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先贤为何长寿?(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0:3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代先贤为何长寿?(图)

资料图

据专家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30岁左右,就是到了建国前也不过35岁而已。这与古代自然条件的恶劣,医疗条件的欠缺,艰苦的劳作,瘟疫流行,战乱频仍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中国古代的文人似乎算是一个特例。他们中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于逾百岁的寿星不乏其人。
据已有资料显示的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先秦两汉时期,生卒记载明确的文人有20人,平均寿命为58.4岁。这其中孔子活了73岁,荀子74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的伏生活了92岁;隋唐五代79人,平均寿命为65.6岁,“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以“欧体”传世的书法家欧阳询85岁,“柳体”的创造者、大书法家柳公权88岁;宋代82人,平均为65.6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陆游享年85岁;金元29人,平均寿命为67岁,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卒年85岁;明代77人,平均为64岁,善音律的冷谦享年150岁,“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活到90岁;清代126人,平均为63.4岁,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享年85岁,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桐城三祖”姚鼐84岁、刘大櫆83岁、方苞81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文人的平均寿命,大概是古人平均寿命的一倍左右。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人为什么较常人的寿命要长些?笔者认为他们身上存在着三点共性的原因:
一、善修养、重情操。修身可以养性,读书可以怡情,当然也可以消愁解闷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圣人为楷模,心态较常人也有优越感,多数时候能保持一份心灵上的恬静与淡定,可以说精神上是充实的。行为上又多奉行中庸之道,处事平和,不温不火,这些都是极助于养生的。
二、有坚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从而也赋予了古代文人顽强的生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的指导思想给古代的文人锁定了人生目标,从而也培育了他们顽强韧性的特性,也不断磨练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古人年近花甲仍孜孜读书以求功名的大有人在。这种精神和毅力让他们遇事不公之时能隐忍,于不开心处能释怀。
三、勤奋多思。勤于用脑有益于健康,文人自是用脑很多,脑细胞充满活力,衰老的自然慢些,也只有身心都健康人才能长寿。
可见中国古代文人的性格和处事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1 18:29:10 |只看该作者
健康长寿的妙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1 18:35:42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10-21 18:29
健康长寿的妙方!



性急匆匆惹事端,但凡为事要心宽。
他将言语生嗔怒,我把情怀作世观。
我与闲心聋与耳,任其巧舌说干般。
贤人闲慎感烦恼,忍字常常着眼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1 18:41:06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10-21 18:29
健康长寿的妙方!

陆游古稀之年
仍和曾孙学骑竹马嬉戏,
保持愉悦心情,
曾留下一首诗: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作小劳春地否? 户枢流水即成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22:30 , Processed in 0.01029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