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与周总理在哪次战役中地位转换?哪次战役中实现双星定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08:29: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与周总理在哪次战役中地位转换?哪次战役中实现双星定位?                                                                  2025-01-24 09:00                                        

发布于:天津市
   
      周总理追随毛主席,除了领袖风范、道路选择外,毛主席的军事方略也无与伦比,这使周总理认定只有毛主席领导红军,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正所谓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打胜是硬道理。当年毛主席的游击战16字诀,就是克敌制胜的“绝世武功”。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决胜疆场的“必杀技”,大开大合创奇迹,大步进退写传奇。

1931年底,周总理到江西苏区后,有两件事让他对毛主席的军事水平刮目相看,一次是攻打赣州,一次是攻打漳州。这两次战役,也被著名历史专家石仲泉称作是毛主席与周总理“双星定位”的历史起点。
博古负责的上海临时中央,要求刚到苏区的周总理率领部队攻打城市,周总理随即召开会议,会上决定进攻赣州,一旦攻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就由瑞金迁入“大城市”赣州城。

对于攻打赣州,几乎众口一致赞成,攻城总指挥红三军团长彭德怀也信心满满,但毛主席却反对,他表示这个赣州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是敌人必守的坚城,红军攻城设备、武器又不行,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真要打也只能围城打援不可强攻。
周总理当年在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次东征中,亲自参与指挥过惠州战役,惠州与赣州一样,也是三面环水,是陈炯明必守的坚城,但最终被拿下。总之,毛主席的意见被否决,攻城开始。结果1万4千多人攻打了33天,伤亡3000多人,不仅没有攻下,反而被敌人围困。周总理于是派人请养病的毛主席出山。

毛主席冒雨赶到瑞金,立即复电前线指挥部,提出大胆起用预备队红五军团,因为这个红五军团是国民党“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所以最初有所顾虑,毛主席说这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听了毛主席的话,这才解了红三军团被困之围。
赣州撤围后,周总理后方坐镇,毛主席前方亲率红一军团向福建西部进军,大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所向披靡,直下龙岩,攻克漳州,大获全胜,缴获了两架飞机和两座兵工厂,还有大量战利品,在海内外引起震动。

周总理在上海负责军事期间,就对毛主席三次反“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非常赞赏,到苏区后,亲眼目睹见证了赣州大挫、漳州大捷,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毛主席无论是军事判断还是军事指挥,那都是水平高人一筹,这让周总理心悦诚服。
周总理对毛主席军事上的心悦诚服,也伴随着对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强烈不满。李德,作为“山寨版”的军事顾问,真正的国际顾问是上海的弗雷德。李德在苏区发表军事文章,博古为他起了个笔名叫“华夫”,意思是中华米夫,有人解读为中华大丈夫,这是不对的。米夫是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起了个这样的笔名是有寓意的,笔名“华夫”寓意深。

博古重用所谓的国际顾问李德,军事上完全由李德说了算,博古只管捧哏,把李德捧成了最高指挥者。我们内部的“德”字辈朱德、彭德怀这样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军事家不被重用,毛主席更不用说了。周总理本来是前方最高军事会议主席,也由前方调到后方,名为总管实为打杂。
周总理与李德他们常常不在一个频道,他坚持的是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牵着敌人鼻子走;李德和上海的另一个“德”字辈也是德国人的弗雷德,都是让老蒋带节奏,他们的战术都是死打硬拼,不计后果,“扛得住,扛;扛不住,死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敌人六路合围根据地,就像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李德企图像张无忌来个乾坤大挪移,全线出击御敌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门之外,但他最终回天乏力,导致根据地不断缩小,一步步陷入困境。

对此,彭德怀元帅就当面骂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用现在的话说就叫“坑爹”。黄克诚回忆,李德到红三军团视察,彭德怀不仅骂了李德,连饭也不管,气得李德灰溜溜地走了。彭德怀骂人直言不讳,朱德说话比较含蓄,他说李德这些人,瞎指挥把辛苦打下的许多地盘都丢了,这是“没坐过月子不晓得生娃娃难”。
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后来回忆说,前方军情战况发过来,翻译后先由李德过目指示,然后由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总理来协调落实。这个李德只是个“图上作业家”,恨不得一个阵地上放几挺机枪都在地图上标注好,周总理对他十分不满,有时甚至不通过翻译,直接用英语跟他说话。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前兆,是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在讨论广昌作战方案的时候,发生激烈争吵,周总理的作战方案被博古李德否决,李德刚愎自用,博古只知道附和,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以后再这样啊,我就不参与指挥了,我还有其他很多事要做。
第五次反“围剿”后期,博古、李德、周总理组成了“三人团”,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总理负责落实。“三人团”是红军的核心,博古李德是核心的核心,两人似乎是“军事政治两项全能”。

事实上,博古是政治无力,李德是军事无能,周总理是着急无奈,周总理压抑着无奈与愤怒,为即将开始的长征辛勤准备,也为日后反对博古李德、拥戴毛主席出山默默积蓄着能量。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时机水到渠成,周总理不仅全力推举毛主席出山指挥红军,而且从此全心全意地追随一生,两人也配合默契,为中国的崛起夯实了根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23:26 , Processed in 0.0071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