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平时是怎样与人处事的?让他获得长寿的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07:31: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平时是怎样与人处事的?让他获得长寿的呢                                                                     2024-12-29 11:53                                        

发布于:天津市
   
      梁同书,是我国清代的书法家,因其书法成就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为“清四大家”。他一生洁身自好,活到了93岁的高龄。本文将探讨梁同书的长寿秘诀,题目为: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平时是怎样与人处事的,让他获得长寿的呢?
一.酷爱书法、多才多艺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出生于1723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由于出身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父亲梁诗正是当朝的大学士,所以,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经过认真刻苦学习后,梁同书24岁考中举人;29岁特赐进士后踏入仕途,起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升任顺天乡试间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赐加侍讲学士街。
在父母去世后,梁同书即辞去官职,回家钻研各项文学艺术。他自幼酷爱书法,年轻时已负盛名。梁同书擅长楷书、行草,并取法广泛,博涉诸家,初学赵孟頫、董其昌、颜真卿、柳公权,后学苏轼、米芾,且能融会贯通,不受拘于一家。

梁同书主张不拘泥于前人的成法,强调在创作中自出胸臆。他在《频罗庵论书》里说道:帖教人看,不叫人摹。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的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
梁同书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平和自然、从容洒脱,那种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常常扑面而来。他又善写大字作品,用笔沉雄有力,结字大方端秀,气象宏大。
梁同书的小楷墨迹传世甚多,用笔讲究,严谨而又不失灵动,起笔多露锋,爽利秀逸,行笔轻捷,线条有粗细变化,点画精到,收放有致,结字精美,韵味深厚。

因为父亲身居高位的关系,梁同书年轻时候的书法就已名扬海内,总共负书名达六十年。除书法外,梁同书还能诗能文,又好藏书,真可谓多才多艺。
梁同书90余岁时,还在为人书写碑文墓志,且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在其逝世之前数日,他自书讣告,字体仍苍劲如昔。因书法造诣高,他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为“清四大家”;日本国王曾派人求书,朝鲜、琉球等地亦以其书为贵。
梁同书的传世书迹非常丰富,其小楷书作尤多。因此可以推断:长期醉心于艺术领域,以经常地陶冶情操,正是梁同书能长寿的关键秘诀。

二.淡泊名利、一生简朴
梁同书一生淡泊名利,性情耿介不合于流俗。在父母死后,他就借口足疾不再做官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孝圣宪皇太后八十大寿,梁同书进京庆贺。在大臣们集体晋见皇帝的时候,乾隆帝看到他说:“汝来乎?”梁同书回答:“臣足疾未痊,祝圣母万寿后即回藉。”
当时太仆陈句山先生和他站在一起,感到很奇怪,回去就问他:“顷上方向用,何自退若是?”他说:“实有足疾,何敢欺也。”乾隆五十五年(1790),皇帝八十大寿,梁同书晋京贺寿,有人就劝他拜谒首辅以得高位,他毅然不顾,第二天就离京了。他还做了《家居赋答友二首》诗以明志。
梁同书平时生活艰苦朴素,简朴到一个官帽竟然好几十年也没有换过,他不爱好钱财,也不喜欢参加饮宴,更不愿意大张旗鼓地给自己过寿。在其七十寿辰的时候,曾把凶具摆在门前以谢绝来客。

梁同书从不受人馈赠。如好友毕源曾从楚地赠同书大砚一方,同书坚决不收,毕源执意要相赠,同书只好暂时收下,待到数年后又托友还砚于毕。
梁同书治家以身作则,家法亦严,因此当地杭人都称道梁氏家法。他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长一岁,比他早两年去世。老伴儿死后,他做了一幅挽联: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写得感情真挚,可见平日里夫妇之间有多么恩爱。
梁同书于嘉庆二十年七月十五日(1815年)去世,享年93岁。夫妇都能如此高寿,真是难得。在死前的数日,他亲手写好了讣告,遗命不让子女治丧,不刻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其淡泊之心可谓自始至终。

三.笔者感悟: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平时全身心钻研以书法为代表的各项艺术,且能汲取前辈营养、博采众长后,自成一体,以此陶冶情操、延年益寿;他还洁身自好、淡泊名利、持家严谨、生活简朴,最终让自己获得了长寿。
梁同书的经历启发我们:人的一生拥有正当的爱好,并且苦心钻研、有所创新,做出出色成就,就能够陶冶自身的情操,心情开朗,为活得长久打下根基;而淡泊名利、家庭和睦、生活朴素等良好习性,则也是人生长寿的基本条件。
祝愿大家学好一技之长,为强国富民贡献力量;拥有优良的品德,妥善与人处世,争取健康长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8 12:37 , Processed in 0.0085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