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最后一首战争诗,全诗磅礴大气恢宏无比,读罢觉得酣畅淋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0 08:3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最后一首战争诗,全诗磅礴大气恢宏无比,读罢觉得酣畅淋漓                                                                    2024-10-07 14:30                                        

发布于:天津市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攻破南京城,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蒋介石的“总统府”门楼上。

当天下午,
毛主席在北京的双清别墅内收到捷报,心情异常振奋,于是挥笔写下了他人生最后一首战争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话翻译:
南京钟山的上空,笼罩着一片黑黄色的云层。接着,狂风暴雨大作,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
这座以虎踞龙盘著称的历史名城,今朝更是胜过了往昔。因为在这里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城中的百姓们,纷纷发出慷慨激昂的欢呼声。
鼓起剩余的勇气,乘胜追击敌人的残兵败将。千万不要学有勇无谋的西楚霸王项羽,让革命事业半途而废。
上天如果也有人类的情感,它也会为一个历史王朝的兴衰更迭黯然神伤,进而衰老吧。但是五百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就是世界运行的正常规律。

毛主席这首诗开头的两联,描写了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整个过程,以及城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以钟山上的风云变化起兴,带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场面。
只此一句话,就带过了解放军攻占南京的整个过程。
接下来,又写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三国的诸葛孔明曾经说过,这个地方“虎踞龙盘”,风水绝佳,是一个作为王都的好地方,因此历史上曾经有六个朝代定都于此。
如今,人民的军队已经解放了南京,老百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从此可以当家做主了。南京的风水,显得更胜从前。
诗的第三联写了两个历史典故,都与历史上楚汉相争的故事有关。
“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句涉及的典故,就是著名的“鸿沟之盟”。
当初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双方的军队在河南的荥阳、成皋对峙了两年,不分胜负。数度交锋之后,项羽损兵折将,军粮也吃完了,所以就与刘邦订下了“鸿沟之盟”。

二人相约平分天下,之后各自撤军回去休养。项羽命令军队撤退之后,刘邦本来也想遵守约定,撤回汉中。
结果张良对刘邦说:
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一半的天下,项羽的军队却又疲惫又饥饿,正是天要亡项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于是刘邦趁着项羽不备,追上去痛打落水狗,就这样把楚军打散,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鸿沟之盟”签订时,楚汉两军的形势和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有一些相似之处。
后半句“不可沽名学霸王”,用到的是项羽的另一个典故——《鸿门宴》。
当年刘邦、项羽在义帝面前约定,谁先进关中,谁称王。后来刘邦先进关中,但是因为实力太弱,不敢称王。
项羽入关之后,一度想杀掉刘邦,于是摆了一个“鸿门宴”,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结果张良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在项羽耳边替刘邦说好话。
最后,刘邦成功逃走了,项羽却因为“心软”,不肯派兵去追杀他,于是才有了后面的“鸿沟之盟”,以及“乌江自刎”。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汉王朝鼎盛的时候,“金铜仙人”曾经被供奉在皇宫里。
后来汉朝亡了,“金铜仙人”因为被人拆走,必须辞别汉庭而流泪。
毛主席借这个典故,表达对民国走向末路的哀悼。
回想当初,孙中山先生经过11次革命才成功推翻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一开始国民党也说要为民请命,造福中国。国共两党也曾经精诚合作,一起办过黄埔军校,一起北伐。
蒋介石曾经还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学习,后来蒋经国还在加入了苏联共产党。那个时候的民国,看起来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
谁知道后来的蒋介石背叛了革命,中国又开始四分五裂。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后,
民国轰然倒塌,让亲眼见证过它的兴亡历史的人,怎能不伤感呢?
老天爷如果有人类的感情,也会为此衰老吧?但是五百年沧海变成桑田,是正常的历史自然规律。
腐朽没落的政权被进步的新政权取代,也是历史的必然。

毛主席这首诗问世以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发表,反而是被毛主席扔进了废纸篓。后来被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捡起来收藏,直到1963年经毛主席的同意后才发表。
二、毛主席最后一首战争诗
这首诗是毛主席军旅生涯中写下的最后一首诗,也是最后一首战争诗。因为写下这首诗的当年十月,新中国就成立了。
回顾历史,
从1927年毛主席写下第一首军旅词《西江月·秋收起义》算起,到这首一九四九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问世,中间经过了22年。
在这22年中,毛主席写下的多首军旅诗词,大部分都是在马背上写就的。
最早写《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和反“围剿”的几首诗词,都只着眼于具体的战场与战争环境。
进入三十年代的中后期以后,毛主席在着眼战场的同时,也会写一些风景诗词,比如《菩萨蛮·大柏地》和《沁园春·雪》。

不过其中正面提到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与历史兴亡观的诗歌,大概只有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号称有四百万人,解放军充其量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多一点。比起楚汉相争时,刘邦、项羽的兵力对比,还要来得悬殊。
不过楚汉战争
打到后来,刘邦的兵力却逐渐超过了项羽,这都是因为项羽不得民心,而当时的国民党也属于这种情况。
“鸿沟之盟”过后,张良劝刘邦趁对方疲惫的时候发动攻击,因此一举安定了天下。
《资治通鉴》评价项羽这个人,总是在不该有仁慈的时候表现出仁慈。
项羽明明有机会杀掉刘邦,却偏偏要放走他,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毛主席把这两个典故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就了一个名句,值得后来的军事战略家们时刻警惕。
结语
毛主席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题写诗,却不描写作战的过程,只是以钟山风雨来临前的气氛渲染“百万雄军”渡江的场景。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里面很多农民武装,枪械、弹药都很稀缺。想要一次性武装起百万兵马,一起去攻打一个大城市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到了1949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这就说明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解放军百万雄师威武雄壮地渡过了长江天险,兵临南京城下,都不用开打,国民党官邸里面的人就已经跑得一干二净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那就是因为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的问题上,吸取了两千千多年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

1949年4月23日,
毛主席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军旅诗,也是最后一首战争诗。从此以后,沧海变成了桑田,中国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1 06:18:3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23:18 , Processed in 0.0085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