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6-9
- 最后登录
- 2025-2-7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61096
- 精华
- 0
- 帖子
- 19183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fg_hefei_first/star_level1.gif)
|
1952年,毛主席偶遇失联20年的爱将,听闻其经历后感慨:真不容易 2025-01-20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么多年没有见了,你离开井冈山后去了哪里?一别20年,你还是那么精神啊!”
1952年,
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碰到了一位井冈山上的故人。
即使20年不见,他还是
一眼认出了此人。
他就是时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的毕占云。
而后,当主席得知他的经历后,更是激动得一把握住对方双手:“辛苦你了,真是不容易啊!”
![]() 那么,他当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率部起义第一人
1928年10月27日,大汾区苏维埃政府召开了一场欢迎大会。
这场大会的主角是陈毅和毕占云。
彼时,他们一个是红军代表,一个是国民党军代表;一个致欢迎词,一个宣读决心书。
紧接着,二位分别作了讲话,并表示从今以后双方队伍就是一家人。
官兵要平等,互称同志。
说起来,毕占云还是井冈山时期,第一位率部起义的国民党军人。
无疑,他的投奔之举,为红军争取更多国民党军人做出了一个漂亮的榜样。
![]() 毕竟谁能想到,这位在2个月前才同红军交过手的敌人,如今却成为自家人。
回想同年8月底的时候,毕占云所在的阎仲儒师第八团在桂东寨前与朱德的部队碰上。
当时,两军进行了一场小交锋。
结局是红军不仅安全撤离,还缴枪20多支。
说实话,毕占云此战根本没有下决心打。
当时双方相距只有百来米,他却没有进行阻击。
因为之前他就已经有了投奔红军的念头。
不过毕占云仍需观望,毕竟要即刻把这支队伍拉到红军里也并非易事。
就在他犹豫之际,一封朱德和陈毅的联名信帮助他做了选择。
9月初,毕占云部队驻扎在桂东沙田,待命进攻红军。
![]() 然而这时,他有一个班的人马却无故失踪。
为此,毕占云焦灼不已,正打算派兵寻找。
谁料三天后,这些官兵又回来了。
他们告诉毕占云,那天一行人想跑出去抢劫,却被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红二十八团俘获。
本以为在劫难逃的官兵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得到红军好菜款待。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听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政治教育。
最后,红军将这个班的人连枪带人全部给释放了。
说到这,班长还掏出一封信,道:“这是他们说要交到连长手上的信。”
随即他又嘟囔道:“朱德、陈毅到底是四川老乡,对我们好得很咧。”
本就有这个心思的毕占云,自然立马抖开信。
令其动容的是,在信中,朱德和陈毅言辞恳恳地表达了对他的争取。
![]() 他们先是说明蒋介石把川军部队送到前线的目的。
即,通过红军之手来排斥异己。
然后,我军方面表明立场,称红军是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军队。
本就跟毕占云一行人无冤无仇,何必双方刀刃相见呢。
最后,他们还希望毕占云尽早弃邪归正,和红军一起为民族解放尽责献计。
看完信后,毕占云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这下他再没有什么顾虑,认准了投奔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二天,毕占云便派人去同红军联络商定起义计划。
不曾想,此举竟遭部队中的反动军官发觉并举报。
好在毕占云及时察觉异动,在阎仲儒下毒手之前,立刻起义。
![]() 10月24日深夜,毕占云除掉三个反动军官后,带领部队向江西左安紧急行军。
行军中途,每个人严守纪律,不准讲话、抽烟、打手电。
经过几小时的隐蔽行军,部队安全抵达了与红军约定的遂川汤湖。
至此,全队才停下休整吃饭,等待红军使者的到来。
26日下午4点多钟,营地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与一个小伙子打马而来。
早已等候多时的毕占云大步迎了上去。
来者正是陈毅。
事实上,毕占云没料到他会亲自过来。
而后,陈毅紧紧握住毕占云的手,笑道:“欢迎你,毕占云同志!”
对方如此热情,毕占云更觉内疚:“对不起。与你们对阵一年多了。”
“过去是敌人,现在可是同志了。”陈毅爽朗地拍着毕占云的肩膀说。
接下来他们又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随同而来的那名小伙留了下来。
陈毅则挥手告别,骑马而去。
![]() 这时,毕占云将手下全部集合起来,正式宣布队伍要起义参加工农红军。
他说:“不愿意起义的,可以离队。”
然而没有一个人想离开,大家都愿意跟着部队参加起义。
毕占云见状,拿出一捆陈毅留下的红带子发给大家。
这样,每个人脖子上系一条,标志着126人全部成为起义人员。
第二天,毕占云率部抵达大汾,参加了陈毅专门举行的欢迎大会。
大会结束,众人向茨坪进发。
抵达井冈山后,毕占云部队被红四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任营长。
随后,陈毅将毛泽东介绍给毕占云。
见到他,毛泽东同志还幽默地说:“现在回去是不可能了,就留下来在这里学习吧。”随即又道,“都会打枪吗?”
毕占云说:“我们是搞地方工作的。”
闻言,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说道:“搞革命要懂得军事,我们以前就是不懂得军事,吃了很多苦。”
话音刚落,毕占云立马点点头。
![]() 陈毅问他有无困难,他也随即表示到了井冈山就很好,一切都可以学习嘛。
1928年10月,毕占云在朱德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井冈山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部队的关怀与温暖。
陈毅见他们部队衣衫褴褛,就给了每人2块银洋做衣服.
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也常来特务营关心战士,教育鼓舞大家。
毕占云越发肯定自己没有选错队伍。
红军就是如此团结,如此真诚地关心着每一个人。
其实,毕占云的部队大多也是穷苦农民出身。
之所以当兵不是走投无路,就是被抓去充军。
![]() 只是大家在国民党军队里混久了,难免沾染不良习气,渐渐便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如今,是红军唤起了大家心中那股正义的力量,点燃冲破欺凌的怒火。
被欺压的杂牌军
毕占云部队里有二十多个平江的同乡。
他们都是被国民党军抓来的穷苦百姓。
这些人像待卖的牲口一样被五花大绑装在闷罐车厢里,从长沙运到桂东。
当时,他们被关在一个小房子里,吃不饱,睡不好。
一个月内就死了、病了、逃了好几个。
不止他们,其实部队里大多人都是这样加入的国民党,就连毕占云也是如此。
因此大家早对国民党的统治愤愤不平。
![]() 毕占云1903年出生在四川广安一个贫苦农民之家。
父母在他两三岁时,就因为没钱治病而相继离世。
若不是有伯父伯母的收养,毕占云早就饿死街头。
可惜,伯父家也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善良的夫妻俩也因没钱送他上学而自责掉泪。
毕占云不想自己的到来给家里雪上加霜。
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背着大人给地主干活,换一点充饥的剩饭。
等长大成人,毕占云迫不及待离开家乡,希望能闯出一番事业,回来报答养父母的恩情。
哪知道外面的世界更加险恶和残酷。
军阀混战使得到处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更不幸的是,毕占云还被国民党军阀部队抓走。
![]() 彼时,他和同伴企图逃跑。
可每次都会被抓回来,还遭到好一顿毒打。
最终,他的双手肿得吃饭、解便都不能自理。
这件事教会了毕占云,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不受压迫。
于是他强压一腔愤怒,积极投身军旅,四处征战,至1927年已升任营长。
那年,他见到了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屠杀的画面,也目睹了人民群众冒死支援红军的场景。
然而,毕占云深知,这样的情况绝不可能发生在他们大官欺小兵,小兵欺百姓的国民党身上。
也正因如此,他内心受到触动,开始留意起这支红军的动向。
而直接使他产生投靠红军想法的则是一起降职事件。
![]() 1928年6月的某一天,毕占云接到团部密电,要处决两名连长。
然而,毕占云不但没有执行这一命令,反而当天放走了人。
原来,这二位是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
他们在士兵中教唱《国际歌》,还秘密开展一些革命活动。
毕占云对这些事情有所察,却也并没干预。
但他们的身份最终还是被团部发现,于是便有了处决的命令。
那天晚上,毕占云将二人叫来。
接着,其单刀直入告诉他们,自己心中明白共产党的好歹,团部下令清除党员,所以现在他不能留不得他们了。
两人大惊失色,以为毕占云要将他们就地正法。
谁料,只见对方从口袋里掏出几块光洋递来,叫他们好自为之。
二人激动万分,对毕占云连连感激,随后便趁夜色离开了。
![]() 事情发生后,虽然毕占云巧妙地搪塞了过去,但任务毕竟是交给他办的。
不久后,团部便以整编为名,将毕占云那个营改编为连。
自然,他这个营长也降为连长。
只不过,如此随意的降低职务,明摆着是不相信他们。
毕占云和部下对国民党积压已久的不满全在此刻爆发。
众所周知,蒋介石任人唯亲。
像毕占云部队这种收编过来的杂牌军,在国民党往往只有被排挤的份儿。
长期以来,他们部队就屡受欺压,有时军饷会被莫名扣押或迟迟不发。
大家对此早有怨言,现在这件事更是让怨气达到沸点。
![]() 恰在这年初秋,毕占云部被调往井冈山南麓的桂东。
而后,他目睹了工农红军在此领导百姓分配土地,建立政权。
到处都留是劳苦大众对红军的歌颂:“红军是解放穷苦百姓的军队!”
以及红军的宣传语:“红军不打人、不骂人,官兵平等!”
此时,毕占云内心已不是触动了,而是深深震撼。
且听说红四军干部长朱德和陈毅都是四川老乡,他就更觉亲切。
其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的出路,于是便产生投靠的念头。
好在最终他的这个想法终于付诸实际。
毕占云一路跟随红四军并肩作战,参加了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反围剿斗争。
![]() 他在一场场生死考验中不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战员,担任了红四军第一师参谋长等职。
在替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那个时候,他认定投身革命是这辈子最无悔的决定。
乞讨走完长征路
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了千难万险的长征。
这也是毕占云革命生涯最曲折坎坷的一段旅程。
每每想起,他都忍不住泪水涟涟。
在红军主力转移时,毕占云担起了掩护的光荣任务。
同时,他不忘一路动员群众参加红军。
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宣传,招揽了一大批穷苦百姓。
就这样,原本不足百人的队伍渐渐壮大为两个团。
![]() 等追上主力部队,上交了新兵,毕占云功成身退,奉命调任军委工科科长。
在大部队北上进入草地后,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
前有敌机的狂轰滥炸,后有军队的围追堵截。
这大大损耗了部队的有生力量。
考虑再三后,上级决定让部队分散行动,以减小目标,保存实力。
不幸的是,毕占云的队伍在进入藏区时发生意外,遭到敌军突袭。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
一部分红军指战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大部分人则被冲散。
当时,毕占云一个人在茫茫夜色中东奔西逃,怎么都甩不掉紧追不舍的敌人。
就在危急时刻,他摸进一户藏民家里。
![]() 好一顿比手画脚,其才同对方沟通成功,得以栖身在此。
之后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搜查,毕占云白天就藏身于雪山树丛之中.
到了晚上,他才能悄悄回到藏民家中休息。
在每一个惊惶的夜里,毕占云都会在梦中回到日思夜想的部队,和战友们并肩战斗。
有一天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是满脸泪水。
经过权衡,毕占云还是决定踏上危险的征途,他要找回自己的队伍!
得知其决定,藏民同胞劝他留下。
毕竟前路漫漫,少不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岗哨盘查。
可毕占云实在不愿坐以待毙。
在告别为自己提供庇护的藏民后,他化装成喇嘛走向黄河岸边。
![]() 一路上,毕占云靠着问路打听、捡废报纸追寻着红军队伍的踪迹前进。
当遇上国民党军人,他就装聋作哑,蒙混过关。
然而,等到兰州时,他已身无分文,口粮也吃光了。
更糟糕的是,此地到处在搜捕共产党员。
白色恐怖席卷全城,他连红军的影子都没见到。
无奈,毕占云只好朝西安开赴。
没有住所他就露宿荒野,没有吃的他就讨饭乞食。
就这样一步一步从兰州到西安、陕北,一直到了洛川才得到组织的消息。
![]() 1937年冬,毕占云终于到达延安。
当战友们见到这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全身长疮流脓的乞丐时,根本辨认不出这是昔日的首长。
他们无法想象毕占云是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靠着行乞坚持到延安。
但他清楚,自己不是靠乞讨回到的部队,而是对党的忠心和信仰的支撑。
每当和战友们说起这次长征路,他都激动无比,热泪涟涟。
休养一段时间后,毕占云的身体很快得到了恢复。
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抗日战场中去。
这一阶段,毕占云大部分时间战斗在太岳军区,任军区参谋长等职,曾护送刘少奇回延安。
![]() 抗战胜利后,毕占云南征北战。
作为豫皖苏军区支前司令,他为淮海战役做出了特殊贡献。
新中国初期,毕占云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52年,毛泽东视察河南时见到了阔别20年的毕占云。
两人一阵寒暄,在得知毕占云乞讨走完长征路后,毛泽东不禁感慨:“辛苦你了,真是不容易啊!”
1955年授衔时,毕占云获中将军衔,以及三枚一级勋章。
![]() 在任期间,他狠抓民兵工作,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1965年4月,毕占云离职休养。
1977年,他于郑州逝世,享年73岁。
结语
毕占云这戎马一生,东荡西驰,历经无数战役。
不过最令他难忘的还数长征。
那段经历磨砺出一个党员最坚定纯粹的本色,并成为日后劈波斩浪的无穷力量。
他在1928年中国革命的低潮期,做了那个率部起义的第一人。
此举不仅增强了红军力量,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国民党整部加入红军的先例。
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分化国民党军,还是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参考资料
何小文.革命福地汤湖——陈毅策反毕占云部纪事[J].党史文苑,2017(17):34-36.
杜先明.靠乞讨走完长征路的毕占云[J].四川党史,2003(06):15-14.
何立波.《毛泽东选集》中提及的开国中将毕占云[J].党史博采(纪实),2018(04):48-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