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暮天寒 心向暖阳,十首岁暮的诗词,愿你冬日温暖如春,幸福如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5:48: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岁暮天寒 心向暖阳,十首岁暮的诗词,愿你冬日温暖如春,幸福如常                      

2025-01-04 18:25                                        

发布于:河南省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岁暮时。感恩这一年的每一次相遇,每一份陪伴。过去的一年,我们或许有遗憾,但岁暮之际,让我们放下一年的疲惫,让心灵得到滋养,重新整装待发,迎接新的一年。

岁月如歌 岁暮如画,古诗词里的岁暮,愿这一抹诗意,为你的新年添上温暖的色彩!

岁暮

唐-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唐白居易的这首《岁暮》,仿若一位迟暮者在岁末的深沉独白,于沧桑诗句间,倾吐着时光无情、人生境遇变迁带来的复杂心绪,以及在感慨万千后试图释怀的豁达姿态。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开篇营造出紧迫压抑的氛围,岁末的阴沉天气与匆匆而过的日影,仿佛联手催促着时光前行,而诗人青春年少时的健壮体魄与姣好容颜,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穷阴急景” 直观展现岁暮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日薄西山之感;“壮齿韶颜去不回” 则将视角转向人生,对比往昔,强烈的落差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无奈与怅惘,为全诗的情感抒发拉开序幕。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继而深入内心世界,往昔的旧病因年迈体弱愈发频繁发作,如同岁月留下的 “伤痕” 不断刺痛;漫漫长夜,思绪纷扰,新生的忧愁也随之源源不断滋生。这两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诗人身体与心灵在岁末的双重困境,年老带来身体的苦楚,黑夜又放大了内心的愁绪,将人生暮年面对岁暮时的悲凉无助尽显无遗。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诗人笔锋一转,引用典故抒发感慨,油脂因自身明亮而自燃,是因为太过 “多事”;大雁因默默无声而先遭烹煮,是源于 “不才”。这里白居易以自嘲的方式,暗示自己一生或因才华出众、积极入世而历经坎坷,如同膏明、雁默一般,遭受种种磨难,饱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深沉反思,无奈之中又有着几分不甘。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在对岁月、人生、命运一番长吁短叹后,诗人最终选择释怀,细细探寻祸福的根源却毫无头绪,既然如此,不如暂且举起手中酒杯,以酒浇愁,在微醺中忘却烦恼。这一结尾,既是对现实困境的短暂逃避,也是一种豁达超脱的姿态展现,在岁末的愁绪深渊中,为自己寻得一丝慰藉,让读者看到诗人在沧桑阅尽后的坦然,于无奈中透出几分潇洒。

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

宋-李祁

奉敕归来息此身,风花雪月作閒人。

早眠迟起由来惯,只要盘餐日日新。

宋李祁的这首《岁暮杂咏十二首 其十一》,宛如一幅悠然的岁末闲居图,于质朴诗句间,勾勒出诗人岁末辞官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以及安于平淡、知足常乐的心境。

“奉敕归来息此身,风花雪月作閒人。” 开篇点明背景,诗人奉皇帝敕令归来,得以让疲惫的身心停歇,从此与风花雪月为伴,做个闲散之人。“奉敕归来” 暗示诗人此前或许身在职场,为公务操劳,如今回归,有了一种解脱之感;“风花雪月作閒人” 则生动描绘出其闲适生活状态,尽情享受自然美景,将世俗纷扰抛却,开启悠然岁月,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早眠迟起由来惯,只要盘餐日日新。” 继而描述日常,诗人早已习惯早睡晚起的作息,毫不拘束,而在饮食上,只求每日盘中餐食能有些新鲜花样。这两句将生活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早眠迟起” 体现出随心随性的生活节奏,打破常规作息的束缚,享受慵懒时光;“只要盘餐日日新” 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知足常乐的智慧,不追求珍馐美馔,从平凡饮食的点滴变化中寻得满足,展现出诗人在岁末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珍视,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乙酉岁暮有感(其一)

宋-洪咨夔

罢参归趁日高眠,随意翻书不计编。

岁事从教催白发,春风元只在丹田。

洪咨夔的这首《乙酉岁暮有感》,仿若一位隐者在岁末的悠然自白,于简洁的诗句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岁月流逝的豁达心境。

“罢参归趁日高眠,随意翻书不计编。” 开篇描绘出诗人岁末的日常状态,结束了参禅等活动后,趁着日头高照,悠然睡去,醒来后又随意地翻阅书籍,并不在意页码顺序。“罢参” 一词暗示诗人或许有过一段求道问禅的经历,如今在岁末选择放下忙碌,回归闲适;“日高眠” 尽显慵懒惬意,打破常规作息,随性而为;“随意翻书” 更是将这种不拘小节、洒脱的生活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为形式所拘,只享受当下阅读的乐趣,为全诗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

“岁事从教催白发,春风元只在丹田。” 诗人继而直面岁月,感慨一年的琐事任凭它催生出满头白发,自己却并不在意,因为心中自有 “春风”。这 “春风” 并非自然界的春风,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豁达与生机,如同丹田之气,源源不断滋养身心。即便岁暮之时,面对时光的无情,诗人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淡然,不被外界的衰老、忙碌所扰,以一种向内探寻的智慧,找到了抵御岁月沧桑的力量,让整首诗在闲适之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岁暮

宋-陆游

吴中寒气薄,岁暮亦和风。

移树来村北,寻僧渡港东。

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

一饱无馀念,吾生正不穷。

陆游的这首《岁暮》,宛如一幅温润悠然的岁末江南风情画,在质朴的诗句间,描绘出江南岁暮独有的和暖景致,以及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意趣,展现出别样的生活美学。

“吴中寒气薄,岁暮亦和风。” 开篇点明地域与时节特征,地处吴中地区,岁暮之时,寒气并不浓重,反而吹拂着和煦的微风。与北方岁暮的天寒地冻形成鲜明对比,江南的这份和暖,奠定了全诗闲适、舒缓的基调,让人仿若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风拂面而过,驱散了岁末常有的萧瑟之感。

“移树来村北,寻僧渡港东。” 诗人继而叙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在村北移栽树木,为生活添一抹新绿;到港东寻访僧人,于交流探讨中寻求心灵的宁静。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充满生活情趣,一 “移” 一 “寻”,动态十足,展现出诗人积极投身生活、主动探寻精神寄托的状态,在岁暮之际,不被慵懒消沉所困,而是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露葵收半绿,霜稻杵微红。” 目光投向田园,带露的葵菜只采收了一半,绿意仍存;经霜的稻谷,在脱粒时呈现出微微的红色。这两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岁末田园的丰收景象,色彩丰富而鲜明,“半绿” 与 “微红” 相互映衬,既有生机又含收获的喜悦,将江南岁末的富足、温润展现得淋漓尽致,饱含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饱无馀念,吾生正不穷。” 结尾处,诗人感慨一顿饱食之后便心无杂念,自己的人生也并不困窘。这既是对当下物质生活满足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在岁暮回首,不追名逐利,于平凡生活里发现美好,知足常乐,展现出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观,让整首诗在悠然闲适之余,更添一份哲理韵味。

岁暮

金-元德明

蔌蔌霜力劲,沉沉山气冥。

北风半夜起,吹动一天星。

元德明的这首《岁暮》,仿若一幅大气磅礴的岁末寒夜图,在简短的诗句中,以极具力量感的笔触,勾勒出岁暮时分天地间的凛冽与壮阔,尽显独特的雄浑意境。

“蔌蔌霜力劲,沉沉山气冥。” 开篇从细微与宏大两个角度描绘眼前之景,“蔌蔌” 形容霜落的声音,那细微却持续不断的声响,让人真切感受到霜的浓重、霜力的强劲,仿佛每一片霜花都带着岁末的寒意侵袭而来;“沉沉” 则展现出山气的厚重、深沉,整个山峦被朦胧的山气笼罩,一片昏暗幽冥之态。这两句动静结合,霜落为动,山气沉沉为静,将岁暮的寒冷、肃杀与神秘渲染得淋漓尽致,为后文的宏大场景铺垫了氛围。

“北风半夜起,吹动一天星。” 画面陡然一转,半夜时分,北风呼啸而起,这股强劲的力量竟能吹动漫天繁星。北风本就象征着严寒与凛冽,在岁暮的深夜里肆虐,更添几分狂野与肃杀之气;而 “吹动一天星” 则以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浩瀚无垠、星河动荡的壮观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宇宙之下,感受着天地间强大的自然力量,与前文的霜力、山气相互呼应,将岁暮寒夜的雄浑气象推向了极致。

如梦令·岁暮天寒时节

元-许有壬

岁暮天寒时节。满意相看冰雪。

不遣野人归,谁慰此君清绝。

清绝。清绝。添上一方明月。

“岁暮天寒时节。满意相看冰雪。” 开篇点明时节,岁暮之际,天寒地冻,一片冰天雪地之景。“满意” 一词颇为精妙,将词人面对冰雪时的欣喜、满足之感展露无遗,在这寒冷的岁末,他没有因严寒而愁苦,反而以欣赏的目光 “相看” 冰雪,足见其心境的超脱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为全词奠定了清新雅致的基调。

“不遣野人归,谁慰此君清绝。”“野人” 一词,或是词人自谦之称,他逗留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不愿归去,只因眼前这冰雪景致的 “清绝” 让他着迷。“清绝” 二字反复出现,强调其清幽、绝美之态,在词人眼中,这冰雪仿佛一位高洁的君子,唯有自己留下来与之相伴,才能慰藉其清冷孤寂,这般拟人化的描写,不仅赋予冰雪以人的品格,更流露出词人对这份清寒之美的珍视,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渴望。

“清绝。清绝。添上一方明月。” 结尾处,词境进一步升华,在这已然清绝的冰雪世界里,再添上一轮明月。明月高悬,清辉洒落在冰雪之上,银白交映,画面美不胜收,静谧而梦幻。此时的词人,沉醉于这冰雪伴明月的景致,心境愈发空灵澄澈,所有的喧嚣纷扰都被抛诸脑后,只余对这岁暮寒夜极致之美的体悟,尽显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

岁暮留别

明-戴良

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

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

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 开篇直抒胸臆,诗人袒露自己为官之路的坎坷不顺,满心的不如意,在岁末之际,也只能无奈地选择回归。“岁阑” 点明时间节点,岁暮之时本就容易勾起人对一年得失的感慨,此时诗人因仕途受挫而归,更添几分悲凉与沧桑,为全诗定下了略带哀愁的基调。

“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笔锋一转,在感慨人生境遇之后,诗人将目光投向友情,虽说走到哪里都能结识亲朋,然而像眼前这位友人一般真挚深厚的情谊却极为稀少。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在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失意之时,这份珍贵的友情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是诗人漂泊心灵的温暖慰藉。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 继续描述与友人相处的细节,小船虽狭窄,友人却愿意分出榻位让诗人安歇;寒冬之际,自己衣衫单薄,友人毫不犹豫地借衣保暖。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蕴含着深深的关爱,生动地展现出友人雪中送炭的情谊,让人体会到患难见真情的温暖,也侧面烘托出二人情谊的纯粹与深厚。

“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结尾处,诗人感慨生平历经的种种艰难寒冷,如同这岁暮的寒意一般,而此刻在临别之时,面对如此情深义重的友人,心中满是不舍,重重的依依之情溢于言表。既回扣了前文岁暮的时节背景,又将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眷恋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位重情重义、在困境中珍视友情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岁暮寄王脩德先生(其一)

明-方孝孺

杪岁垂垂尽,寒花悄悄繁。

律回春有信,冰动水生痕。

朴学惭经济,穷居废讨论。

都将百年意,一笑付乾坤。

“杪岁垂垂尽,寒花悄悄繁。” 开篇以景起笔,岁末时分,一年的时光即将走到尽头,那 “垂垂尽” 的描述,仿佛能让人看到岁月如沙漏般一点点流逝,满是时光匆匆之感;与此同时,寒花却在悄然间繁茂绽放。寒花于寒冬绽放,自有其坚韧顽强之美,它与岁暮的凋零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着生命在困境中的不屈与延续,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律回春有信,冰动水生痕。” 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节气循环,春天的消息已然有了预兆,冰层之下,水流开始涌动,泛起微微痕迹。这两句展现出大自然的律动与生机,即便处于岁暮寒冬,也有着春回大地的希望在孕育,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敏锐洞察,在岁月流转中捕捉到新生的力量,为全诗注入一抹亮色。

“朴学惭经济,穷居废讨论。” 笔锋一转,诗人开始反思自身,他谦逊地表示,自己所学的质朴学问,在经世济民方面深感惭愧,困居于此,连与友人的学术讨论也荒废了。这里既有对自身学问未能充分施展、实现抱负的遗憾,也有对当下处境的喟叹,展现出一位有抱负文人在岁末时的自省,于平淡言语中流露出不甘与失落。

“都将百年意,一笑付乾坤。”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消沉之中,在岁暮回首一生时,他选择将这悠悠百年的心意、抱负与感慨,都付之一笑,抛给乾坤天地。这份豁达洒脱,是在历经岁月磨砺、人生思索后的心境升华,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境遇的优劣,以开阔胸怀直面人生,让整首诗在深沉的同时,又有着一种超脱凡俗的气度,展现出方孝孺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

木公以新斋成述怀诗六首寄山中依韵奉和(其六)

明-释函可

只在铁桥畔,寒梅绕屋花。

可怜清晓梦,唤醒隔窗鸦。

岁暮日逾促,乡遥愁更赊。

那堪几相识,咫尺即天涯。

“只在铁桥畔,寒梅绕屋花。” 开篇点明诗人所处之地,在那铁桥之畔,寒梅环绕屋舍绽放花朵。寒梅傲雪凌霜,本是高洁坚韧之象,于此却也衬出环境的清冷孤寂,诗人居于此处,日日与寒梅相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那幽独的氛围仿佛透过诗句扑面而来。

“可怜清晓梦,唤醒隔窗鸦。” 清晨之际,诗人正沉浸于一场美梦之中,却被隔窗的鸦叫声无情唤醒,一个 “可怜” 饱含怜惜、遗憾之意,美梦被扰,打破了短暂的心灵慰藉,那恼人的鸦啼声更添几分孤寂与惆怅,让诗人从虚幻的美好瞬间跌入清冷的现实。

“岁暮日逾促,乡遥愁更赊。” 岁暮之时,时光愈发急促,如白驹过隙,一年又将过去;而遥远的故乡,此刻在思念的催化下,愁绪变得更加绵长无尽。诗人将岁末对时光飞逝的紧迫感与思乡的愁情紧密相连,岁月的流逝仿佛在不断拉大他与故乡的距离,心中的哀愁也随之层层堆叠,直击人心。

“那堪几相识,咫尺即天涯。” 更令人难以承受的是,即便身边有几个相识之人,可在这岁暮思乡的愁绪笼罩下,近在咫尺却仿若远在天涯。这种咫尺天涯的疏离感,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错觉,更是心境使然,漂泊异乡的孤寂、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让诗人在本该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品出了深深的苦涩,进一步渲染出全诗的哀愁氛围。

岁暮园居杂感(其三)

近现代-俞明震

穷巷得鬼趣,客来闻鸟哗。

稍知人改世,无碍犬离家。

仆守寒宵柝,园收隔岁花。

独留乾净土,莫遣种桑麻。

这首《岁暮园居杂感》,宛如一幅岁末园林的静谧幽独图,于寥寥数语间,勾勒出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岁暮园居时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穷巷得鬼趣,客来闻鸟哗。” 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冷僻的氛围,诗人所居的穷巷幽深寂静,仿若能从中探寻到别样的 “鬼趣”,这并非是真有灵异之事,而是以夸张手法突显居所的偏僻、静谧,人迹罕至之感。偶尔有客人来访,打破寂静的竟是鸟儿的喧哗,一静一动间,以声衬静,将岁暮园林的清幽孤寂烘托得淋漓尽致,也暗示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遗世独立的生活状态。

“稍知人改世,无碍犬离家。” 在这岁暮之际,诗人感慨着世间的变迁,隐隐察觉到时代的更迭、人事的改换。“稍知” 一词,轻描淡写中透着历经沧桑后的淡然,而 “无碍犬离家” 看似突兀,实则以犬的离家这一日常小景,折射出大环境的动荡不安,连家畜都受其影响,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愈发凸显,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仆守寒宵柝,园收隔岁花。” 寒夜漫漫,仆人守着更柝,那敲击声在寂静夜里回荡,声声敲打着岁月,更添几分寒意与孤寂;园中收拾着隔年的残花,残花是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象征,此刻的收花之举,饱含着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对岁月无情的喟叹,在岁暮园居的场景中,尽显落寞之意。

“独留乾净土,莫遣种桑麻。” 结尾处,诗人表露出一种坚守与决绝。在这纷扰尘世、动荡岁月里,独愿留存一片干净纯粹之地,“乾净土” 既是物理空间上的园林净土,更是诗人心灵的栖息地,他决然地 “莫遣种桑麻”,不愿让世俗的农耕劳作破坏这片宁静,是对内心宁静、高洁追求的捍卫,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疏离与抗拒,在岁暮之时,于园林深处,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6 00:29 , Processed in 0.0084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