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凤 于 2025-5-5 06:40 编辑
苏联解体前夕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见证末代帝国余晖 2025-04-24 07:54
发布于:江苏省
![]()
1987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封面,颜色不同,内容相同 ![]()
1987年,苏联大厦已经摇摇欲坠,尽管如此,没有人相信,三年后,这个庞大的帝国会再也不存在。 这一段时期,在戈氏的公开性的新思维指导下,苏联出版界正陷入饮鸩止渴的末日狂欢,当时一时洛阳纸贵的日后却无人问津的淘空苏联精神领域的虚无主义作品甚嚣尘上,抢夺了人们的阅读主流,而这时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仍然在出版。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987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87年版版权页 ![]()
出版这一个版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出版社,是《真理报》出版社。 关于《真理报》出版社,我们看一个资料:
《真理报》出版社:存在时间:1929年-1991年。
简介:《真理报》出版社是苏联最大的党报党刊出版机构,1929年成立于莫斯科(虽然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出版物由《真理报》编辑部直接发行)。该出版社的经营活动与《真理报》(创刊于1912年)的出版密切相关,负责发行苏共中央所有中央级报刊,同时出版图书、明信片等出版物。1980年该社图书总印数达4100万册,报刊单期发行量超过3570万份,杂志单期发行量约6200万份。
1991年底改组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下属的国有企业"新闻出版社"。ISBN前缀978-5-253-保持不变。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末期,苏联出版界正在如醉如痴地出版那些被禁图书的时候,《真理报》出版社似乎在秉持着自己的职责,出版了一套反映苏联时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系列丛书。 从今天的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真理报》出版社仿佛已经意识到苏联将不及于世间,在抓住帝国余晖尚在的最后时光,利用自己余威尚震于殊俗的影响力,为苏联时代的文学作品,留下一个最后的一丝集成与集结。 这里,按惯例,我们对之前介绍过的27位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画家作一个蜻蜓点水的回顾: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2、 基布里克:又译基布利克![]()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3、 布罗茨基:中译也译成:萨瓦·布歇伊斯科![]()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
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
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
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7、柯洛文![]()
之前将该版美术编辑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当成了插图画家,特此更正,在此感谢收藏家归琪先生的资料提供。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柯洛文版插图,中国首译本与梅益本均用过 ——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
力求真实,自有其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
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
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11、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
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
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
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14、列布罗夫![]()
现实风格,动感逼人。可参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 (2)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15、斯科莫罗霍夫![]()
剪影风格,叠印时代。可参阅:剪影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让熟悉的画面变得陌生。 16、戈丁![]()
虎狼风格,折射时代。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17、伊林![]()
中国首版,开创之功。可参阅:收藏家归琪先生揭秘中国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之谜。 18、德赫捷列夫![]()
苏联首版,奠基之作。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处女版插图,其画家系高尔基作品御用画师 19、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戈尔什曼![]()
白描勾勒,雏形初显。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第一次全集版插图,揭开隐秘的小说细节 20、李可夫![]()
画风硬朗,人物挺拔。可参阅:网友提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可夫版插图画风硬朗,人物挺拔。 21、库尔科夫![]()
线条凝练,极简勾勒。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库尔科夫版插图:线条凝练,极简勾勒。 22、萨瓦多夫![]()
大块写意,笔力遒劲。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萨瓦多夫版插图:大块写意,笔力遒劲。 23、斯捷凡诺夫斯基![]()
线描细腻,轮廓鲜明。可参阅:较罕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期插图版本,见证名著形象增饰史 24、普罗霍金![]()
题图装饰,提拎情节。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伯利亚版题图,概括小说每一章的重点情节 25、沙姆罗![]()
木刻风格,厚重带巧。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沙姆罗版插图,聊聊与《泰坦尼克》逻辑同源。 26、梅德韦杰夫![]()
绣像造型,水墨风格。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德韦杰夫版插图:绣像造型,水墨风格。 27、格卢霍夫采夫![]()
造型大气,线条丝滑。可参阅:26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配图,堪称大师级,中国童书受其影响。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1987年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它的插图。这在我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系列介绍中应列入第28种。 ![]()
![]()
今天我们介绍的第28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图书,由上海收藏大家归琪提供,之前,笔者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系列,得到了归琪先生的大力赞助。 ![]()
![]()
为了找到这些藏品,归琪先生找出了多年存放书籍的纸箱,为我们打开了这些尘封的却散发着历久弥新气息的书籍,让那些永远鲜活的图画,再次亮相在我们的面前。 归琪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藏书 ![]()
可以说,苏联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图书,归琪先生大部分都有搜集。在笔者看来,对于苏联原版图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收藏,归琪先生在国内堪称数一数二的藏家。 从目前笔者孤陋寡闻的眼光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来看,尚未看到有比归琪先生更为丰富而全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版本收藏。 归琪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藏书 ![]()
重新审视这些苏联版插图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我想,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史,就是一部苏联文化演变史,同时,也映射着苏联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融入与影响的变迁轨迹。 这也是笔者觉得,研究与体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价值,离不开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版本流变痕迹的追寻与探访。 归琪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藏书 ![]()
而归琪先生的收藏,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丰沛的资料,去清晰地洞观这部对中国影响巨大的苏联小说在中国的深度楔入的刻痕与印迹。 1987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画家俄文名为:Сергей Чайкун,译成中文名为:谢尔盖·柴昆。 ![]()
在1987年前后,谢尔盖·柴昆相继为《真理报》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文学名著绘制插图,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插图,都是采用线描风格,捕捉小说里的最典型的动作与情节,作出干练的形象勾勒。这些系列,有统一的封面设计,插图的布局也大体保持一致。 这一系列作品包括1987年为盖达尔的《学校》绘制的配图: ![]()
![]()
![]()
1987年,为《真正的人》绘制的配图: ![]()
![]()
![]()
1988年,为《博尼武尔之心》绘制的配图: ![]()
![]()
1988年,为《教育诗》绘制的配图: ![]()
![]()
1988年,为《斯巴达克斯》绘制的配图: ![]()
![]()
![]()
这是谢尔盖·柴昆为苏联美术作出的最后的贡献。谢尔盖·柴昆生于1954年,1987年,他3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创作旺盛期。 ![]()
苏联一手时间结束,或许意味着谢尔盖·柴昆创作的二手时间的全面开启。 我们看一下谢尔盖·柴昆的履历表,会发现,他的重要的创作时代,是在苏联的“一手时间”之后。 先看他在苏联时代的历练经历:
1971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学后进入莫斯科建筑学院学习。
1977年从莫斯科建筑学院毕业后,于1977-1978年在苏联民用航空总局"莫斯科设计院-1"担任建筑师。
1978-1981年任新闻通讯社出版社高级美术编辑。
1981-1985年任新闻通讯社出版社特约画家。
1985年后,为自由职业画家。
画家自画像 ![]() 作为插画师,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为莎士比亚、果戈里、萨特、菲茨杰拉德、霍夫曼、托马斯·曼、安徒生、帕维奇等文学巨匠的100余部作品创作插画。四十余载艺术生涯中,他与莫斯科多家知名出版社及国内外杂志保持合作,包括新闻通讯社出版社、《真理报》出版社、瓦格利乌斯"、“AST”、“奥尼克斯”、“博斯伦”等。
曾为Vita Nova出版社创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系列插画。下面我们看一看画家为《十四行诗》创作的油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年果戈里诞辰200周年之际,他绘制的《死魂灵》豪华插图本更成为传世珍品。在创作中,柴昆始终探索突破传统形式,如为《死魂灵》专门创作了25幅全尺寸油画插图。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更是对文学精髓的深刻诠释,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与再创作。
下面是为《死魂灵》创作的插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版画和油画作品被俄罗斯、英国、美国、瑞士、西班牙、日本、乌克兰等国的私人收藏家和画廊收藏。
2024年11月22日,谢尔盖·柴昆逝世,享年70岁。
可以说,谢尔盖·柴昆在苏联时代的作品,还是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插图创作体现出很强的再现人物形象功底,苏联解体后,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地引入了抽象、写意、先锋元素,画作显然朦胧而令人费解,总体来说,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一个苏联时代的画家,在适应帝国崩溃后的艺术新疆域,完成了一个美术家在时代转换过程中自己的艺术流派的逆转。
我们再看看画家创作的其它的一些插图及美术作品:
1988年为《障碍》插图:
![]()
![]()
![]() 2000年,为安徒生童话《姆指姑娘》配图:
![]()
![]()
![]()
![]() 画家其它的一些先锋派画作:
![]()
![]()
![]()
![]()
![]()
![]() 当我们回顾他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的两幅插图,或许只能用鹦鹉学舌、中规中矩来形容,但是他在这些画作中,却记录着苏联时代的艺术主流思潮。他是这样作品的创作者,更应该看作是他用最后的苏联时代的共同遵奉的色彩与思想,留下了那个时代需要的形象记录。
或许这是我们在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中能够感受到一丝熟悉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