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故事 为救人脚受伤落下残疾,32年后见到他的现状她痛哭流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7:31: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故事 为救人脚受伤落下残疾,32年后见到他的现状她痛哭流涕                                                                   2024-12-14 15:30                                        

发布于:天津市
   
         1969年春天,赵兰香刚满19岁。那一年,全国上下都在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无数城市青年离开繁华的城市,前往偏远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赵兰香也跟随这股潮流,和另外12名知青一起被分配到了吉林长白山脚下的向阳沟大队第三生产队。

他们一行人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又转乘汽车,最后步行了好几个小时,才终于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队长王辉映是个退伍军人,思想觉悟高,他把九名男知青安排到了三间仓库里住,而赵兰香和另外三个女知青则被安排住在会计胡长林家。
胡长林一家对他们非常热情,尤其是胡大婶。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她特意杀了一只鸡,炖了一锅美味的小鸡蘑菇汤,并邀请他们品尝。那顿饭让赵兰香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胡正军是胡长林的儿子,20岁了仍然单身,因为他太老实,不爱说话。胡长林让他们住到家里,就是想让他多接触女性,锻炼胆量。
虽然胡正军害羞,但心地善良。自从赵兰香她们住到他家里,他打心眼里特别喜欢这几个从城里来的姑娘。每次看到她们,他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欢喜和欣赏。她们呀,真的是个个长得漂亮极了。那精致的五官,就像是精心雕琢出来的一般。眼睛明亮有神,仿佛藏着星辰大海;鼻子挺直秀美,如同雕塑大师的杰作;嘴唇红润娇嫩,恰似娇艳欲滴的花朵。而且她们的漂亮不仅仅体现在五官上,还有那优雅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皮肤白净的,穿着打扮也是村里姑娘从未见过的。他趁她们下地干活的时候,偷偷地把屋里的水缸挑满了水,缺柴火了,他会早早地砍好柴给她们码好。渐渐地,他开始敢单独和她们在一起了,她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正军哥”。

1971年9月,秋季眼下正值玉米收获的季节,知青和老乡们没日没夜地辛勤忙碌着,每个人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停歇。女人们不辞辛劳地掰着棒子,那一双双勤劳的手在玉米杆间熟练地穿梭,将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摘下放入筐中。男人们则赶着牛车、毛驴车,一趟又一趟地往家里运送着收获的玉米,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也顾不得擦拭一下。
到了夜里,为了防止野猪钻进玉米地里肆意祸害庄稼,还得专门派人看护。那守夜的人,强忍着困意,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有一天中午,当其他社员们都在抓紧时间吃饭补充体力的时候,赵兰香和其他几个女知青悄悄地来到了树林里采蘑菇。温暖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梢,星星点点地洒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她们一边仔细地寻找着蘑菇,一边欢快地聊着天。
突然,一阵急促且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便是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吼。一只身形巨大的野猪从树林的深处横冲直撞了出来,那凶狠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她们,然后不顾一切地直奔她们而来。她们瞬间被吓得花容失色,忍不住尖叫起来,慌不择路地四处逃散。那野猪却紧追不舍,仿佛不把她们扑倒誓不罢休。赵兰香在慌乱中一个踉跄,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那野猪见此情形,更是凶相毕露,直接朝着摔倒在地的赵兰香猛扑了过去。
就在这危急关头,胡正军听到了她们的呼救声,立刻赶来救援。他手里拿着一根木棍,用力一挥,击中了野猪的头部。野猪疼得嗷嗷叫,转身攻击胡正军。胡正军躲闪不及,被野猪咬伤了脚筋。队长和其他社员赶到后,将他们送往公社医院。
赵兰香在医院里住了好些天,好在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她只是受了些不算严重的皮外伤。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没过多久她就顺利出院了。
胡正军的状况却要严重得多。他被那凶狠的野猪袭击后,脚筋竟然被咬断了,情况十分危急。紧急被推进手术室做了手术,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就这样,胡正军在医院里度过了漫长的三个月,才终于得以出院。只是,这次受伤给他留下了后遗症,走路的时候有些瘸。
经历了这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赵兰香的内心对胡正军充满了无尽的感激。每当想起胡正军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保护自己免受野猪的伤害,她的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流。不知不觉间,她的心里对胡正军也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再仅仅是感激,还夹杂着敬佩、心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牵挂。

1972年11月冬闲期间,赵兰香回家探亲后返回向阳沟。胡正军冒着大雪去接她们。路上风雪交加,他感冒发烧了。回到胡家后,赵兰香照顾他,给他喂药,烧热水,还帮他做饭。这段时间,他们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后来,赵兰香写信告诉母亲自己喜欢上了胡正军,但母亲反对她在农村谈恋爱成家。
1973年8月,赵兰香成为大队小学的代课老师,搬离了胡家,但仍经常回去吃饭。胡正军对她依然如故,总是默默地帮她做各种活儿。有一次,赵兰香提前抬好了水,胡正军却说:“这些活儿不要和我争,我能干动。”
1977年,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1978年3月,赵兰香终于获得了回城的机会。临别前一晚,胡大婶又做了她爱吃的小鸡蘑菇汤,赵兰香吃着吃着就流泪了。第二天一大早,胡正军赶着毛驴车把赵兰香送到了公社车站。汽车还没来,赵兰香望着胡正军,望着他受伤的脚,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了。
胡正军此时动了感情,握住了她的手,颤抖着说:“兰香妹子,你可晓得?实际上我早早便深深地钟情于你了,你的每一次蹙眉、每一回展颜,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可我不过是个乡野的穷小子,我深知自己高攀不上你,你仿若天上的仙女般遥不可及,而我仅是地上的一抔泥土。”
赵兰香已然泪如雨下,她泣不成声地说道:“正军哥,莫要再多言了,我全都明白。这一路走来,你的款款情意我皆心知肚明,是我不好,致使你遭受了诸多苦楚,我有愧于你!”
恰在此时,远方传来了车子的轰隆声,声音渐次由远及近。赵兰香知晓,即刻就要离开此地了,或许此番别离,便是永诀。念及此处,她蓦地变得果敢起来,她轻柔地亲吻了胡正军的脸颊,深情款款地说道:“胡大哥,你是良善之人,这世间再也寻不到如你这般好的人了。将我忘了吧!好生照料自己,觅得一位知心的女子组建家庭,好好度日。”胡正军的眼眶泛红湿润,用力地点了点头,嗓音喑哑地说道:“你也要好好的……”

回到上海后,赵兰香接替母亲进纺织厂当了一名工人,但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常常晚上恶补文化,辛苦付出三年后考上了复旦大学雪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任英语老师,在教育干30多年。工作的第二年,她嫁给了一个本地的大学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直到2010年,赵兰香和丈夫双双退休了。2011年8月,赵兰香和一群老知青一起回到了阔别32年的第二故乡——向阳沟。终于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见到老队长,他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身体还算硬朗。村里的变化很大,原来的土墙草房全部被红砖瓦房所取代。知青点的老房子早就塌了。
赵兰香向老队长打听胡正军的情况。老队长长叹了一声说:“胡正军这辈子过得不容易啊!自从你们知青走后,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成,女方都嫌他脚有残疾。直到他40岁那年,我赶集捡到一个精神不太好的女人,和他年纪相仿,我就领回来好说歹说,他总算成了亲,有了家。”这个女人头胎给他生了个女儿,大家都去祝贺,胡正军有了老婆孩子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啦!谁曾想,五个月大的女儿长得白白胖胖,却在一天夜里被那个精神不太好的女人无意中压在身下,不幸夭折了。胡正军悲痛欲绝。后来,那个女人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从那以后,胡正军再也不敢让女人搂着孩子睡了。这个孩子随了胡正军,蛮正常的。后来上到初中辍了学,出外打工去了。胡正军在家里照看几亩地和那个女人,抽空到附近砖场打零工,日子也能过得去,可就是那个儿子要成家要彩礼,又要盖新房,真够他受的。
赵兰香问起胡大叔和胡大婶的情况。老队长叹了口气说:“这老两口六年前就双双得了重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赵兰香心里特别难过。她原本还打算好好去拜见二位老人,如今一切都成了奢望。她懊悔不已,难过至极,甚至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来看望他们,哪怕只是让他们吃上几盒点心,她的心里也会好受些。

老队长带着赵兰香去了胡正军家。推开门赵兰香看见了胡正军,他正在吃饭。胡正军看到了赵兰香,他放下了碗筷仔细端详,终于认出了她。他说:“你是兰香吗?”赵兰香点了点头。她差点掉下泪来。此时胡正军看上去像七十多岁的老人。头发全白了,胡子也白了,腰也弯了,身上的褂子已经认不出颜色。赵兰香真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这个男人就是她的正军哥,年轻时的他腰杆笔直,高大帅气。可现在……
赵兰香站在胡正军面前,心中五味杂陈。眼前的这个男人,与她记忆中的那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相比,变化太大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头发全白了,胡子也白了,腰也弯了,身上的褂子已经认不出颜色。
“正军哥,没想到你能过成这样。”赵兰香的声音有些颤抖,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胡正军放下了碗筷,仔细端详着赵兰香,终于认出了她。“你是兰香吗?”他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和感慨。
赵兰香点了点头,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是我,正军哥。”
胡正军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啥都别说了,过去的都让它过去吧,或许这就是我的命吧?”
赵兰香的心里一阵酸楚,她想起了当年在向阳沟的点点滴滴。那些日子虽然艰苦,但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胡正军为了救她落下残疾,最终孤独地生活在偏远的山村,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正军哥,你受苦了。”赵兰香哽咽着说,“如果当时我选择留在这里,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胡正军摇了摇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选择了更好的未来,这是对的。我不后悔当时的决定,只是命运弄人罢了。”
赵兰香看着胡正军那双沧桑的眼睛,心中的愧疚感更加强烈。她想起自己回城后的种种经历,从工人到大学生,再到中学老师,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也充实。而胡正军却一直留在这个小村庄,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正军哥,我想补偿你。”赵兰香坚定地说,“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让你的生活好一点。”
胡正军笑了笑,摆了摆手。“不用了,兰香妹子。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赵兰香不甘心,她从包里掏出仅有的5000块钱,递给了胡正军。“这是我带的所有钱,你收下吧。买点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胡正军说什么也不愿意收,推辞道:“这些钱你自己留着用吧,我这里不需要。”
赵兰香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胡大哥,你就收下吧!不然我心里太难受!我来的时候太仓促了,就带了这么多,你拿上买点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我还会来的。”
胡正军看着赵兰香那真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接过钱,轻声说:“好吧,谢谢你,兰香。”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赵兰香起身准备离开。胡正军送她到门口,望着她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兰香,保重。”
赵兰香转过头,用力地点了点头。“你也保重,正军哥。”

回到住处,赵兰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胡正军的身影。32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让一段感情从热烈变得深沉。她的人生轨迹因为那次意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选择了回到城市,追求更好的未来。然而,她心中的那份愧疚和怀念却从未消失。
第二天,赵兰香和老知青们一起参观了村里的新变化。原来的土墙草房全部被红砖瓦房所取代,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如此,赵兰香还是能感受到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她去了胡长林家的老房子遗址,那里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她在废墟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儿,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几天后,赵兰香离开了向阳沟,回到了上海。一路上,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胡正军改善生活。她决定联系一些慈善组织,看看能否为他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同时,她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回来时一定要带更多的东西,让他过得更好一些。
回到家中,赵兰香将这次的经历告诉了丈夫。丈夫听后,也被深深打动,表示愿意支持她的想法。他们开始计划如何帮助胡正军和他的家庭,希望能给他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回到上海后,赵兰香的心情依旧无法平静。她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帮助胡正军改善生活。她联系了一些慈善组织,讲述了胡正军的故事,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这些组织表示愿意提供一些帮助,包括医疗援助和经济支持。
与此同时,赵兰香也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分享胡正军的故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她的故事迅速传播开来,许多人都被这段跨越时空的情感所打动。有人主动联系她,表示愿意捐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

几个月后,赵兰香再次踏上了前往向阳沟的路途。这次,她不仅带了更多的钱,还带了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她希望能够给胡正军和他的家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回到向阳沟,赵兰香直接去了胡正军家。推开门,看到胡正军正在院子里忙碌。他抬头看到了赵兰香,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兰香,你怎么又来了?”
赵兰香笑了笑,走过去帮他放下手中的活儿。“正军哥,我这次带来了些东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胡正军看着赵兰香带来的物品,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你真是太好了,兰香。其实我不需要这么多,你留着自己用吧。”
“不,这是我应该做的。”赵兰香坚定地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心存愧疚。我希望这些能让你的生活好一点。”
胡正军接过物品,轻声说:“谢谢你,兰香。我会好好珍惜的。”
随后,赵兰香将慈善组织提供的援助信息告诉了胡正军。这些援助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一些基本的生活补贴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支持。胡正军听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些都是你帮我争取来的吗?”
赵兰香点了点头。“是的,我希望你能过得更好。你的儿子将来也能有更好的未来。”
胡正军的眼眶湿润了,他紧紧握住赵兰香的手,哽咽着说:“兰香,你真是个好人。这些年,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赵兰香缓缓地拍了拍他的手背,轻声说道:“我们皆是彼此生命里的一部分,不管身处何方,皆应相互扶持。”
接下来的几天,赵兰香帮胡正军整理了房屋,还陪他一起去看了医生。医生为胡正军做了全面的检查,并制定了一套康复计划。胡正军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走路也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临别时,赵兰香再次叮嘱胡正军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经常来看你的,正军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胡正军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你也一样,兰香。谢谢你做的一切。”
赵兰香离开了向阳沟,心中充满了释然。32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让一段感情从热烈变得深沉。她的人生轨迹因为那次意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她心中的那份愧疚和怀念却从未消失。
这段经历让她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虽然她选择了回到城市,追求更好的未来,但她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经历和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32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让一段感情从热烈变得深沉。赵兰香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珍惜这份特殊的缘分,并且永远铭记在心。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无私、勇敢和真挚的情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1-12 05:22:06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5-2-3 07:00:3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5-2-21 17:26:59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23:18 , Processed in 0.0099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