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求恩最后的日子:感染疾病去世,遗体三次迁葬,遗言让聂帅落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白求恩最后的日子:感染疾病去世,遗体三次迁葬,遗言让聂帅落泪                                                                    2024-10-20 10:38                                        

发布于:天津市
   
                          

剧照:毛泽东与白求恩
1939年12月21日,延安,寒气凛冽,天地都笼罩在一层肃杀的气氛中。
杨家岭的一个窑洞里,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正伏案疾书。他偶尔抬起头来,燃起一支烟深深地吸一口,对着空际里凝重地思考着什么。
经过一上午的奋笔疾书,他终于完成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题目叫《学习白求恩》,后改为 《纪念白求恩》。
文章中所要纪念的人物,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亨利·诺尔曼·白求恩。

白求恩便装照
1890年3月4日,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上,这是一个牧师家庭,全家人都笃信基督教。
白求恩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尤其喜欢科学和户外探险。童年时代,白求恩把大量时间消磨在野外:捉麻雀、青蛙等各类昆虫鸟类,并且尝试去解剖,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像祖父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白求恩天性聪颖、勤奋好学。26岁即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此时他才刚刚32岁,年方而立。
1年后,白求恩通过了极其严格的考试,成为世界性医学殿堂——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

青年白求恩
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白求恩在45岁之时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成为这一领域公认的国际权威。
就在他的学术声誉扶摇直上、事业步入辉煌期之时,白求恩渐渐被社会主义学说所吸引,风起云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无限美好的人类世界。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之后,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顾生死,曾赶赴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前线,利用自己的医术救下了无数伤兵。
同期志愿参加此次战争的,还有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白求恩
经过战争的洗礼,白求恩对旨在解放劳苦大众的无产阶级革命,更加认同。
1938年,他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率领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延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共领导的亲切接见。
下马未稳,白求恩立刻从延安,来到了战事密集的晋察冀边区,投入了战地的救护工作。
为了能第一时间救治伤员,白求恩毅然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所有人可能没有想到这名急脾气的“洋医生”,竟然对工作如此尽心。
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席不暇暖,食不甘味,短短四个多月里,行程七百多公里,抢救伤员一千多名,先后操作了三百多次大手术,并主持搭建了战地外科手术室。无怪乎毛主席称他医术胜过华佗。

白求恩正在为伤员做手术
除了辗转战地救护伤兵,白求恩还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专门为驻地百姓治病。白求恩不是一个温和的人,几乎可称得上暴躁,但对百姓,他却极其温柔可亲。
其医术之精妙、人格之高尚,令所有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时间久了,百姓们都喜欢上了这名大胡子医生。一天,有群众拿着平日舍不得吃的鸡蛋、红枣来感谢他,深为感动的白求恩却统统谢绝了,他说:“我是八路军的医生,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八路军才对!”大家都称赞白求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白求恩为军民诊治疾病
夜以继日地劳作加上艰苦的生活条件,白求恩有时候,根本来不及体恤一下自己。
马不停蹄的工作中,不幸发生了。一次手术中,白求恩为抢救伤员,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诱发感染,后转为败血症。但他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带伤工作。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闻讯后心急如焚,即刻下令要求精心照顾好白求恩大夫,务必请他白求恩大夫多休息,抓紧时间治疗。
事与愿违的是,不久,白求恩感染加重,持续高烧不退。
聂荣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又数次安排人员为其治疗。1939年11月11日,白求恩病情急剧恶化,曾一度昏迷,经紧急抢救后,方才醒来。
身为一名卓越的医学专家,白求恩明白自己已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白求恩
虽然无数听到消息的人涌进医院,有人送饭,有人献血,所有人都希望白求恩平安活下来。
但为时已晚,当夜,49岁的白求恩挣扎着坐起身,给聂荣臻司令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次日,白求恩病逝,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
在那份遗言里,白求恩提到了对离婚妻子的愧疚,随后对自己的遗物进行了安排,如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留给聂荣臻及夫人,马靴、马裤转交贺龙将军;
给自己的小跟班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各留下了一张毛毯,心爱的照相机送给了酷爱摄影的沙飞。
最令人动情的是遗书的末尾,白求恩细细叮咛,不要在保定、平、津一带采购药品,因为那里的药品价格比沪、港贵两倍。
直至最后一刻,他都未能放下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

白求恩仪容
在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是朋友,是工作,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这是一颗多么高尚的心灵!聂荣臻司令手捧遗书,悲从中来,纵是铁骨铮铮的将军,也不禁潸然泪下。
中国人民痛失一位好友,革命事业痛失一员战将!噩耗传来,举国震惊,延安乃至整个解放区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
11月17日,在聂荣臻的主持下,晋察冀边区的无数军民聚集在一起,送别他们可爱的“大胡子洋医生”。
在唐县于家寨,人们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现场无数人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追悼大会
12月1日下午,远在延安的众多军民齐聚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沉痛悼念白求恩大夫。
礼堂里庄严肃穆,毛泽东主席手书的巨大挽辞:“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悬挂在灵前。
追悼会上,致辞的中共领导有吴玉章、王稼祥、陈云。此种规格的追悼会在中共党史上也非常罕见,足见中共对白求恩的充分肯定和深切缅怀。
几天后,应有关方面邀请,毛泽东亲自撰写文章开头提到的《纪念白求恩》,连同朱德总司令的纪念文章《追悼白求恩同志》一并发表,全国涌起了纪念白求恩大夫的高潮。

毛泽东撰写的《学习白求恩》
全党、全国、全军都在为失去这位风趣幽默、善良友好的友人默默吞咽着心底的悲伤。
但鲜为人知的是,如同白求恩波澜壮阔的一生那样,他的殓葬过程也同样经历了数次曲折,留下了大时代的鲜明印记,同时也寄托了中国人民的深情。
白求恩逝世后,由于身材高大,先是被安置在一副加长的担架上,被人抬着一路经过黄石口、木兰村、草庄台村、蟒拦、石门等,方才停灵于于家寨。
人们给遗体仔细净身、整容后,用红绸包裹好,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军装。白求恩看上去非常安详,就像刚做完一场手术疲惫地进入了梦乡。
为表示对白求恩的敬重,军区特地将白求恩的遗体,安放在一副柏木寿材中。聂荣臻司令亲自赶来,为白求恩入殓。

聂荣臻含泪瞻仰白求恩仪容
11月17日当夜,棺木悄悄下葬于村南狼山沟门。
因当时日军正在进行猖獗的“大扫荡”,按照上级指示,白求恩的坟墓未留坟头,以免被日军发现,但同志们在坟墓位置细心地做好了标记。三天后,日军果然前来,但始终未能发现坟墓所在。
1940年1月4日,危险暂时解除。中央遂决定为白求恩召开追悼大会。白求恩的灵柩,被重新护送到唐县军城南关的古阅兵场上。1月5日下午,追悼大会召开,上万人自发前来缅怀白求恩。 

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上,聂荣臻郑重宣布把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同时,附属医院也更名为白求恩医院。
利用这种方式,让当时以及后来的人们永远记得白求恩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
据史料记载,聂荣臻在会上情难自已,一度哽咽,并含泪宣读了祭文:
“……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君不辞劳,万里长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传来,云胡不伤。为君执绵,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
追悼会结束之后,白求恩的灵柩,被安葬在古阅兵场的一块隆起的高地上。此为白求恩灵柩的第一次迁葬。
时间进入1940年2月,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中央政府颁下指示,要求晋察冀军区重修白求恩陵墓,以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友人。

白求恩之墓
聂荣臻司令亲自挂帅,从选址到设计,全程督促这项工程。
经过认真考虑,墓址并未做太大变更,仍在阅兵场附近。前临平畴,后依山野,不远处有碧波荡漾的河流,风景优美,正可慰藉白求恩那颗热爱田野的心。
至于陵墓,则采用了三层结构,并别出心裁地在地面上设计了五星。中为墓座,墓座上安放着一座地球模型,寓意深远。
陵墓的修建虽不复杂,但颇费心血,最难的是墓前的白求恩雕像。
负责雕像的师傅并未见过白求恩,同志们只好请来了一位画家,根据白求恩的照片画了几幅不同姿态的画像,又请泥塑师傅先用黄泥塑像,最后才完成了栩栩如生的雕像,前后经历了几十个日夜。
陵墓建成后,聂荣臻司令非常满意,并着手召开落成典礼。
1940年6月21日,晋察冀边区的1万余人在墓前广场上,举行了白求恩墓落成典礼,聂荣臻出席并亲自为白求恩石像揭幕。此为白求恩灵柩的第二次迁葬。

聂荣臻向白求恩墓敬献花圈
建国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白求恩大夫的事迹不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广为流传,被广大人民牢牢铭记着。
1952年11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白求恩的迁葬报告,计划将白求恩的灵柩迁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为了保证白求恩墓体在迁葬过程中不受损坏、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样,大家煞费苦心,后来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从白求恩陵墓西侧挖出一条坑道,用大绳一点一点移动白求恩棺木沿坑道拉出。这种方法果然没有对墓体造成影响。
按照原定的计划,1953年3月17日清晨,白求恩的遗体要离开唐县了。依依不舍的唐县人民扶老携幼前来送别,并燃放了鞭炮,以我国传统的风俗告慰白求恩大夫的英灵。
陵墓抵达石家庄后,被精心安置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喷水池西侧的一片圆形的空地上。
空地中央建有一座灵台,为尊重西方的基督教信仰,灵台上特意安放了一尊十字架。此为白求恩灵柩的第三次安葬过程。

白求恩之墓
自此,这位可爱可敬的国际友人便长眠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白求恩墓,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白求恩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人格的力量是可以跨越国界、冲破文化藩篱的,白求恩大夫便是如此。他不仅在中国受到极高评价,在他的祖国,他同样也备受崇敬。
1998年,白求恩入选加拿大医学名人纪念堂;2004年,在“最伟大的加拿大人”评选中,白求恩赫然在列,位居第26位。

白求恩故居前的木牌上也写着中文名字
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文章写到的那样,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更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今,白求恩大夫虽然已经离开80余年了,但他的精神的光芒却未曾有丝毫黯淡,反而在当下的中国闪耀着越来越夺目的光辉,激励着每一个当下的国人不忘历史,砥砺奋进,为人类的进步献出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4 14:27 , Processed in 0.00953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