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乾隆酒量到底如何?朝鲜人说他不喝酒,宫中记载却大相径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6 08:53: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乾隆酒量到底如何?朝鲜人说他不喝酒,宫中记载却大相径庭                                                                           2025-04-16 05:00发布于:天津市
   
     乾隆在位时间长,在其生活品味上留下了大量记载。尤其在乾隆饮食上,也非常有意思。
乾隆每天只吃两顿饭,分别叫“早膳”和“晚膳”。乾隆的早膳时间较早,基本都在6点之前就吃完了。晚膳则在中午的一点到两点左右。大餐之外,每天又有酒膳、晚点小吃之类的,都是在晚间的多。皇家不说“吃饭”、“用饭”,因为“饭”字与“反”谐音,一般叫“传膳”,或“用膳”等语。

影视画面
乾隆用膳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他的妻妾子女不能跟他一起吃,除非重大节日外,他才叫子女跟他吃喝。吃饭的时候,乾隆高高地端坐在主位,嫔妃们分别坐在东西两排的餐桌边,按照地位高低坐好,这些人整顿饭都吃的异常安静,甚至是紧紧张张,谈不上大家庭欢快气氛。
乾隆是有清一代皇帝中最讲宫廷品味的一位皇帝,他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权势与最丰厚的财富,更还拥有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吃喝绝对要求一流精致,甚至连喝水也要专门派人测量了天下诸泉的轻重优劣,喝水“非天下第一泉”玉泉山玉泉之水不饮。甚至连出巡也要命人“载玉泉水以供御用”。尽管平生并不酗酒,且为了保持个人风度,在他四万多首的诗作中,从无以酒入诗的作品,这似乎是有意要给人展示他的儒家完满君子形象。

乾隆画像
乾隆登基之初,便对山西汾酒多次下发批示,竟然参与到对山西汾酒的酿造与冠名事务中来。
乾隆二年,甘肃巡抚给乾隆汇报了一个关于查获酒品的奏折,大体就是在甘肃发现了来自山西的一种叫“汾酒”的酒品,“因来路甚遥,价亦昂贵,惟饶裕之家,始能沽饮,其蓬户小民,虽欲饮而力不胜也。”《历史档案,1987年3月》
这段历史背景是,酿酒需要大量粮食,因此牵动了许多地方的物价行情。当时的汾酒显然成了相对奢侈的饮品,“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虽然在生产和出售问题上,后来经过乾隆亲自批示进行干预,汾酒的生产数量和价格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也因此让汾酒不断出名,到了乾隆中期,著名的诗人袁枚赞叹说:“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因为汾酒的出色,也因此走进了乾隆的宫廷之中。

相关画面
那么乾隆的酒量到底是怎样的?先看看下边的相关记载。
但是由于乾隆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一生生活都特别有节制、规律,对于吃喝,也基本遵循了这一风格。对于饮食虽然追求精细,却从不暴饮暴食。即便是举办相关礼仪贺宴,也都是日落而止,从无举行夜宴记载。“凡曲宴廷臣,率不国申时。”因此这似乎成了他养生的主要原则,对此他自己说:“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此二语为予养心养身良方,原别无求养生之术也。”当时乾隆的起居和饮食爱好就成了许多好事者的观察点。朝鲜官员曾这样记载乾隆生活起居:“皇帝寝食起居,自御极后,无论四时,卯时而起,进早膳后,先览中外庶政,次引见公卿大臣与之决议,至午而罢,晚膳后,更理未了公事,间或看书、制诗、书字、夜分乃寝。平生不饮酒,不嗜异味,朝夕进食,不过数匙,体力康旺不衰。”

乾隆画像
朝鲜人的记载大体是准确的,但是说乾隆“平生不饮酒”显然是自我猜测。据乾隆档案记载,乾隆晚膳时通常是要小酌一番的,而且是两种酒。一种是如山西汾酒那样的烧酒,另一种就是糯米酿造的甜酒。如宫中保存着相关配方。“每糯米一石,加淮曲七斤,豆曲八斤、花椒八斤,酵母八两,若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可酿玉泉酒九十斤。”另外还有一个配方:“玉泉酒三百七十斤需南糯米三石六斗,麸曲、面曲、豆曲各二十斤,大淮曲一块,引醋二斤,玉泉水一百六十八斤。”因此,这些专门用酒就是专门给乾隆酿造的。更多时候,乾隆喜欢小酌二两,用于活血养生,对身体是有益的,算不得嗜酒,但却决不能以不喝酒概括。倒是他的儿子嘉庆酒量很大,据说每天要喝六七两甚至更多。

乾隆南巡
除了饮酒外,乾隆在饮食上较为节制,这倒并非是要节俭,而是因为“食少病无侵”,其生活习惯非常规律,乾隆对饮料是相当讲求的。他每天所喝的水不少,因为他相信“水之德在养人”他最喜欢喝京城附近玉泉山的泉水,并还对玉泉山泉水进行过相关测量,认为玉泉山的水“一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重一两二厘,并总结:“味贵甘其质贵轻,然二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益寿延年。”最后认为玉泉水才是“天下第一泉”。乾隆时代的御膳房的厨师都是各地挑选出来的一流大厨,汇聚了许多地方菜特色,也让乾隆的饮食多了许多地方特色,饮食如此精细,想必也成了乾隆长寿的一个关键因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2:46 , Processed in 0.0079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