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2年,八路军将万只青蛙塞满花椒放生,日军忙捉青蛙深陷地雷被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07:3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2年,八路军将万只青蛙塞满花椒放生,日军忙捉青蛙深陷地雷被炸                                                                   2025-01-21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1943年盛夏的一个夜晚,侵占我国山西沁源县城的日寇早早就进入了梦乡,可突然窗外传来了阵阵震耳欲聋的蛙叫声。
在我军日夜袭扰战术的折磨下,这帮小鬼子早就疲惫不堪了,一时间这些放声鸣叫的青蛙便成了他们发泄愤怒的对象。很多日本兵都冲出门外开始捕捉青蛙,结果却被一个个地雷给炸得人仰马翻,一时间伤亡惨重。
原来我军趁着日军熟睡之际,早已在外面布置了大量的地雷,这些青蛙不过是引诱敌军上钩的幌子。这一方法究竟是哪个
“战术鬼才”
想出来的?他在抗日战争中又立下了哪些不朽的功勋呢?
支持蔡爱卿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为革命英雄的智勇谋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幼年丧父志仍坚,战场上斩敌当先
抗日战争距离我们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但通过一些纪录片和影视剧作品,我们还是能够深刻感知到那段历史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苦痛。这是一段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历史,更是我们坚持奋斗、不断强大的力量之源。
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劣质的抗日题材影视剧也开始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作品公开对观众的智商进行
“侮辱”

“手撕鬼子”、“肉身躲子弹”、“包子手雷”
,一个又一个雷人的桥段不断出现,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些影视剧出品方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都想展现那些历史先辈的光辉形象,歌颂抗战胜利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可是对于一些没有深入了解过抗战历史的人来说,这些影视剧的内容就很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些误导,从而改变他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固然不提倡,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段抗战历史,还真就跟一些抗日神剧里面的剧情一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过这都是真人真事。
今天故事的主角叫作蔡爱卿,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那个“战术鬼才”,就连毛主席都亲口称赞他
“鬼主意多”
。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战术上的训练,但蔡爱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天才,对战局战术的把控有着天生敏锐的嗅觉。
1915年1月29日,蔡爱卿出生在了湖南岳阳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祖上几辈人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普通农民是注定过不上好日子的,全国各地都处在一种极度混乱的局面当中。
在蔡爱卿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因积劳成疾而倒在了床上,由于无钱医治,父亲很快就撒手人寰。幼年丧父对一个仅有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蔡爱卿从此失去了最坚实的依靠,只能和身体孱弱的母亲相依为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蔡爱卿的父亲去世后不久,他的母亲竟也将他抛弃,此后更是音讯全无。可怜的蔡爱卿就这样成了孤儿,好在他的婶婶及时收留了他,这才有了今后在抗日战场上所向披靡的
“战斗英雄”

其实婶婶的条件也不好过,早年丧夫的她独自拉扯着几个子女,一家人常常是
“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可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蔡爱卿的婶婶依然给他匀出了一碗饭,甚至后来还送他去读了两年私塾。
也许这两年在私塾所受的教育没有改变蔡爱卿多少,但婶婶十几年来将他视如己出的养育之恩是他此生都无法忘怀的。为了帮婶婶缓解压力,蔡爱卿从懂事起就给地主家做起了长工,平日里更是抢着帮婶婶打理家务。

渐渐长大的蔡爱卿意识到,如果这个社会不改变的话,穷人是永无翻身之日的。恰逢当时共产党的革命运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15岁的蔡爱卿当即就产生了加入工农红军的想法。
1930年春天,工农红军第十一团来到了湖南岳阳征兵,蔡爱卿当即就报了名。可是由于从小营养不良,15岁的蔡爱卿显得尤为瘦弱,这让负责征兵的同志误以为他还是个小孩子。
“小兄弟你年纪太小了,还是等两年再来吧!我们红军队伍随时为你敞开大门!”
一听这话蔡爱卿顿时就急眼了,
“我爹走得早,我早就没有家了,求你们带我走吧!”
蔡爱卿的这番话打动了负责征兵的同志的心,就这样他正式成为了红军第十一团的一名战士。从那以后,蔡爱卿跟着队伍走遍了山南水北,四处跟敌人作战。大家后来发现,他虽然个头看起来小,但打起仗来丝毫不含糊,而且还经常能想出来一些克敌制胜的好点子。

很快蔡爱卿就在红军队伍里出名了,但他依然表现得很谦逊,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打敌人的时候他永远冲在最前面,抢救伤员他更是一刻也不耽误,搭建起防御工事更是全程都干得热火朝天。
有句老话说得好: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蔡爱卿凭借着自身良好的战斗作风,很快就被领导给破格提拔为了通讯员。没想到这个职位和他异常搭配,因为蔡爱卿在胆子大的同时又不失细腻,经常能够深入险区打探到一些敌人的重要情报。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其妄图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抗日战争随即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开来。随着日寇的脚步逼近山西,蔡爱卿所在的部队也收到了源源不断的作战命令。

灭日寇小试牛刀,保县城屡出奇招
12月的一天,蔡爱卿正带着手下新兵在祁县附近开展侦察活动,结果收到了上级发来的情报——日军的一个小队将会路过祁县下属的五里村。上级发送这一情报的目的是让蔡爱卿及时撤退,可是蔡爱卿却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剿灭日军小队的绝佳时机。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争取时间,蔡爱卿立刻带领大家往五里村的方向奔去,然后以最快的时间勘察了五里村周边的地形。四下侦察了一番过后,蔡爱卿将目光放在了村口附近一所废弃的破房子。这里视野极佳,而且进可攻退可守,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蔡爱卿迅速制定了伏击计划,因为他们此行并没有携带多少弹药,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给敌人以强有力的打击,这样才能让敌人自乱阵脚。他拿出所有手榴弹分发了下去,然后静待日本兵的到来。

很快日军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不远处,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这帮日本兵明显没有任何防备,大摇大摆就走进了埋伏圈里。随着蔡爱卿一声令下,数个手榴弹顿时就在日本兵脚底下开了花,再经过一轮射击后日本兵就没几个站得住的了。
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没有付出任何伤亡的情况下,蔡爱卿就率领一帮新兵解决了日军的一个小队。可以说五里村伏击战正式打响了蔡爱卿的名气,也让他的战略才能显露无遗,并在之后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重用。
1942年10月,日寇集结了万余人的兵力大举进犯山西,而他们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沁源县革命根据地。沁源县是个人口只有八万多的小城,但战略位置却特别重要,一旦落入日寇之手将对中原地区的八路军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沁源县城必须守住,即使守不住,也不能让他轻易落入日军手里,成为日军进攻中原地区的跳板。中央在确定了保卫沁源县城的总方针之后,便把这项重任交到了蔡爱卿的手里,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战斗行动。
在接到中央命令的第一刻,蔡爱卿就立刻带领手下的38团将士开始转移沁源县城内的民众。这样一来,哪怕最后日军攻下了沁源县城,也不会给当地百姓造成危害。
等到转移的群众都被安置好之后,蔡爱卿便立刻召开会议下达了第一步的作战部署。考虑到日寇当时的嚣张气焰,蔡爱卿认为他们绝对不会畏首畏尾,而是会以最快速度朝着沁源县城的方向推进。为了给这股日寇来个下马威,蔡爱卿决定再来一场伏击战,这一次的伏击地点设在了县城附近的芦家沟。

果不其然,很快日军的先头部队就进入了沁源地带,坏事做尽的他们就差把嚣张两个字给写在脸上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把沁源这个小县城放在眼里,殊不知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血的教训。
日军派来打头阵的这只队伍毫无察觉就进入了我军设下的包围圈,随着一声枪响,四面八方的八路军战士都拿起武器朝这帮小鬼子身上招呼了起来。一轮突如其来的打击过后,小鬼子顿时就失去了战斗力,最终被我军全歼。
快速打扫战场之后,蔡爱卿率领部下立刻就退出了战场,等到日军后续部队到达的时候也只能眼看着满地的尸体而无计可施。愤怒的日军很快就开始对沁源县城展开了攻打,在敌方的重火力打击下,我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为了能够尽量保存抗日有生力量,蔡爱卿决定率部撤出沁源县城。

有人会说这样撤退不是等于白给了日本人一座城嘛!可是蔡爱卿早就把城内的所有居民和物资都转移了出去,所以日军占领的不过是一座
“空城”
,而且蔡爱卿心里早就制定好了之后的战斗计划。
虽说日军占领了沁源县城,但是县城周边还是在我军控制范围内,外界根本就别想轻易与城内的日寇取得联系。很快蔡爱卿的举动就收到了奇效,因为缺乏粮食等物资,沁源县城内的日寇已经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城内的这一万多名日军看着虽然极具威胁,但其实就是一头被拔了牙的老虎,中看不中用。不过这种简单的方法是不可能真正击垮日军的,得知沁源县城内日军的困境后,他们很快就从别的地方调来了粮食。

时值寒冷的冬季,夜晚的户外已经冷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在得知日军的运输队即将到达的消息后,蔡爱卿立刻就安排人手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泼满了水,第二天湿滑的冰面让日军的汽车是“寸步难行”。最后负责送粮的日军运输队不仅没把粮食送进城,反而成了我军案板上的鲇鱼。
城内的日军见状急忙派兵出来支援,可是我军早已在城外设下了埋伏,最后日军只能草草丢下几百具尸体然后又龟缩回了城内。从那之后,路上再也看不到日军的运输队了,城内的鬼子也只能勒紧裤腰带艰难度日。
逼迫鬼子弃城逃,“战术大师”功劳高
这种局面刚好是蔡爱卿所希望看到的,只要城内的鬼子不出动,他们就不会给中原地区的八路军带来威胁。可随着战局的不断演变,新的问题摆在了蔡爱卿的面前。虽然城内的鬼子暂时出不来,但八路军也很难攻进去,再拖下去没有人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所以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蔡爱卿决定把城内的鬼子给逼出来一一歼灭,哪怕逼不出来也不能让他们在城内好过。为了从最大程度上瓦解城内鬼子的战斗力,蔡爱卿果断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将整个38团划分为了多个游击小队,并且组织了部分民兵配合作战。
每天城内的日军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他们实在是疲于应付,再加上饿着肚子,往往会选择派兵出城搜集粮食。一旦这些日军出了城,那就实实在在落入了我军的陷阱。老百姓们都被很好保护了起来,方圆几十里都找不到任何食物,出城的日军还得时刻提防游击小队的偷袭。
一段时间下来,沁源县城内的鬼子就有些坚持不住了,但这样的消耗根本无法伤及鬼子的根基。一旦他们固守在碉楼里,那真是拿他们没一点办法。该怎么给城内的鬼子以致命一击呢?这个问题成了蔡爱卿的
“心头病”
,他每天都要为此沉思上很长一段时间。

194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正坐在窗边思考问题的蔡爱卿突然被一阵蛙鸣声打乱了思绪。他越听越烦躁,索性把窗子给关上,可蛙鸣声依然在耳边盈沸。就在蔡爱卿心中的这股烦闷难以纾解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海当中。
“既然这些青蛙这么吵,那把这些青蛙送进城去,那些日军不就会被吵得无法忍耐么!”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蔡爱卿立刻就展开了具体的作战部署,开始为接下来的
“青蛙战术”
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平日里鬼子对整个沁源县城都严防死守,连个苍蝇都不轻易放进去,必须让他们彻底疲惫才能让他们放松警惕。每天天一亮,各个游击小队立刻就对龟缩在碉堡和城楼中的鬼子展开了攻击,这种攻势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把那帮鬼子折磨得是苦不堪言。

几天下来鬼子就有些吃不消了,夜晚城楼上的守卫也少了很多,这一变化给了八路军趁夜靠近城门的机会。眼看时机成熟,蔡爱卿立刻动员群众捕捉起了青蛙,然后静待夜幕的降临。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天边,疲惫不堪的日军立刻就进入了梦乡,与此同时八路军悄悄开始了“青蛙计划”。为了让这些青蛙叫得更起劲,蔡爱卿还特意给他们喂了一些花椒,可以说送给了城内的日军一份
“大礼”

这些青蛙在被释放之后,立刻就疯狂地鸣叫起来,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吵得城内的鬼子根本无法入睡。忍无可忍的鬼子很快就冲出城外开始对青蛙展开了抓捕,长期缺粮的他们直接把青蛙当成了送上门的食物,殊不知早已落入了我军的陷阱。

随着一声声冲天的巨响,不少小鬼子当场就被炸得血肉模糊,早已等候多时的八路军立刻也对城外的鬼子进行了射击。结果鬼子死的死,逃的逃,从此陷入了“惶惶而不可终日”的局面。
这次行动彻底摧毁了沁源县城内鬼子的心理防线,也极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士气,是到了跟鬼子决战的时候了。1945年3月,中央下达了对沁源县城发动总攻的命令,蔡爱卿立刻率领五万军民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为了防止城内的敌人逃跑,蔡爱卿提前带人在城外布置了大量的地雷,然后开始了最后的总攻。一瞬间铺天盖地的炮弹朝着鬼子招呼了过去,城内的鬼子再也无心恋战,如丧家之犬一般拼了命地逃跑。

这场持续了两年零六个月的沁源攻防战最终以我军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期间,蔡爱卿率领部下与日军展开了大大小小2700多场战斗,歼灭了4000多名日寇,逼使日本人狼狈逃离了沁源。在整个抗日战争局面对我军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这场胜利显得尤为难得,在极大程度上鼓舞了全军将士的士气。
而沁源围困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蔡爱卿绝对是居功至伟,他独创的一套以地雷为基础的作战体系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毛主席都忍不住对其大加赞赏,夸赞蔡爱卿
“鬼主意”
多,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公开发表文章对这一胜利表示了赞扬。
蔡爱卿的一些事迹听起来的确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但和那些抗日剧中真正
“雷人”
的桥段不同,这些事迹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也正是因为涌现出了无数像蔡爱卿一样优秀的“英雄人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得到解放,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一定要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将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将新时代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看完了蔡爱卿的传奇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7:03 , Processed in 0.0079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