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大会堂名字为何是后改的?它原先叫什么?毛主席亲自改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民大会堂名字为何是后改的?它原先叫什么?毛主席亲自改名                                                                      2025-01-06 12:05                                        

发布于:天津市
   
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二者遥相呼应。
说起人民大会堂,大家都不陌生。不论是从电视中,新闻中,我们经常见到人民大会堂的身影,每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中央、国务院进行各项大的会议,都是在人民大会堂。
还有国际上,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接见外宾和重要人物也会在这里进行。
以上种种,我们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接触认识人民大会堂,但是鲜少有人知道,
人民大会堂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而且,人民大会堂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是毛主席亲自改的名字,改过后叫人民大会堂。
那么,人民大会堂在
建设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呢?最后又为什么取名为人民大会堂呢?

群众自愿拆迁支持人民大会堂建设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给同志们开会时就表示,以后革命胜利要建造一个能让一万人同时开会的大会堂,让党和人民群众共商大计。
后来,在多次会议中,毛主席都表达了这个愿望,所以,
建造一个大会堂是毛主席一直以来的夙愿,也是主席希望党能和群众密切联系的寄托。
1956年,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到1958年,为了迎接建国1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展现我们国家在这10年来的发展成就。
而这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是规模最宏大,内容最复杂,要求也最高的建筑之一。
确定了建设人民大会堂,首先就是选址问题,根据需要的建筑规模,周围的环境规划等条件来筛选,最后选定了天安门广场的西侧。
按照规划,人民大会堂占地206亩,也就是将近14公顷。
如此大的面积,势必要拆迁,当时面临拆迁的周围单位有将近70个,涉及居民六百多户,一共要拆迁近4000间房屋。
但是拆迁工作几乎不用政府动员,做工作,群众都自发自愿的搬迁,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社会主义的事业,大家都觉得可以为国家做一份贡献是很荣幸的。
政府也对这些拆迁居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一个月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

设计稿历经7稿终定稿
由于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大,内部复杂,在建设之初,设计图稿经历了多次修改,最后第七稿才由周总理和各部门,专家的商讨下确定。
这年9月15日,人民大会堂的第一稿方案完成,为了有更多的对比和选择,也为了更好的汲取各个方案的长处,后面又紧接着出了5稿,但是,负责人看完后发现这5稿发现都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在和各个专家和部门负责人反复商讨确定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很快设计出了第六稿方案,并送到了国务院让周总理审定。
周总理认真的看着这个图纸,经过慎重思考,周总理询问道:“大会堂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你们看一下采用这种形式是不是更加好一些?”
随即,周总理拿笔在图纸上画了一个“马蹄”形的图案,然后语气平和的问道:“你们都来看一下,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更完美的方案。”
各个负责人下去后展开了一个详细的讨论,很快,在第六稿方案基础上设计出了更完善,更细化的第七稿方案。
第七稿完成之后,北京市委书记万里赶紧将新的设计图送给周总理查阅,周总理查看过表示可行。
依照周总理的指示,万里又将方案印成照片,发给各个省市,广泛询问意见。

之后,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筛查,这些意见有用的被补充进设计方案里,又制成新的第七稿方案。
10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设计院,周总理从外地出差回北京后,会马上来审查新的设计方案。
这天,各个负责人,专家和周总理汇聚一堂,这次他们送来了三份设计方案。
一份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党总支部书记刘小石代表清华大学建筑系呈上来的方案;第二份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张铸等人设计的方案;第三份是北京市规划局赵冬日等人设计的方案。
三份方案各有千秋,有不同的倾向和要点。周总理仔细看了三个方案,沉默思考了一会,又看了三个方案所有的平面图和透视图。
良久,他问万里,北京市委有什么意见?
万里将他们部门会商的结果告诉了周总理,“我们讨论之后认为北京市规划局的方案更好一些。”
周总理点点头,再次细看图纸,然后又问了在场的人的意见,
将各个方案反反复复的比较讨论,最后终于定下了一个最终的方案。
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建设之路排除万险,精益求精
施工阶段,问题成堆,千头万绪,而且时间紧迫,不容反复犹豫,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
“设计,供料,施工”同时进行,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齐头并进。
设计单位自10月30日起,向施工战场交付他们的基础施工图,之后每次都直接下驻现场,与工地密切配合,进行现场设计,制图,与用料和施工相结合。
人民大会堂规模宏大,内部结构也很复杂,为了支撑住这个巨大的建筑,下面的花岗岩基座有5米高,圆柱形廊柱有134根。
整体建筑面积达到17.18万平方米,建筑的平面为山字形,向东的12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高25米,直径2米,需要4个成年人双臂张开共同抱住才能环抱过来。
屋檐是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在湛蓝色的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清澈又空灵,让人感到威严又平静。
正门顶镶嵌着一个巨大的国徽,太阳一照,金光闪闪。直径达4米,这是之前的国徽,是木制的,挂了42年之后,换了一个钢结构的,表面贴有金箔,更加坚固。

大会堂主要由3部分组成,中部是万人大礼堂,北部是5000人的宴会厅,南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中央大厅将三部分整体的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当时设计的万人礼堂和五千人宴会厅都是世界上的首例。
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因为其空间之大,还因为其难度之高。
里面总共有一万个左右的座位,分三层,呈扇形,
任何一个座位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主席台,
只屋顶的钢梁就重达600多吨,而其中没有用一根柱子支撑,
其设计之精妙令人称奇!
当时建造这个万人礼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处理问题,因为从没有过如此之大规模的建设,其中只观众座位部分就长76米,宽60米,高32.5米,可以把整个天安门城楼装进去。
而且中间还不用柱子支撑,所以对于万人礼堂的空间处理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相关负责人就把这个问题向周总理汇报了,周总理听后也觉得问题重大,一个处理不好,就关乎全局。
他思考了很久,不断询问一些专业人员,最后他心中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答案,于是他吟了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相关专家也很快意会了总理的意思,原来总理是要启发他们:在海阔天空的大自然中,人非但不会觉得自己渺小,有压抑沉重之感,反而会觉得身心舒畅,悠然自得。
也就是说如果
将大礼堂的顶棚圆曲而下与墙体整个连在一起,营造水天一线的宽阔浩淼之感,那么人在其中就不会觉得压抑,不会有单调的感觉了。
在智慧超脱的周总理的启示下,这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齐心协力,生产巨型装饰配件
由于大会堂的规模空前之大,其内部装饰安装的配件也都是超大型的。到了1959年5月,大会堂,整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进而开始了内部安装工作。
大会堂内部空间巨大,为了有好的采光,所以配备的玻璃也都是超大型的,这么大的玻璃。依照我们当时的水平可以制造出来,但是这么大的玻璃在安装的时候,它的损耗率也是非常高的。
建设指挥部就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辽宁省人民政府,
要他们支援一批长2米宽1米8的巨型玻璃。
辽宁省人民政府将这个生产玻璃的任务给到了大连和沈阳的两家玻璃厂。
两家玻璃厂光荣的接受了任务,但同时他们也开始犯了难,他们从没有生产过这么大的玻璃。不光光是大的问题,危险系数也很高。

如果在制造过程中玻璃从中间碎裂碎成两半,那最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把操作工切开。
尽管如此之危险,但全厂人员都坚定了信念,他们坚定的表示一定会克服困难,完成好政府交给的任务,以献礼建国10周年。
他们经过层层的筛选算出了操作熟练,技术高的数名工人,组成三个梯次的突击队。党委书记和厂长更是身先士卒,带班上岗。
当开机命令下达之后,全部人员屏息凝神,开始稳起慢拨。
第1块玻璃到4.4米时被从根切断,紧接着开始生产第2块玻璃,当最后一块巨型玻璃生产出来,下达停机命令时,在场人员无不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他们在生产时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机器打数小时,到结束时眼睛都红肿了,腿也站肿了,嘴唇也干裂开了,但他们全都没有在意,他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开心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万岁!
经过切割挑选被挑选出来的42块巨型玻璃装进7个大木箱,通过火车安全运输到了北京。
除此之外,大会厅所使用的地毯也是特制的,如果采用数块地毯拼接而成的话,中间接缝处可能拼不齐,影响美观,而且也。可能会绊倒客人,很不安全。
为了美观和安全考虑,也为了配合大会堂的辉煌的气势,展示我国的宏大的气度,因此
需要制作一块长23米,宽17米的巨大艺术地毯。

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天津地毯二厂来完成。同样的天津地毯二厂未能接到这样的任务,感到光荣,他们迅速行动,经过开会商议,成立了生产指挥部。
为了建国10周年献礼的顺利完成,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他们每个人都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这场生产中,精益求精,有一点瑕疵都会重新再做,最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生产出来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巨大的艺术地毯。
这块地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毯,它比之前英国生产的长7米宽6米的号称世界最大地毯还要大9倍之多。
为了安全运输这个重达三吨的巨大地毯,天津运输部门专门用钢轨把大型的平板卡车和平板挂斗连接在一起,用三步吊车同时平稳起吊。
天津市公安部门还采取禁路警车护卫等措施,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安全地送达了北京。
此外,穹庐顶的如红宝石般的五星灯,周围纵横着40个莲花瓣,密布着500个满天星灯,打开时如满天星斗一般,还有巨大的屏风等都是当时全国人民用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精心打磨出来的。

毛主席亲自改名
在大会堂建设过程中,毛主席一直十分关注大会堂的建设工作,在大会堂内部装修基本完成之际,1959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亲自前来视察工作。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万里陪同毛主席去了现场,他们看了大礼堂,毛主席也对大礼堂的建设成就啧啧称赞,后去了宴会厅,最后来到北京厅。
万里主动给毛主席介绍道:“大会堂的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要多2万多平方米,故宫修建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而我们大会堂的修建,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之下,只用了十个月时间。”
毛主席听完,笑了笑,对万里说:“
好嘛,你叫万里,真是日行万里啊!

万里也高兴的笑了笑,随后毛主席又问道:“参加大会堂建设共有多少人?”
“直接参加建设的有3万多人,再加上各工厂加工配件的人,会更多。”万里回答。

毛主席感慨的说:“这些同志不为名利,以忘我的工匠精神投入到了大会堂的建设中,为大会堂的建设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发扬他们这种不为名利的共产主义精神。”
万里赞同的点点头,他说:“是啊,主席,如今大会堂已基本建成,还没有正式名字,周总理说等您来命名。”
“你们现在怎么称呼这个建筑?”主席问。
“我们一般叫万人大会堂或人大会堂,还有人叫人民宫的。”
“叫宫有些旧了,
这是人民的建筑,还是叫人民大会堂好些。

自此以后,人民大会堂这个响亮的名字就确定了。
人民大会堂是我们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和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大国气度和大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非凡成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22:07 , Processed in 0.00805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