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当年为何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6 06:35: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当年为何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024-12-03 18:30                                        

发布于:天津市
   
       1955年12月,毛泽东在文章《大社的优越性》中指出:“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
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设想,为后来成立的人民公社定下基调。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就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人民公社”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陌生又遥远,仿佛只是一个写在历史书上的过时名词。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倒退60年,在上世纪六十七年代,人民公社可谓是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现在提起人民公社,人们大多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产物,是一次需要被改正的“左”倾错误。它与“大跃进”的冒进、浮躁一道,饱受后人的诟病。
诚然,人民公社的确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人民公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也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用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回顾一下当年的人民公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个“人民公社”的产生
中国的耕地仅占全世界的8%,想要用如此少的耕地来养活十几亿中国人,还要不依赖粮食进口,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崩溃论”曾经一度在国际舆论中大热,“谁来养活中国”“养活不了自己的中国将会危害世界”等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不得不说,如何自己养活自己,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土地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依然处在小农经济的阶段,普遍是“靠天吃饭”。
于是,党和政府就开始寻求新路径,想要革新小农经济模式,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毛泽东认为,想要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还是需要破除农村旧的制度和生产模式。
当时,领导人们参照苏联集体农庄、农业公社的模式,总结了他们遇到的困难,吸取了经验教训,并结合了中国的现实需要,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人民公社”构想。
从实践层面来看,想要摆脱“靠天吃饭”,最关键的就是兴修水利。在国家的倡导下,全国兴修水利运动逐渐达到高潮。
当时,河南省遂平县也需要兴修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一条贯通全县的水渠。这项工程体量巨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全县的劳动力都聚集到了这项工程之下。然而,还是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和生产形势的需要。怎么办?

当时,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精神已经传了下来。面对迫切的劳动力需求,遂平县立即由原来的21个农业社,扩充到27个农业社,建立了“楂岈山卫星人民公社”。
1958年4月,全国的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楂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正式成立。
河南省委获知这个消息后,立刻集合了《红旗》杂志的编辑以及当地书记,到遂平县进行了实地勘察。在已有的经验之上,他们共同制定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章程》。
现在回看《章程》不难发现,这份《章程》集中阐述了“人民公社”的显著特点: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统属公社所有;粮食都入大队的公共粮仓,猪羊等牲畜家禽,都入公社大圈;
树木房屋归于公社管理,由公社统一分配;公社设有公共食堂,记工分,分口粮;成了公共的托儿所、敬老院等;设立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统一领导农林牧副业的生产和供销;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可以说,《章程》在理论层面上,完善了“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和施行纲领。我们也能够看到,人民公社其实是由众多小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而成的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建设方面,大社与小社相比较,确实存在着一些优越性。

同年8月,毛泽东听取了“楂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情况汇报之后,称赞道:“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毛主席的称赞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人民公社的建立也迅速在全国铺展开来。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带动鼓励下,从第一个人民公社落地,到公社遍布全国,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那个年代,人民公社俨然成为了我国的基层组织单位,几乎涵盖了工农商学兵等全部管理职权。
“人民公社”的功绩
人民公社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例如平整土地、治理水患、改良水土、修建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几乎都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开展并完成的。没有这个时期,也没有如今整齐漂亮的农田。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与小农经济的对抗,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的增长,为日后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公社每年会拿出8.88万亿元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所建设的全部水利工程总造价为177.76万亿元。
正是在实行人民公社的20年里, 我国先后建立了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6万多座,10万立方米以下水库640万座,总容量达到42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多个三峡工程。
如果再把这些水利工程的造价,按照市场化经济来计算的话,仅仅是土石方的价格就可以折合人民币240万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除此之外,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我国的农业产量一直稳步增长。从1965年到1978年,粮食产量1.95亿吨,猛增至3.04亿吨,增幅达到56%,年平均增长也在3.5%左右。到了80年代初期,我国的平均亩产已经达到近300公斤。
在1961至1981的20年间,世界谷物粮食总产量增产九亿吨,其中中国就贡献了1.9亿吨。在这样的增长之下,三年灾害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农业的支持下,我国的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49年,我国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按照人头来平摊,摊到每个人身上就只有300克。这是什么概念?直观一点说,“每户一把锄头”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发展农业?
再说与提高农作物产量息息相关的化肥,它当时的产量又是多少呢?答案是0.6万吨,平均到每亩耕地只能分配上4克。4克化肥,对于一亩地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面对这样一贫如洗的状态,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做的呢?以“优先发展工业,农业支持工业”为基本发展思路,在工业得以发展后,再用工业反哺农业。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虽然我国的高精尖技术还十分落后,但与农业相关的钢铁、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产量,已然是雄踞世界前列。
毛主席对“平均主义”的看法
上述成绩,都是因为人民公社起到了一定的整合劳动力的作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那时候,大家不但白天一起热火朝天地劳作;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论工时,吃饭也不分时间地点。

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的逐一竣工,和短期内农业产量所取得的成就,使党和政府对经济形势十分乐观,认为人民公社使得生产关系得到了全面调整,并且已经成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正是这种观念,让党和政府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公社的发展,让其很快就遍布全国,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取得了“公社人员人数占总农户的99.1%”的成果。
然而,人民公社过分而单一的“公有制”,很快就出现了诸多问题。
人们的生产资料几乎全部都收归公有,为集体所用。公社过分强调人们要把所有能拿得出来的东西贡献到集体中,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所有劳动也奉献给集体。
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后来为人广泛诟病的“平均主义”。在人民公社中,大家大多都奉行着平均主义。也就是说,大家拿同样的酬劳、有同样的待遇、过同样的生活,没有高人一等的人上人,也没有低声下气的下人,每个人都为集体出力,也都能享受到集体带来的丰收果实。
这听上去像桃花源、像乌托邦,像是一个美好的大同社会。但这样无差别的“平均主义”却也消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快就有人开始“钻空子”,开始“出工不出力”。

那么,对于“平均主义”,毛主席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说过:“我们不要搞平均主义,边区政府的公办企业要搞绩效分配,要多劳多得,能工巧匠要给予适当奖励。”
1961年3月,毛主席在三南会议讲话时说:“这次会议要解决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二是生产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就没有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这就说明,毛主席不愿意搞平均主义,他是重视绩效考核,反对平均主义的。
在人民公社后续的整顿中,也明确提出了:“反对绝对的平均主义,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社员家庭的副业收入归社员个人所有”,“各地区要按照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发展畜牧业、渔业”等等。

然而,由于管理的过分集中、经营方式的单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政社合一”的僵化管理等问题,即使不断出台整顿政策,也还是无法挽回社员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粮食的产量越来越低的现状。
人民公社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此后,人民公社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如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人民公社”,会觉得它违背经济规律,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是揠苗助长,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总之是一个有瑕疵的制度,很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然而,它的出现并非是“拍脑门”的结果,它也曾经适应了当时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人民公社帮助我们整个国家走出封闭的小农经济,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建设,并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虽然人民公社后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也毫无疑问地被时代所淘汰,但我们也不该忘记它的历史功绩,而是要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历史产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7 08:03 , Processed in 0.0099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