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朱德再谈“南昌起义”:要不是范石生,哪会有井冈山会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29 18: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9年,朱德再谈“南昌起义”:要不是范石生,哪会有井冈山会师                                                             2025-01-28 15:00                                        

发布于:天津市
   
     1949年4月,中央为庆祝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跳舞晚会。晚会休息时,在邓颖超大姐的介绍下,朱老总认识了云南省工委的侯方岳同志。
当听说侯方岳在云南从事党政军工作8年时,朱老总关切地询问起范石生家属的情况,然后颇为感慨地说起南昌起义之后,范石生对自己的帮助:
“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是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我不在你部胜似在你部”
1926年7月,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骤然升温。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师,在湖南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向湖北发动进攻。而随着北伐军胜利的脚步,湖南的农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为了了解北洋军在上海、南京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尽快打败北洋军阀,党组织决定派刚刚从苏联回国的朱德,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去军阀官僚中收集情报。
当官僚军阀们得知朱德当过滇军旅长时,便将朱德看作自己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在滇军中做过事的,更是对朱德无话不谈。在叙旧和闲谈中,朱德了解了很多北洋军在上海的情报,并及时向党组织作了汇报。
随后,朱德只身来到南京,活动在孙传芳的周围。经朋友介绍,朱德约见了孙传芳的一名参谋,在朱德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孙传芳的参谋滔滔不绝地说了三个小时,朱德很快摸清了孙传芳的实力和军事部署,为北伐军与孙传芳部作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任务完成之后,党组织派遣朱德前往四川,以国民政府代表的身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在启程前,朱德通过周恩来转告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希望能在上海秘密地会见一次。
当时范石生正在广西和龙云打得难解难分,为何朱德执意要见范石生一面?
1909年春节刚过,朱德带着好不容易筹措到的45块银元,踏上了前往云南的路途。已经意识到光靠教育难以救国的朱德,决定投笔从戎,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
当朱德抵达云南的时候,才得知讲武堂当时没有招生,而且一般不招收外省学员。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朱德决定先去川军里当个步兵,通过保荐升入讲武堂。自此,朱德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为了给之后进入讲武堂创造条件,朱德将自己的籍贯填成云南籍,并改名为朱德。
由于朱德文化程度高,能说会写,被选中担任司书生(即文书)。到职不久就填写了几份报表,写了一篇训练报告,很快就引起了标统罗佩金的注意。
在罗佩金的推荐下,朱德如愿进入了陆军讲武堂。

进入讲武堂不久,班上一位精明强悍的同学,引起了朱德的注意。此人就是范石生,他性格腼腆,说话声音不高,但底气十足,在日常生活中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到了训练场上,范石生与众不同的素质便凸显了出来。
训练场上每一项训练,范石生都能做到最好,还经常被教官点名给大家做示范;课堂上,范石生比其他学员理解能力更强,很多学员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弄懂的问题,范石生听教官讲一次就明白了。
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朱德和范石生彼此认识,并结下了初步的友谊。
当时在学堂里存在着一股高人一等的军阀作风,朱德经常感觉一些教官对接受能力差的学员过于严厉。在一次几名学员被教官体罚之后,朱德有意找到范石生,询问他认为教官在训练场上打人是否合适。
“你说呢?”听到朱德这样问自己,范石生当即愣了一下,然后反问道。朱德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教官肆意体罚学员的不满,范石生对朱德的观点也表示了赞同。
自此,二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在范石生的帮助下,朱德不但成为了同盟会成员,还与范石生等四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义结金兰。

后来二人一起参加了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护国讨袁起义……朱德和范石生的感情愈发深厚。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全国各地的工人斗争,让朱德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前途,他暗暗下定决心:
“我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为实现这个党的伟大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1922年,朱德踏上了前往法国的邮轮,开始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自此与范石生分道扬镳。
时隔多年再见范石生,虽然二人分属不同的革命阵营,但感情却丝毫未变。范石生提出朱德去自己的部队担任军长,自己退后,被朱德婉拒。范石生又邀请朱德担任自己的参谋长,朱德告诉范石生,党组织已经决定派自己去四川,做杨森的统战工作:
“我不在你部胜似在你部,杨森盘踞一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不可不去。”

对于朱德的婉拒,范石生表示理解,并当场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如果蒋介石背叛革命,自己也一定同他和合作:“如违此誓言,天人共诛我,君亦可诛我。”
这次秘密会见,再一次加深了朱德和范石生之间的情谊,也让范石生下定了联共的决心。
范石生促成井冈山会师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疯狂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蒋介石的“清党”命令下达到16军,范石生对此命令坚决不予执行,保全了16军中的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
同年8月,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范石生听说之后,几经考虑之后给南下的起义军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准备在广东接应起义军,同共产党一起继续革命事业的态度。
信发出之后,范石生一边急切盼望着起义军的回信,一边密切关注着起义军的动向。结果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一带战败,朱德率领部分兵力已经转移。

但范石生联共的想法并没有被动摇,联系不到共产党领导机关,他就想办法寻找朱德的部队。可是派出的人从湘南到赣南,再回湖南,走了一个多月,始终没有找到朱德,令范石生烦躁不安。
就在范石生派人四处寻找朱德的时候,朱德已经率领部队到了江西进行整训。整训之后粤、桂军阀混战爆发,粤、赣、湘的大小军阀都卷入了混战,让起义军有了喘息的机会。
经过朱德的三次整训,部队走向了统一团结,但给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眼看就要入冬,战士们穿的还是南昌起义时的单衣短裤,粮食军饷等更是没有着落。
正在朱德发愁之际,忽然战士来报,范石生的16军就在距离起义军不远处,朱德听此消息不禁为之一振。然而朱德想要与范石生合作的想法,遭到了相当一部分同志的反对,他们担心与范石生合作之后,我们的部队会受到国民党思想的腐蚀。
朱德综合大家的意见,引导大家辩证地看问题,提出坚持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这三大原则。朱德的这一主张得到党组织的批准后,朱德当即给范石生写信,表示愿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

很快范石生给朱德回信,表示竭力支持朱德的想法,并“欲与兄共谋良策,以谋自立自强”。朱德读完范石生的回信后,决定亲自与范石生谈判,经过两天的磋商,范石生完全接受了朱德提出的条件。
除了同意朱德的三条原则外,范石生还给他们发了一个月的薪饷,每人一套过冬物资以及大批弹药。朱德顺利解决了给养问题,部队迅速发展到了2000人。
就在朱德准备举行“湘南起义”之际,朱德忽然接到中央来信,指示部队赶往广州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只好推迟,朱德随即挥师南下,还没到广州就收到了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
朱德只得随即驻扎下来,并决定借此机会对部队再次进行休整训练。
没过多久,朱德收到范石生的一封急电,称“合作一事已被告发”,希望朱德从速离开,随后范石生又给朱德送来1万块银洋和10箱子弹。临出发前,范石生部队有一个营的官兵坚决要随朱德离去,范石生也不干涉。
当时有人建议范石生马上派兵追击,将朱德部包围消灭。但范石生未予理睬,甚至连装模作样的追击令都没发。事后,范石生以“朱部叛变”上报蒋介石,并称病前往广州养病去了。

朱德部队离开之后,先攻占了仁化县城,后成功发动了湘南起义。利用范石生按兵不动的有利条件,朱德一举击垮湖南军阀许克祥的五个团,俘获上千敌人,并获得了大批战利品,武装力量发展到了1万多人。
随后朱德带领这1万多人到达井冈山,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自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朱德对范石生遗属的关心
井冈山胜利会师之后,蒋介石趁机将16军缩编为第五十一师,范石生见此情形,有了卸甲归田的想法。之后范石生将部队交给副师长率领,自己则向蒋介石递交此辞呈,从此退隐庐山。
其实蒋介石和范石生的矛盾由来已久。长久以来,范石生一直看不起蒋介石。当年孙中山指挥申讨陈炯明时,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列席要求发言,范石生以会场主席的身份,故意傲慢地问蒋介石叫什么名字,又问他准备讲什么。

蒋介石本想说一下自己对作战的看法,展露一下头角,结果范石生没等蒋介石说完,就打断了他,令蒋介石在众人面前留了面子。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范石生仍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的立场,并怒斥蒋介石:“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也不要了,还谈什么国民革命?真是挂羊头,卖狗肉!”
1936年国民政府纪念北伐十周年,给北伐元老颁发勋章。蒋介石派人将勋章送到了范石生家,范石生见到后大动肝火:“拿去给狗戴!”
“七七事变”后,范石生大骂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主义,哀叹国之将亡。
而蒋介石对于范石生对自己的羞辱,一直怀恨在心,再加上范石生对朱德部队和共产党的援助,更是让蒋介石愤恨。但苦于范石生与国民党内很多人交好,蒋介石不敢随便杀害范石生。
在范石生脱离国民党军队,隐退庐山之后,给了蒋介石下手的机会。

当时范石生已经回到昆明,靠着家传的医术坐堂开诊,治好了不少的疑难病症,再加上对贫苦病人就诊概不收费,范石生在群众中的口碑较好。
1939年春天,范石生在出诊途中遭人枪杀,时年52岁。行刺范石生的三名凶手中,有两人是范石生金兰之交杨蓁之子,他们声称“子报父仇”,作案后当即向当局自首。
整个案件从发案到结案,大量证据能够证明是蒋介石在背后指使。后来蒋介石致电龙云,以“特赦”方式了结此案,不再追查杀人凶手,致使杀人凶手逍遥法外。
1940年朱德从太行回到延安,和周恩来谈及范石生被害一事。周恩来将云南地下党对范石生被害的情况告诉了朱德,朱德心中十分难过。
后来侯方岳调往云南工作,周恩来特意嘱托他要去看望范石生的家属,以党的经费照料范石生遗属的生活。

1949年朱德见到侯方岳,特意询问了范石生家属的情况,并嘱咐侯方岳晚年有时间的时候,要写一本《范石生将军传》,以告慰死者的英灵。除此之外,朱德还亲自做了一些事情。
1950年,朱德请陈赓关照范石生家属,陈赓派人看望了范石生亲属,并致信云南省副主席,说范石生将军对人民、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要加以照顾。
1951年,范石生的大女儿范木兰给朱德写信,说明了家里的情况,并提出帮助找各种工作的要求。很快云南统战部的同志按照朱德的指示,告诉范木兰说组织上准备保送她到师资训练班学习。
范木兰学习结业之后,被分配到曲靖中学工作。由于范木兰的母亲身在农村,范木兰的两个孩子没有照顾,统战部的同志又做了工作,将其调回昆明任教。直到晚年,范木兰仍念念不忘朱老总对她的关心:
“要不是朱老总的关照和统战部同志的帮助,像我这种家庭背景的人,在当时是不可能受到照顾的。”

1957年,朱德回到阔别35年的昆明,特意将范石生的妻子和大女儿请到了下榻的宾馆,除了询问她们的生活情况,追忆往事,朱德还留他们吃了一顿饭。交谈中,他们谈到范石生被害一事,朱老总告诉范石生的妻子和大女儿,自己已经为范石生主持了公道,洗雪了范石生蒙受的不白之冤。
范石生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09:01 , Processed in 0.00974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