时候,禁不住大自然的风动而产生的脉动,这种动,来自于天空中的云,来自于水的自由流动,画页里的所有的生命与无生命,都在产生着互相关联的互动,形成了整个画页之间看似无序、但它们完整地交织在一起的谐和氛围,绘成了一幅生命与无生命一起配合、融合着的创作。

在深色调的天空层云的压制下,河边的树丛,形成了一种阴影,也让水面扑朔迷离,产生一种悠远的神秘的世界。这是画家通过明暗对比,再现了自然界中由暗影造成的神秘,让这样的画面,勾引着我们的目光去追踪那自然界里的无法探底的幽深,我们的心绪,也就在这份暗影里被侵吞,被拉扯,被埋藏,使我们久久地抽不出自己的守望。

这种水边层叠的植物造成的阴影,正是我们身边所见到的真实一幕。

前几天,我乘车下了一条主干道,立刻为小道上两边的那种幽深气息所吸引,当时就感到了俄罗斯画家笔下的那种特有的大自然的宁静,当时取出手机,伸出窗外,对着路边的场景,按了几下按钮。

我的拍摄水平很差,从不敢显摆,但我觉得这蓬勃的自然与宁静水面相互映衬的场景,与俄罗斯画家笔下的世界,有着内在的匠心与韵律。

再看路边的树,秋天的树,正在伸向天空,似乎在等待着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更为寒冷的气息,它们在等待着,这种等待里,似乎在呼唤着季节的脚步快快地碾压过来,在眼前的这种无声中,正在期待着季节的运转。

这种感觉,正是俄罗斯画家的沉默的画幅中传输给我们的自然的丰沛的语言。

这位俄罗斯画家是谁?实在要引起我们无限的好奇。

这位俄罗斯画家的俄文名字叫:Андр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Герасимов。

译成中文名为:安德烈·维克托罗维奇·格拉西莫夫。

1982年画家自画像

1962 年 6 月 ,他出生在基洛夫地区的北部老城斯洛博茨科伊。

在那里,他毕业于一所八年制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

然后他进入基洛夫艺术学校,并于 1981 年顺利毕业。

1987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以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科夫命名的莫斯科国立学术艺术学院。

1989 年,他参与了车里雅宾斯克市大教堂的绘画。

1992 年至 1997 年,他是俄罗斯艺术学院创意绘画工作室的奖学金获得者,师从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和谢尔盖·彼得罗维奇·特卡乔夫院士。

自 1993 年起成为俄罗斯艺术家联盟成员。

2004 年,“白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安德烈·格拉西莫夫作品的作品集《俄罗斯风景》。

画家与妻儿

画家曾经采访时说过:“我在佛罗伦萨,看到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有趣的,新鲜的。但它们并不令人印象深刻,也无法让我产生创作的冲动,立即走到画架前,拿起画笔。然而,我来到阿列克辛,在科洛索夫附近的某个地方,面前展现的是一片小树林,立刻我会手开始发痒,禁不住拿起画笔,记录面前的景致。"

正是俄罗斯的土地,哺育了画家笔下的那一股深情。

画家近照

画家的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在国家展览中心(1999年)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2005年)举行。2005年安德烈·格拉西莫夫成为中央艺术博物馆“胜利60年”大型展览的参与者。普京在参观展览时被 画中阿列克辛风景吸引,在画前停下来,问:“这是哪里的美景?”展览会组织者告诉他这些画面的原型来自哪里。安德烈·维克托罗维奇·格拉西莫夫被授予“阿列克辛市荣誉居民”称号。

我们再来看看安德烈·格拉西莫夫的绘画作品:

这幅画里,河中央的水体的流动感非常明显 ,但岸边的树似乎视而不见,泰然地遵从着自己的生命方式,形成了画面的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反映出自然界里的一切,都在按照着一种各自的生命原则而生存与流动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自然的真相。画幅中的影像似乎在教导着人类,自然界的角落里才是真正的世界的主人,“子在川上曰”为什么会产生千古的共鸣?就是因为自然界因循着自己的原则,让人类反思,谁是自然的主人。

画面中的立体感与纵深感,是通过侧面来的光线而呈现出来的。画家非常喜欢使用侧面的人畜无害的光线的肆意分割来打造他的画面宁静世界的展现。侧光形成了阴影,犹如对树木的亲抚,然后作用到水面上,从而勾连起分割了的岸与水的世界。可以说,在画家的笔下,侧光是他非常喜欢用的一种令人产生感伤与幽思的辅助光。

河面上的水藻铺陈一片,可见水面的宁静,但中间又见水的划痕,又意味着水在轻微地流动,在破碎的水面上,又倒映出岸边低垂的树木与更上面的明亮的天。光线让画面富有层次,而树下面的幽深的暗影,则增添了神秘感与幽思味道。

这种利用水与树搭起的谐和与矛盾,在画家的笔下有着形态各异的展现。下面可以说是作者出于一样的创作理念描绘的同一主题场景:













我们再来看看林中的小路:


“曲径通幽”,这个幽在哪里?画页里并没有显示出来,令这个空间无限绵长,画面也显得深邃无比。而面前的小路上散落的秋叶,自然地分布着,没有任何人迹的踩踏,意味着这里人迹罕至,画家用画笔把我们的视线带到这里,扔到这儿,被大自然所包围,而前方无限的深远,又被画家隐藏,顿时我们被埋没在自然的深处,深陷在这种大自然腹地的断层里。


看看我拍的路边的幽远,也有一种令人怅然若失之感。


画家很喜欢通过“路的通幽”来体现自然的幽远与尝试。上图中,也是一道被泥泞阻挡的道路,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无人踏访的幽远的境界。幽情就是在这一刻弥漫与丛生。

让我们看看类似的林中的幽旷:







再看看画家笔下的大河:


树和河流,构成了巨大的纵深,叠印在天空之下,整个画面的空间非常开阔,令人心胸生出“荡层云”的浩然之气。


此画的构图与上图较为接近,可以看出,侧面的光线,分割了画面,形成了光亮的明暗,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画面的纵深感,得到了无限的加强。

这些画幅中的河流,是俄罗斯的河流奥卡河。有一次,格拉西莫夫来到他妻子奥尔加的家乡,在图拉地区的阿列克辛市,他永远爱上了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这就是俄罗斯的大河奥卡河。


在图拉地区采风 20 年,格拉西莫夫画了 100 多幅素描和数十幅油画。


从地图上看,奥卡河流域,离莫斯科很近。但画家笔下的奥卡河风景,却使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平原上的河流,只能说画家的画笔,表达了一种共性的河流的美,才使得他笔下的风景,穿过了地域的隔阂,具有了穿透人心的感染力。

我们再看看画家笔下冬日的风景,在画家的笔下,虽然冬景里弥漫着一种明丽的阳光,但是寒气仍然是画幅的主调,画家把阳光下的冬日场景中的清冽的基调给拿捏得非常精准,让人隔着画页,都能感受到画幅传递过来的瑟瑟寒气:








我们不是贬低中国画家,但是在中国画中很少看到如此细腻、平视、执着地描摹自然风景,也很少有这样的让人牵肠挂肚的大自然的写真与再现。

俄罗斯画家展现的风景,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但画中倾注的那份亲和力,却能够获得我们的心灵的共振。所以笔者禁不住把画家的这份让人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品,推荐给大家,各位朋友,对照这些画页,是否产生心灵的共鸣?


最后用我们身边的一幅秋天的水塘的手机照片来呼唤中国画家对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的创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8:06 , Processed in 0.0133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