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朝起源何处?三星堆有重大发现,难怪山东、四川部分地名都相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07:21: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夏朝起源何处?三星堆有重大发现,难怪山东、四川部分地名都相同                         

2024-10-29 00:01                                        

发布于:山东省
   

                          

近些年,三星堆博物馆风头颇盛,不少馆藏文物都成为了“网红”。这也很正常,三星堆的文物确实抓人眼球,而且网络中盛传“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也为其吸引了很多关注。

当然,外星遗留之类的说法肯定是谣言。考古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化和神秘的夏朝,可能存在某种渊源,这里的很多文物,都能看到二里头文化的痕迹。

这个重大发现,让不少谜团有了合理的解释,比如为何山东和四川的部分地名惊人的相似;与此同时,它也让探索夏朝起源有了更多的可能。

三星堆与二里头遗址的联系

上世纪30年代,位于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横空出世,此后大量造型奇特的珍贵文物陆续被发掘。

其中铜纵目面具最为出名,被誉为我国的六大国宝之一。它的造型雄奇华美,风格神秘诡谲,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考古学家研究后发现,这个面具的造型和史书中古蜀人始祖拥有的“纵目”记载极为吻合,三星堆很可能是蜀文化遗址。

之后出土的一系列文物,都印证了这个判断。至此,史学界此前对于“古蜀国”是否存在的争议,被正式画上了句号。

由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同时期的殷商文明有着极大的差别,因此寻找它的文明源头,便成为了考古学家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掘和研究后,考古学家得出结论,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存在紧密的联系。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它于上世纪50年代被人意外发现,距今已经有3700多年。

这个考古发现让学界兴奋不已,因为从时间上来看,二里头遗址很可能与神秘的夏朝有关。

它来得实在太及时了,当时西方学者一直在质疑我国历史,他们坚信夏朝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任何考古发现。

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有力回击了西方学者的质疑,让华夏5000年的历史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在交叉对比了两个遗址出土的多件文物之后,考古学家断定,二里头文化是源头,三星堆文化属于它的支流。

这个结论打破了不少人的固有认知,在此之前,一些学者认为古蜀国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可能与华夏文化并非同宗同源。

不过,这些质疑之声很快就平息了,因为考古学家们发表了多篇内容详实、论据充分的文章,让持反对意见的人心服口服。

比如社科院专家杜金鹏在论文中指出,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盉、豆等陶器,璋(二里头王权象征)、戈、圭等玉器。

这些器具的铸造方式和整体设计与二里头遗址中的文物极为相似,且其在铸造时间上明显晚于后者。

不过,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四川并不在夏朝的统治疆域内,这里的遗址中为何会出现带有夏朝文化印记的物品?

山东四川“莞莞类卿”的真相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史学家此前就有所猜测。只是早些年缺乏文物提供的有力证据,无法形成定论。

直到三星堆遗址发现大量与“夏朝”有关的文物后,历史学家终于能确定古蜀人很有可能是夏朝遗民的后裔。

他们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中原地区,只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迁徙到了四川,并将夏朝的文化带到了这里。这个结论一出,很多悬而未决的谜团便有了解释。

比如,此前有一些学者提出“蜀”这个字和“禹”在字形上存在明显联系,他们甚至怀疑是“禹”演化出了“蜀”。

“禹”是夏朝的建立者,如果古蜀人被证实是夏朝遗民后裔的话,那字形的演化便合情合理了。

其次,有人比较山东和四川的地名后发现,这两个省份的很多地名是类似甚至相同,给人一种“莞莞类卿”既视感。

比如山东的古地名中有很多都带有“蜀”这个字,《左传》中记载了“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

这个蜀显然不是指如今的四川,它实际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蜀邑,后者位于今天的山东济宁一代。

不止是《左传》,《逸周书·世俘》和《班簋》中也都出现了“蜀”地的记载。史学家考证后发现,这些“蜀”地所指的地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都位于山东省内。

其次,山东济宁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蜀山湖”,而四川虽然没有类似的湖泊名,但“蜀山”知名却家喻户晓。

最后,在古蜀国的典籍中,蒙山被视作“神山”,是古蜀人的精神寄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四川境内并没有蒙山,真正的蒙山位于山东省的临沂市,它是古代东夷文明的祭祀圣地。

据记载,五帝之一的颛顼曾经在蒙山之下建立了伯服国,因此“蒙山”便成为了此国的神山。而大禹正是颛顼的孙子,因此对夏朝人来说,蒙山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名山。

这样看来,古蜀人作为夏朝遗民的后裔,给蒙山赋予神圣的意义,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实上,四川境内也有“蒙山”,只是被改了名字。

据悉,在古汉语中,“岷”和“蒙”的发音一样,是通假字,而四川境内恰好有一座岷山。

岷山位于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历史学家认为,古蜀人在进入四川时,怀念起了蒙山,于是便将路过的边境高山命名为“岷山”。

这样看来,迁徙到四川的古蜀人很可能曾生活在山东,他们将新家园很多地名改的和家乡一样,或许就是在表达思念之情。

那既然古蜀人对家乡如此恋恋不舍,为何他们还不辞辛苦,迁徙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呢?

古蜀人迁徙与夏朝起源之谜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据记载,商朝对古蜀人实施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最终逼得他们走上了漫漫迁徙之路。

比如殷墟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出现了“贞:蜀受年”的甲骨文记载,它代表商朝君主曾与蜀地有所往来,包括征税、纳粮。单单是应付商朝的征粮,古蜀人就苦不堪言。

商朝统治者的征粮标准非常奇葩,他们完全不考虑具体收成,而是严格按卜卦结果来收取。

如果卜卦出一个明显不合理的数字,统治者也不会质疑,而是强行按这个结果去征粮。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古蜀国便哀鸿遍野,大量贫民被活活饿死。

他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但面对商朝的大军,势单力薄的古蜀人压根没有抵抗之力,很快便被镇压。

多次反抗失败后,古蜀人被迫选择离开美丽的家乡,一路向西迁徙,最终来到了天府之国——四川。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古蜀人与原本的居民完成了融合,形成了新的蜀族,并在一次次的交流后,孕育出了独特的蜀文化。

明白了这段渊源后,史书中的很多未解之谜就能破解了,比如武王伐纣时,蜀人为何会身先士卒,表现得那么积极。

回过头来看,蜀人的这次大迁徙意义重大,不仅给备受欺凌的族人找到了繁衍生息之地,还为差点被抹除的夏朝文明保留了重要火种,大大降低了后世的考古难度。

比如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联系被发现后,历史学家很快便找到了不少揭开夏朝起源之谜的有力证据。

在此之前,有不少古代文献将夏部族追溯到颛顼,比如《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都有相关的记载。而颛顼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因此大禹也被认为是东夷人。

但其他史书中也提到过:“禹兴于西羌”,这种观点认为大禹是西夷人,夏朝起于西北。

这两种说法均得到了一些历史学家的认可,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在他们看来,只有找到更多文物,才能确认夏朝的起源之地。

如今,三星堆文化已经被证实是二里头文化的支流,那古蜀人和夏朝的联系自然就非常紧密了。

前面提到,古蜀人作为夏朝遗民的后裔,曾在山东一代繁衍生息。这个推论无疑给“大禹是东夷人”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不过,二里头遗址表明,夏朝后期的国都位于河南洛阳。但这似乎和夏朝起源自山东的说法,存在一定冲突。

但历史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700年,那个时候已经是夏朝晚期了,距它被商汤灭亡也没多久了。

根据相关史料,夏朝很可能经历过迁都,或许正是这次迁都,让他们元气大伤,最终国力衰落。

也许夏朝最初的都城就在山东,之后可能是受到了洪水的影响,才被迫西迁到洛阳。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有关夏朝起源的说法如今还在猜想验证阶段,并没有确定下来。随着二里头和三星堆文化遗址挖掘工作的推进,未来不排除会出现新的文物推翻现有的认知体系。

作为夏商两朝发展崛起和衰落的重要见证者,古蜀人留下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必将对揭开上古谜团的真相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关于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几个问题》夏商周文明研究·五——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知网《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四川文物 . 1995 (0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11-9 05:48:44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0 10:36 , Processed in 0.0100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