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劳继雄:书画鉴定之落款与题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07:56: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劳继雄:书画鉴定之落款与题跋        

2025-02-22 00:02                                            

        书画上的落款,与我们日常签字不同,签字是比较单一性的、代表个人的特定符号。而书画上的落款,除了自己名姓外,有时还会题上画家的字号与年、月及相关题记,不仅记录了该画的创作年份,也为画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由于画上落款是用书法形式来表达的,所以每个画家所落款的字体就像其画那样,具有艺术性和强烈的个人特性。而这个特性随着画家年龄的增长,画风的演变而同步变化。所以熟悉掌握画家的落款习性与变化形式也是鉴定书画的重要环节。如果同一时期的画风与书体之间不相吻合,就要注意该件作品是否有真伪问题。正因为落款是画家特殊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伪者往往会在落款上动脑筋、做手脚,以此来蒙混过关。

图一 杂画册 朱耷
有一本朱耷画册(图一),计八开,第一开竹木,署“个山”款。第二开墨兰,无署款。第三开玉簪花,署“个山”款。第四开鱼虾,署“驴汉”款。第五开墨竹,署“八大山人”款。第六开花卉,署“八大山人”款,并有题。第七开玉兰,署“个山”款。第八开盆兰,署“个山”款,也有题。朱耷为明遗民,明亡后先为僧,后转道,隐姓换名,一生坎坷。他所用字号颇多,最早出现在画上的是“传綮”款,34岁后始用“个山”,至康熙十九年,这期间虽也出现有署“驴屋”款的,而“个山”款看来一直用了将近二十年。他用“八大山人”的署款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 ,时年55岁,自此“个山”为“八大山人”所取代不复再见。“八大山人”的“八”字,开始写成“><”形,69岁后始变“><”为“八”字, 以后逐渐变“八”为左右两点了。这是朱耷不同时期的落款特点。此画册,从画的风格来看是真品,属朱耷早年之笔,与画中“个山”“驴屋”的署款年份相一致。但画中又出现“八大山人”的落款,而且“八”字竟写成两点,是晚年风格,则与画的年份不相吻合了。那么是画出了问题还是落款出了差错? 经过仔细辨识,原来“八大山人”的款是后人添的,真是画蛇添足,看来加款的人对朱耷也是一知半解了。

图二 芙蓉山石图扇面 朱耷
曾见到清扬州八怪之一华嵒的《寻春图》(图二) ,自署“丙子(乾隆二十一, 1756年)春写于讲声书舍,新罗山人并题”。画为青绿山水,不失为华嵒风貌,而题款的字迹却歪歪斜斜,虽用笔还算凝重,而字体已非常不正规,与常见写法殊别,可以说坏透了。难道是一幅假画?经过仔细研究,原来此画是华嵒75岁去世那年所作,因年老体衰,手腕已经不听使唤了,所以写成这个样子(图四)。谢稚柳先生告诉我:“人老了,手也抖了,手抖对作画影响不大,写字可为难了, 老是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如南人骑马,东倒西歪”。
有一幅手卷,署款为“痴痴道人写”,马愈引首。痴痴道人即是史忠,出生于江苏南京,明正德间人。他的画随意挥写,潇洒不群。曾去吴门拜访沈周,适逢沈周外出,但客堂中留有素绢,史忠当即泼墨成山水巨幅,不留姓名,扬长而去。沈周回府见此大画,感慨地说“必是金陵史痴也”,复请至府留三月而归。可见,史忠生前与沈周颇有交往,其画风以泼墨著称,如其字号那样,痴痴于世,不拘家数。此手卷气息够明代,画风与沈周相似,与史忠却南辕北辙。再细看画面, “痴痴道人写”的落款,是后加的,卷前的马愈引首也系后配,是利用旧画做的手脚。也许此手卷本有作者署款,因名气较小而被截去换上史忠,史忠名声大,传世作品较稀少,人们对他的画和签款形体较少认识, 就容易蒙混过关。

图三 寻春图 华喦 图四 寻春图(局部)

图五 宋徽宗赵佶摹张营《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图六
由于长期与书画交朋友,前辈鉴定家通过大量实践经验,摸索到某些书画家有规律的落款形式这一形式为鉴定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尽管作伪者想方设法在落款上动手脚,书画家的某些特性,未必都能知道的。比如宋徽宗赵信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图五),在画幅卷首有一签条,上有泥金书写的“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十二字(图六)。从字体来看似宋徽宗所书瘦金体,然而,此字并非徽宗所书,是金章宗所为,他也写得一手瘦金体,与徽宗不同的是“图”字写法, 金章宗的“圗”字与宋徽宗的“圖”字里面写法不同,前者是“厶”,而后者则是“口”。此题的“图”字里面是“厶”,而且此图四角均有金章宗印,足证此题为金章宗手笔。
又如王原祁在画上的落款,“原”字(图六)中“曰”里一横不封口,则是真的。同样吴宽的落款,“宽”字(图八)中的“卄”分成两个“十十”的写法则真。如果两个“十十”联写成“卄”,则就有问题了。又如伊秉绶的落款“綬”字(图八)中“糹”写成“”缺一点,当为真,多一点则为伪。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了解画家的这一特点,以帮助鉴定之用,但最终还是要与书画本身结合起来,再做最后定论。事实上,我们在天津也看到过一幅吴宽书法,是真迹,但“宽”字里面两个十字是连在一起的。毕竟书画家不是机器人,落款有变化是非常正常的。


图十 为迪弟仿北苑山水图 王原祁
节选自:《说画》劳继雄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4:53 , Processed in 0.0076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