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独也分等级,柳宗元用20字向人阐述,最高的孤独便是遗世独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 06:06: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孤独也分等级,柳宗元用20字向人阐述,最高的孤独便是遗世独立                                                                     2025-01-29 17:00                                        

发布于:天津市
   
文/时针
孤独总能引起人的共鸣,它好像比快乐都引人注目,因为快乐是五彩缤纷而又千姿百态,而孤独好像是相通的。千百年来,诗人在开心之时,便用各式各样的经典诗句来表达内心的喜悦。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可见诗人开心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诗人的孤独却充满诸多的相似。

孤独的诗人,他们都怎么表达自己的孤独
人在什么时候感情最容易流露,一种是在自己开心的时候,感觉外面的空气都是香甜的。另一种是在自己孤独寂寞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是灰色的。诗人展现孤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李白与柳宗元都写了一首关于孤独的诗,表现形式也颇为类似,但是最终给人的感觉却略有不同。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在敬亭山之上,当时已年过花甲,第七次来到敬亭山。唯一不同的是,前些次都有人陪同,而这次就只有孤零零的自己。爬上山,独坐在山顶,李白在这个年纪,独自一人坐在山顶之上,看着这座孤零零的敬亭山,内心感慨万千。

“众鸟”都已经高飞而尽,远处的云也被风吹走,眼中所望空无一人,李白静静的坐在敬亭山之上,他内心孤独无人诉说,最后一句借用拟人的手法,将青山拟人化,与青山互相对坐,并且两人谁也不厌倦谁。李白将此时的孤寂与无奈通过“相看两不厌”描绘了出来。
细细的读来,李白在花甲之年的这首作品,我只能在其中感受到深刻的孤寂之情,对于自己未来的期望以及年轻时候那种跌倒再爬起来的豪放,一点都没有透露出来。

但是柳宗元同样在遭受贬谪之后,写下的一首《江雪》,初次读来里面也包含了诗人的无奈与苦涩,孤独与郁闷都包含在其中,但是和李白不同的是,江雪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垂钓者,即便是大雪纷纷,依旧独立寒江。先来感受一下: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写这首诗,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景,整个景色被塑造的就是宽广与浩渺,在这宽广的背景之下,更能将描写对象突出出来。诗人开头便用两个量词“千山”与“万径”,广袤无垠的山间一条条的小路之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山间的飞鸟也都不见了踪影,在这种情景一下,寒雪之中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一个人,一艘小船,静静的在垂钓。

上文的“千”与“万”与下文的“孤”与“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塑造出一种极端的寂静与孤独的画面。但是除了孤独之外,这首诗更传神之处便是还透着一股子倔强。柳宗元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和李白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柳宗元当时是仕途不顺,遭受贬谪,诗人内心必然极度苦闷,但又有着一股子倔强在里面。
他通过塑造老渔翁一个立于天地之间,不怕寒冷,不怕孤独,依旧在大雪纷纷之时,独钓于寒江,高冷而又遗世独立于大千世界之中。

讨论
孤独其实也是一种心境,李白独坐于敬亭山之上,与青山脸对脸,百无聊赖的孤独,其实并不是我所欣赏的。我其实更喜爱柳宗元这样遗世独立的孤独,浩渺的自然界之中,就我一人,身边的环境又是那么的恶劣,但即便如此又怎么样,我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当你守护住内心的那一处净土,孤独又能怎么样,最低的孤独只是让你心生倦意,最高的孤独那是遗世独立。当你感到孤寂苦闷了,不妨静下心来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4:14 , Processed in 0.0078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