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后中国大写意十大画家之一 厚写意创始人 雷奇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6 07:50: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0后中国大写意十大画家之一 厚写意创始人 雷奇俊                                                            2025-05-19 17:37                                        

发布于:北京市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他总是以自己饱满的青春和热情去拥抱属于他的艺术、生活,并以宗教般虔诚于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世界,勤耕不辍。上追古法,遍访名师,虚心学习,拜艺于多位当代花鸟画名师门下,潜心大写意花鸟画研究。他还很年轻,艺术的路还非常漫长,我希望他能秉承已有的惯性,戒骄戒躁、踏实沉稳的在艺术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现居北京的青年花鸟画家雷奇俊,从湖南农村走出来,带着浑身泥土味,靠自己勤奋努力、执着追求,终于实现了他痴爱绘画艺术的梦想,踏进了艺术院校深造,走出社会广阔天地,又在而立之年北上京华,在首都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锤炼自己,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
他对绘画的痴迷源于小学时代,文化落后的农村,没有学画的条件,怎么办?靠自己创造。所以,他从小就勇敢地投书画家,不耻下问,开始受益。人生就是这样,路靠自己走,条件靠自己创造。进京之后,他广交朋友,切磋技艺,寻师访友,其绘画水平,很快得到提高。近观他的写意花鸟画,笔墨开始运用熟练,没骨花卉表现得有滋有味,他是用心去追求,学习前辈还是写生创作,静下心来,刻苦磨炼,不赶时髦,远离浮华,对当今浮躁、火气的现实,是十分难得。



他的没骨花卉,追求淡雅、空灵、简洁,以小品为主,受恽南田影响较多,追求文人画书卷气。他笔下的牡丹、荷花,用色温润,艳而不俗,不火、不浮。他画兰、竹、水仙,更是散淡、疏朗、轻松、自然,别有韵味。
他的花鸟画创作刚开始起步,路还很长,更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长时间的磨炼中完善自我,对年轻人说,关键是路子正,雷奇俊很有思想,路子很正,未来很有希望,路越来越宽广。        
《散文百家》编审、著名花鸟画家李智纲

笔墨当随创新

——谈雷奇俊的中国画创作

文/雷祺发(独立撰稿人)

作为80后的青年艺术家雷奇俊,对中国画艺术的追求有着不一般的执着与投入。他之所以选择中国画领域是切合他个人自身兴趣使然。当然,在这个研习的过程中,也与他读的书,特别是中国画方面的书籍,也包括熟悉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关系。



不难发现,雷奇俊的艺术追求比较倾向于吴昌硕、齐白石一路的花鸟画作品,投入的精力不少,也从中找到个人的喜好形式,不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好写意一点的东西,最多可以接受的是兼工带写一路,如沈周、陈淳一派。当然,这里不是说画写意者就歧视画工笔的艺术家,而是在他的内心之中对写意画情有独钟,这或许和写意画的创作方式、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写意画讲求随意、随心而为,横涂竖抹,生宣纸上变幻万千,意想不到的画面,随情而至。
走进中国画世界的雷奇俊,对近代乡贤齐白石的研习是颇多的,在没有接受高考素描、色彩光影的教学之前,他就已经拿起毛笔对临近现代艺术大家们的作品,没有亲眼原作的机会,只好通过画册,甚至美术书来实现。有时,连杂志报纸上的插图也会找来临摹学习一下。其实,齐白石的画并不是最适合初学者的范本,但我却为他选择齐白石作为学习对象表示欣喜。古人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其实,说的是有道理的。之所以,我说齐白石的画不好学,原因在于齐氏的个人艺术风格极为突出,生怕初学者不谙其中之道,只会注重师其迹,而不注重师其心。比如,学画齐白石的虾、蟹,很多人以学得像为市场目标,就敢拿出去忽悠卖钱。好在雷奇俊并不以画好(未必画得过)虾、蟹为终极目标,而是借此物来训练笔墨、锻炼笔墨的造型能力,以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和个人独特风貌。


除了齐白石之外,对清代大画家石涛的青睐也可谓到了痴迷的状态,石涛的艺术创作取向以及独特个人艺术追求,均是令后生的雷奇俊折服。当然,大师永远属于一个时代,作为后辈的中国画研习者,如何继承大师的艺术精神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其心,才是艺术创作突破与超越的关键。而大多数创作者仅仅师其迹,却是对石涛最大的亵渎。 在这一过程中,雷奇俊对石涛的研习,除了临摹一张张作品之外,研读不少关于石涛的画册和著作。从而,也让他对山水画创作有着重新的认识。他曾告诉过我,他向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不想受过多的外界干扰,希冀实现“悠然望南山”的境界。要知道,实现这个理想并不是太容易,何况又是在今天!那么,这种心理诉求转而在山水画作品之中得到慰藉。这批作品,今天来看仍然那么令人生情。比如我们看2012年创作《家园》系列作品,从每张画面来看,我们都会知道,青年艺术家的雷奇俊从石涛处学习的元素不少。但又从中加入一些个人喜好的元素,比如引入宿墨,也叫隔夜墨,产生出来的画面效果极具审美意象,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氤氲之气。但画面在有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需要从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为了艺术,和大部分青年人为梦想一样,作为由衷热爱中国画的雷奇俊也选择“北漂”蜗居奋斗,北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是有机会目睹古今中外不少大师级的作品。一边面向眼观古迹,一边向当代画家请教。他在《国画经典》杂志、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分部先后工作期间,向知名画家李智纲、范治斌等老师请教,使他在艺术创作有比较深入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开阔了他艺术视野。
今天,我们看到雷奇俊的这批中国画作品,多以折枝的方式来布局,讲究以少胜多,给人以一种无限的遐想。纸本水墨类的作品,一枝一鸟的构图方式,与对徐渭、八大的研习有很大的关联。而纸本设色一类,则倾向于吴昌硕与齐白石多一点。除此之外,雷奇俊的人物画也是值得一提的。他的人物画,不刻意去精雕细琢,而是有意勾勒重要部位,做到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这样既做到细节刻画,也保留余地让观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因为在每位观者的脑海之中,都有一个“完形” 的概念,画面人物即使比例不完整,甚至不准确,也不妨碍对人物画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评论一件作品的时候,不要不知趣的去纠正艺术家的有意创造。他也认为,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者,没有全面的功夫,不论是在画类上还是在技法上,都理应重视全面修养,诸如懂得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经营。当然,艺术家在这里要处理好博与约的问题。这批人物画作品,以轻松灵动的笔法来描绘,人物背景处理与画面氛围是相一致的、和谐的。当今画坛上,不少艺术家对画面物的搭配,没有经验,这样就会显得很不舒服。
总之,青年艺术家雷奇俊,在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对传统功夫如此重视,在今天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中国画艺术是一部演变史,前代与后代不是一种谁发展谁的关系,而是一种承接关系。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承接,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理应是在“层累的堆积”之中出新意。雷奇俊作为80后的年轻艺术家,有着很多可能性的道路要走。既然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即使困难,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要灰心散气。即使选择写意画创作方向,深入填充的空白点也不少,如何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写意画”没有成为热词?
文/雷奇俊
近几年,“新工笔”在美术界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日益火爆。从而,大批中青年艺术家的“新工笔”作品受到市场追捧。随着学术梳理的深入,“新工笔”创作群体愈来愈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历年来全国级的大展或美展中,“新工笔”作品入选和获奖的成功率不小。特别在这次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里面,“新工笔”创作样式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相比之下,写意画作品入选者屈指可数,少得可怜,更别提获奖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画画者受名利心的驱使所导致。再加之,对之的认识也不深之故。其实,不难发现,如今不少的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群体,对写意画的认识和对笔墨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甚至不少人戏言,写意画简单得很,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一幅。听者之,言下之意,无非说画写意画无所谓笔不笔墨的问题、造不造型的问题等等。这不免让人想起“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好笑得很!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的画画者,称不上画家,直接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艺术创作,不仅没有促进普通大众欣赏中国画的能力,反而以市场购买者的趣味为准绳,屈心下笔也再所不辞,跟这种人提格调,简直是脏了自己的嘴巴。
当然,除了那些混进来的捣乱者之外,我们仍能找到一些突出者,诸如贾又福、陈平、何水法、范治斌等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敢于突破传统范式,不拘于固有模式,从而推陈出新。具体说来,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从事写意画创作,必须要有扎实的笔墨训练,我们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数是经过科班训练,严格说来理应熟悉艺术创作方法;二是从事写意画创作,要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苦功夫。书者,心画也。这里的“书”我们可以扩大一点来认识,就是艺术创作。如果创作不能直抒胸臆,其结果作品也是打动不了人的;三是从事写意画创作,需要那么一点悟性。很多人以为画画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其实,不是。除了它的技术门槛之外,创作者的悟性很重要。它将决定创作者是平庸的画家还是杰出的大家乃至大师。这种悟性里面,其实也包括兴趣。
我们从这三点来看,为什么“新工笔”创作者会吸引那么多人?就是因为工笔画可以描出来,它容易忽视笔墨的要求。或者说,它容易掩盖笔墨的高度。以至于,很多人一看画面精致,就以为很费功夫。其实,它只要多一点工夫就可以描摹出来。而写意画则不然。它的作画过程完全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它假不了。没有我们上述说的三点,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写意画创作,看似轻松简单,实则要求的难度动作很多,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位的。很多的艺术大家大师,都是先工笔后写意这么一个艺术创作过程。齐白石是也,黄宾虹是也,张大千是也。   当然,这里丝毫没有说贬低工笔画的意思,而是想说的是,写意画之所以从事的创作者是有原因的。工笔画创作的难度系数其实也很大,但很多人甚至评委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从而,导致很多的艺术家改弦更张,认为画工笔比画写意更容易得奖,甚至是大奖。这里的原因很多。除了我们的艺术家本身创作取巧之外,就是我们的评委多数是外行。再加上,我们欣赏作品的方式有问题。以为画得精细或者说画得像,就认为功夫好。这其实是假象,值得反思!这里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无非说我们的艺术创作者不要故意推崇或跟风从事“新工笔”创作,而忘记创作者个人的艺术创作趣味!
雷奇俊作品欣赏
编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5-26 07:53:01 |只看该作者
雷奇俊,字祺竣,1987年生,湖南永州人,自署上上楼主,现居北京、天津。厚写意创始人,80后中国大写意十大画家之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立70周年庆典暨厚写意学术展览总策划,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执行导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博物馆画院特聘画家,荣宝斋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荣宝斋签约艺术家,任伯年纪念馆特聘画家,福建谷文昌书画院特聘画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厚写意画会创建者及发起人。致力于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教学与研究。出版《雷奇俊画集》《雷奇俊中国画作品集》《厚·写意-当代青年艺术家丛书·雷奇俊卷》等专集。
惟楚有才
记青年画家雷奇俊
文/范治斌
雷奇俊作为一个年轻有潜质的艺术家。他有着当代年轻人的悟性与才智,更有执着于艺术不懈的追求,能稳步的向前走,甘于寂寞而能忠于自己,的确不多,需要毅力,更需要发自内心对艺术的爱,年轻人尤其可贵。雷奇俊敏而好学,深研中国写意花鸟画传统,继承了法常、徐渭、朱耷、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尤其注重传统写意花鸟笔法应用,着意水墨的浓淡衔接,在浓与淡中适度拿捏,在虚与实中掌控画面。在语言的当代性转换中反复实践,提炼、剪裁,用简单的墨色写意色彩斑斓的自然世界,用生动直观的画面效果体现出他对当代视觉审美理解和价值追求。在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守”与“变”中保持着某种平衡。更为可观的是雷奇俊大写意花鸟画中所体现出的那种“趣味”,既非江湖绘画的油头粉面也非炫技式的玩弄杂耍,而是一种淡定、平和、真实的儒雅稚趣。这种“趣”因脱俗而高雅,因“童真”而真实,是一种超越功利的宁静与淡雅,在这么一个浮躁的社会里面是特别不容易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8 19:54 , Processed in 0.0125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