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正统民窑青花瓷中的精品,“携琴访友图”青花瓷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明正统民窑青花瓷中的精品,“携琴访友图”青花瓷罐                                                                               2024-12-29 11:40                                        

发布于:天津市
   
    中国明代是青花瓷烧造的繁盛时期,但有一段时间比较特殊,那就是正统、景泰和天顺三朝。这时国家比较动荡,又遇到自然灾害,景德镇青花瓷的产量减少,传世品更为稀少。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明代的携琴访友图青花瓷罐,他高37厘米,器型硕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深沉,造型雅致。

瓷罐上的图案共分四层,颈部描绘龟背锦地纹,肩部以球路纹为底,期间穿插四组海棠型开光,开光内描绘折枝莲花。近底处装饰一周海浪纹,罐腹部描绘主题图案携琴访友图。
在树木云雾掩映下的楼阁内,主人和侍童三人正推窗远望,不远处前来造访的客人正扬鞭策马前行。他的前面有侍童二人分别抱琴携琴,客人的身后还有两名骑马的官员,两名仆从担着美酒佳肴紧随其后。路旁柳枝随风摇曳,远处云雾缭绕,群山滴翠,碧水长流。整幅画构思巧妙,形神兼备,层次分明,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
携琴访友的典故来自中国战国时期的名著《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楚国有个乐师名叫俞伯牙,琴弹得很好,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巧妙的融进琴声之中,但一般人却听不懂。
有一天,俞伯牙正在长江边忘情的演奏,樵夫钟子期听到他的琴声由衷的发出赞叹。俞伯牙没有想到一个樵夫竟然能听懂他的琴声,知音难遇,俞伯牙和钟子期都很激动,两人从此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探讨情谊。
然而不久钟子期不幸病逝,俞伯牙心痛之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他便将手中的琴摔在地上,发誓从此不再弹奏。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典故,创作出了携酒寻芳、携琴访友等绘画题材。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瓷罐上的主题图案就是携琴访友图,但内容上有所创新。比如图中一个仆人肩上挑的是三层食盒,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在以往的携琴访友图中没有出现过。
这幅图还有一点引人注目,那就是画中有一位仆人挑着一对装满美酒的梅瓶。有关梅瓶的用途过去一直有争论,有人说它是用来插梅花的故得名梅瓶。也有人说这种瓷瓶是纯粹的观赏器,但这幅图却形象地告诉人们梅瓶是用来盛酒的。所以这件青花瓷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青花瓷,他把这种瓷器的烧造推向了高峰。但到了明正统年间,青花瓷的生产却又跌入低谷。这件青花瓷罐就见证了这段特殊的历史。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对制瓷业十分重视,他在景德镇建造了二十多座御窑厂,专门生产御窑瓷器,青花瓷也进入到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了明永乐宣德期,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可谓突飞猛进,永宣青花名扬天下。
公元1436年,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改年号为正统。不久他颁布禁烧令,不许民窑烧制青花瓷器,对于违令者处以死刑。禁烧令的颁布致使民间青花瓷的生产跌入低谷。
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既然朝廷公布了禁烧令,那么这件民窑烧造的携琴访友图青花罐又从何而来呢?
这还要从御用青花瓷的生产说起。据史书记载,明英宗在位时期,曾设宴款待群臣,所用餐具全都是青花瓷。由于当时这种瓷器很少见,许多人对其爱不释手。宴席结束后竟然发生了丢失餐具580件的情况。这件事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青花瓷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皇家对青花瓷的需求量很大。

由于御窑厂的产量有限,为了保证皇家用瓷的供应,朝廷下令让一些民窑也帮助生产御用青花瓷,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官搭民烧青花瓷器。
由于朝廷付给民窑的工钱比较低,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民窑就借机烧造青花瓷在民间销售,但这些青花瓷上的图案与御用瓷完全不同。
民窑青花瓷的图案多以风花雪月和田园艺术等为题材,这件携琴访友图青花罐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烧制的。
从这件瓷器的诞生可以看出,朝廷颁布的禁烧令并未在民间得到严格执行。虽然明正统年间的青花瓷有许多是民窑烧造的,他们无论从工艺还是图案的精美程度上,都无法与官窑相比。但这些民窑的产品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携琴访友图青花罐上的图案带有明正统年间民窑青花瓷典型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意云文。画面上的如意云纹以粗线条勾出外廓内填细密的云气纹,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如意云文一般只出现在明正统年间的青花瓷上,通常作为主题图案的背景或者远景。如意云文带有步步高升和如意吉祥的寓意。

除了图案内容以外,正统年间民窑烧造的青花瓷纹饰线条也比较简单。这件现藏于中国江西省博物馆的正统青花缠枝莲纹盖罐上面所绘的纹饰就十分简化。工匠在花朵中心用青料描绘桃形,桃形的外部勾画粗线线上以点带画,绘成花瓣。缠枝上的叶片较小,而且不勾轮廓,显得比较舒朗。
以携琴访友图纹罐为代表的明正统民窑青花瓷,继承了永宣青花的传统,又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虽然传世量小,但在中国瓷器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明代正统年间处于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风格体现出承上启下的特点。虽然正统年间传世的青花瓷极为稀少,但从传世器物中仍能看出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对之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青花瓷的影响。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携琴访友图青花瓷罐风格粗犷,图案描绘生动,颇具新意。它既是一件明代青花瓷的珍品,又反映出了正统年间的时代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7 07:29 , Processed in 0.0089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