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世友一生都把《红楼梦》置于床头:这是为完成毛主席布置的任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06:4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许世友一生都把《红楼梦》置于床头:这是为完成毛主席布置的任务                                                                   2025-01-02 11:41                                        

发布于:天津市
   
1
20世纪初,许世友降生在贫苦的河南农村,小学辍学,文化程度不高。
谁都没有料到,数十年后,这个普通的村民会成长为开国上将。

我国的开国将领众多,但能受到毛主席始终信任并格外关怀的寥寥无几。
然而许世友还在床头时时放着一本《红楼梦》,常常翻看,这本《红楼梦》正是毛主席多次要求他认真阅读的。
毛主席为何会让赫赫有名的将军去读一本描述大宅情爱的书?
2
许世友6岁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被送进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学武。
他的父母希望通过练就本领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十年的学艺生涯转瞬即逝,不凡的武学天赋与勤奋刻苦的付出让许世友年纪轻轻就身手不凡,精通少林拳法与刀法。
怀揣着改变命运与惩恶扬善的愿望,许世友下山入世,加入了红军。
当时红军军备不足,大刀又是冷兵器中相当便当、破坏力强的兵器,于是,许世友在战场上常常一刀在手,所向披靡,一路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了一团之长。

在许世友担任34团团长的时候,士兵更是在他的影响下人人练刀用刀,遇敌敢打敢拼,作战勇猛无畏。
因此许世友获得了“大刀团长”这个响亮的称号。
1934年的万源防御战是许世友一生经历的最为残酷激烈的坚守防御战。而正是这一战最终成为了许世友除了济南攻城战役之外,最值得被铭记的一战。
1933年10月,蒋介石命令刘湘发动了对川陕红军的“围剿”,整整20万人围上了大面山阵地,来势汹汹。

7月16日开始,八个旅的兵力开始猛攻许世友所坚守的万源阵地。一个月的时间,许世友带领士兵坚守阵地,不让敌人推进一步。进入八月,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许世友大胆选择全线反击,并且亲自带领士兵上阵冲锋。精准的进攻时机与一次次英勇的冲锋彻底打出了我军的气势,令敌军心惊胆寒、大败而归,我军乘胜追击。
自此,许世友的大名在军中流传开来,人人都对这名“大刀团长”心生敬佩。
这时的许世友尚未与毛泽东相见,他大概想象不到,今后自己有机会在毛泽东的专列上展示自己的少林拳法。

据说毛泽东还向许世友学习了几式拳法,之后常常笑称自己是会一点儿少林“功夫”的。
许世友更不能想到的是,今后毛泽东将众多重要战役的总指挥权交给了他,让他有了一展才能和抱负的机会。
而许世友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这还要从潍县攻城战和济南攻城战讲起。
3
许世友的作战风格一向是遇强则强,战斗越是紧张惨烈,他的斗志越强、作战越勇猛。
他的作战名言是“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往往所到之处,令敌军望风胆寒,也是因为许世友作风勇猛,所向披靡,所以备受器重。

毛泽东更是对许世友格外信任,并且看到了他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一面,肯将一些难仗、硬仗放心地交给他。
比如在潍县攻城战役中,许世友“稳打稳扎”的战略就充分体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7年秋,许世友部于山东攻打潍县。潍县作为济南和青岛之间的重要军事枢纽,是敌人重点防守的据点,一共安排了一个军、两个旅,一共四万余人重兵防守。
面对敌人深沟高垒的立体防御,一味的猛打猛冲实不可取,只会徒增己方的消耗。同时,只知道“静候时机”也是不够的,在严峻的局势下,一旦错过最佳攻城时机就会影响大局。

因此,许世友提出要采取“稳打稳扎”的战略。
他要求部下积极进攻、伺机而动,将“打”和“扎”统一起来,一旦取得了军事突破就立刻巩固成果、不断推进。在许世友出色的军事理论的引导下,敌人的防御系统很快被打乱了。
就这样,曾经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觉得万无一失的潍县仅仅二十余日就被我军顺利解放。
自此,山东地区军队的作战模式开始正式从运动攻防战转向了阵地战和攻坚战,本战成为了攻打济南战役的一次绝好的练兵。

除了毛泽东对许世友的信任之外,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对于许世友的影响也十分深刻。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如“积极防御战略”“歼灭战战略”等从各个不同层次和方面,揭示了军事活动和规律。毛泽东将战争的实践经验加以提炼,构建军事理论,又将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这种构建并应用军事理论的思想给了许世友很深的启发。
4
许世友在潍县战役总结出“稳打稳扎”战略并大获成功之后,在之后的济南战役中更是提出了著名的“牛刀子战术”,成为我军攻城战的重要战略理论武器。
1948年,我军开始计划攻克济南,希望对敌人固守中原方针进行有针对性地重大打击。

毛泽东当时充分认识到了攻克济南的重要性,在发往华东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攻克济南,时机已经成熟,此役关系甚大。”并亲自点将,郑重任命许世友为先遣总指挥,统帅多达十四万人的攻城队伍。
此次攻打济南事关重大,具备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它能够检验我军是否具备攻打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的能力。
而蒋介石也不甘示弱,以第二绥靖区十一万人固守济南,确保济南工事坚固、军备充足。同时,蒋还令位于徐州的三个兵团共十七万人随时策应,试图夹击我军。
许世友收到电报时正在后方养伤,但是接到命令就立刻带伤赶往前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战争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8月份,我军采取了东西兵团相向攻城的策略,对济南城展开合围与进攻。在战争中,许世友总结攻城经验,创造性得提出了“牛刀子战术”,即集中优势火力直插敌人心脏,务求打蛇打七寸、一击即中。
9月16日起,我军贯彻了这一新型战术,用了八天八夜进行不间断的有效进攻,终于彻底攻克了济南城,实现了“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的战斗誓言。
可以说,济南战役的成功离不开许世友总结提炼的“牛刀子战术”,他不仅是个性骁勇、英勇善战的前锋,更是智勇双全、屡立奇功的优秀统帅。
5
我国的开国将领很多,但是能够一生得到主席信任与关照的并不多。
许世友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在这段传奇中,除了金戈铁马,亦有文墨真意。
毛主席不仅为许世友改过名字,还曾多次叮嘱他要细读《红楼梦》。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许世友迎来了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正是在这一天,毛泽东成为了许世友的一字之师。
许世友向毛泽东讲到,自己的原名是“许仕友”,后来进入红军学了文化,知道“仕”是当官的意思,于是改“仕”为“士”,愿做士兵的朋友。
毛泽东很是欣赏这名时任红四军军长的将领,不仅作战风格顽强勇猛,而且好学上进、善于思考。于是,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觉得将“士”改为“世”或许更好。

当时正值北上抗日,红军只有将眼光放长远,做世界之友,联合国内外所有的抗敌力量,才能尽早取得胜利。
许世友十分钦佩毛泽东的眼界与心胸,同意了他的修改建议,正式更名为“许世友”。
除了为许世友更名、寄托豪情壮志之外,毛主席还曾多次建议许世友细读《红楼梦》,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知道古有孙权劝学,使得大将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过在孙权为吕蒙开的“书单”里,还是以《孙子》《六韬》等兵书和《左传》《国语》等史书为主,无疑是希望将领以古鉴今,从古人的历史与军事理论中汲取智慧。

但是毛主席所推荐的《红楼梦》却与这些书目大相径庭,一本世情小说又会对一名将领有什么助益呢?
原来,毛主席在建国之后,不止向许世友一人推荐了《红楼梦》,他向全党全军乃至全国各族人民都推荐了这本著作。
这本书不仅在知识层面是一本古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在精神层面更是在向世人讲述“智慧”与“良知”的真谛。
《红楼梦》以情为本,弘扬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尊重、彼此珍惜的价值观,这是新中国时期的军民都需要好好体悟的内容。

对于开国元勋而言,如何心存善念、坚守初心,如何反思封建社会的弊病、构筑全新的中国无疑是更重要的课题。这是毛主席多次叮嘱许世友要将《红楼梦》读五遍以上的重要原因。
许世友也谨遵毛主席的命令,时时将一本《红楼们》放在身边翻看。
在许世友逝世后,人们还从他的床头找到了一本摊开的《红楼梦》。
可见,毛主席为许世友改名字、推荐书目,对将领的精神生活格外关注;而许世友一生驰骋沙场、手不释卷,也没有辜负主席的栽培与期待。
6
许世友的一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巩固并扩展了胶东根据地;
在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东线战区司令员、济南攻城战队总指挥、孟良崮战役总指挥;
在抗美援朝时期任第三兵团司令员,指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可以说,许世友在沙场之上见证了新中国诞生、发展、强大,一步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
主席当年“与世界为友”的愿望正是在许世友等众多将领与人民的不懈奋力斗下才得以实现。
许世友将军在沙场上运筹帷幄、身先士卒,拼搏出了中国“与世界为友”的底气和自信,他的一生无愧于“世友”一名,无愧于主席的期许与信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1-13 05:01:58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36 , Processed in 0.0092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