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世上只有唯一一本,拥有者是什么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07:04: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世上只有唯一一本,拥有者是什么人?                                                                   2024-12-12 15:15                                        

发布于:天津市
   
      《毛选》是《毛泽东选集》的简称,它是在195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重要思想著作选编。作为一部政治家散文选,《毛选》一经问世,立即风靡全球。
据说,《毛选》这七十年来的累计发行量,仅次于西方的《圣经》。而在数以百亿计的《毛选》当中,有且仅有一套的扉页上,带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

这套带有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原来的主人是东北铁路局“毛泽东号”的第三任机车长郭树德。
一、“毛泽东号”第三任机车长
听起来,郭树德只是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而已。那么,他到底有什么特别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毛泽东号”的机车长,就可以“战胜”世上这么多的《毛选》读者,独得主席亲笔签名吗?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毛泽东号”机车,虽然是以毛主席的名字命名,但是它并不是后来的“毛主席专列”,所以郭树德也并非“毛主席的司机”。

说起“毛泽东号”这台机车的来历,还颇有几分传奇的色彩。这台机车本来是日本人在哈尔滨制造的,最后一台蒸汽机车“304号”。
1945年8月,日本人在投降前本来打算把这台机车和别的机车一起销毁。当时哈尔滨机务段的司机陈捷三、郭树德等人,把“304号机车”拆散隐藏了起来。
到了1946年,陈捷三、郭树德二人找到几个工友,花了27天的时间,抢修出了一台全新的蒸汽机车;后来经上级批准,在当年的10月30日,正式将这辆机车命名为“毛泽东号”机车。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用毛主席的名字命名呢?这是因为,火车头容易让人联想到革命的带头人,而中国革命的带头人,正是毛主席。

这台“毛泽东号”机车除了命名比较特殊以外,它还是辽沈战役中的一大功臣。为了支持前线作战,“毛泽东号”机车始终冲在第一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为东北野战军运送弹药。
为了预防敌机投弹炸毁机车,郭树德等人将三辆运货的平板车架在车头。一旦发现敌机,立即停下隐蔽。万一来不及隐蔽,敌人炸飞一辆平板车,他们就再换一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号”当年每一次执行运输任务,都是在与死神博弈。所以辽沈战役结束以后,郭树德被评为了“支前特等英雄”,那一年他才22岁。
郭树德1924年生于黑龙江,15岁就到哈尔滨铁路段工作,22岁参加铁路工人纠察队。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陈捷三等人将日本人留下的“304号机车”改造成了“毛泽东号”。

从1946年至1949年的三年间,郭树德开着这辆机车,三次立功,被哈尔滨铁路局授予“特等劳动英雄”、“一等功臣”的称号。1950年,郭树德成为了“毛泽东号”机车第三任司机长。
二、郭树德找毛主席要签名
1951年,郭树德当选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当时北京正在召开政协第一届三次会议,郭树德也出席了大会,并在怀仁堂东客厅见到了毛主席。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得到毛主席的签名。
1951年11月1日政协会议闭幕的时候,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了一个闭幕晚宴。郭树德参加晚宴却找不到自己的座位,阴差阳错地被人领到了毛主席的“1号桌”。
郭树德心里当时那个激动啊,因为他开了五年的“毛泽东号”机车,这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毛主席本人呢。

当时郭树德的兜里,正好揣着《毛选》第1卷。于是他内心产生了一个想法,想请毛主席签个名,但是又不知道合不合适。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作者发行作品的时候,有“签名售书”一说。但是在五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实行商品化经济,自然没有这样的提法。
当年的作者在书的扉页上题字,往往都是为了赠送给友人。郭树德自忖只是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虽然当了劳模,但是全国上下这样的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
假如冒然去找毛主席签名,要是被拒绝的话,多么尴尬呀。当时郭树德的兜里正揣着新发行的《毛选》,他坐在毛主席的对面,怔怔地望着毛主席发呆。

直到后来毛主席发现了郭树德,认出了他,并向他走过来的时候,他赶紧掏出了《毛选》恭敬地递上去说:“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字。”这时的郭树德,不知道毛主席是否会答应。
没想到,毛主席马上就微笑着,找秘书拿来了钢笔,唰唰唰地在扉页上签下了“毛泽东”三个大字。当时的郭树德看到这一幕后,感到兴奋极了。
同时,让郭树德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是,毛主席这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是史无前例的。因为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
郭树德拿到签名以后,1954年还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又见了毛主席一面。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这套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珍贵《毛选》,就被收藏进了博物馆中。

尽管郭树德不能够独占这一套珍贵的《毛选》,但是他的名字和这套特殊的《毛选》捆绑在了一起,成了“毛主席一生中的七个唯一一次”之一,并永久地被载入了史册。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疑问:为什么是郭树德,得到了如此珍贵的,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那自然是因为,郭树德自身也是非常优秀的。
当年在哈尔滨铁路段,22岁的郭树德,就已经掌握了机车改造技术,并和陈捷三一起将日本人的“304号机车”,改装成了“毛泽东号”机车。
而且年轻的郭树德,曾经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开着这辆机车行驶在辽沈战役的前线。五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初,郭树德一直在丰台机务段任职,由段长当到党委书记。

七十年代,郭树德已经成为铁路专家组成员,代表中国支援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建设。八十年代,郭树德担任铁道部机车车辆局的副局长,机务局副局长。
郭树德懂技术,有胆色,并且懂得抓住时机找毛主席索要签名。所以世界上唯一的一套,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就这么诞生了。
结语
作为铁路工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的郭树德,能够拿到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毛选》,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说是偶然,是因为假如在1951年郭树德参加政协闭幕晚宴时,他能够顺利找到席位,又或者他找不到席位,人家也没有把他领到“1号桌”前的话,那么他都不可能找毛主席签名。

另外,郭树德顺利被安排到了“1号桌”,坐到了毛主席的对面。假如当毛主席认出他时,他没有马上站起来,大声地请毛主席签名的话,那么这一切也都不会发生。
说是必然,那自然是因为郭树德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年来一直在铁路战线上立功。改造机车,开着机车上战场,当司机长,当选劳模,再参加政协会议,这些都是先决条件。
不过总的来说,郭树德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毛主席从来不会摆领导的架子,更不会像旧社会一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所以只要他开了口,毛主席绝对不可能不给他签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05:51 , Processed in 0.00721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