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墨凝雅韵 瓷上见高风-方国兴青花瓷板作品 赏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7 07:33: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6-17 07:34 编辑

笔墨凝雅韵 瓷上见高风-方国兴青花瓷板作品 赏析                                                          2025-06-17 00:18                                        

发布于:广东省
   

                                    

笔墨凝雅韵,瓷上见高风
在陶瓷艺术与传统书画交融的璀璨星空中,方国兴的这套青花瓷板作品如同一颗独具光芒的恒星,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中堂的竹(竹笋)石鸟图与两侧隶书对联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相映成趣,将诗、书、画、瓷之美熔于一炉,演绎出东方艺术的深邃意境。

方国兴,享受国务院津贴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享有 “书画瓷三绝”之美誉。他书法四体皆擅,国画以书法入画,更将书画融于瓷艺,风格独具。作品为中南海等国内外 400 余所美术馆、博物馆典藏。亦被宋庆龄、郭沫若、吴官正、启功、庄世平、陈立夫、徐旭东、霍克(澳大利亚总理)、马英九等海内外人士珍藏。
王锡良称赞其:“以坚实的书法用笔,写瓷上的君子之花”
程云教授评其作品:“方国兴的陶瓷绘画强调“笔墨”实属可贵,自“珠山八友”与王步之后少有见者。方先生陶瓷绘画是继“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写意花鸟画影响最大者之一。”

中堂:竹石生风,鸟韵灵动
中堂之绘,以竹为魂,兼及石、鸟,构图疏密有致,笔意雄浑而不失灵秀。方国兴以其擅长的笔墨技法,将竹子的挺拔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竹枝以篆隶笔法写出,刚劲如铁骨,枝叶则或浓或淡,或疏或密,通过青花料的巧妙晕染,呈现出 “青分五色” 的层次,恰似水墨在宣纸上的枯润变化,尽显竹子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亦虚心” 的特质。石头以沉稳笔触勾勒,轮廓简洁却气势厚重,与竹子的劲秀形成刚柔对比,平衡画面构图的同时,更隐喻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几只小鸟或栖于石上,或展翅朝石上的同伴飞来,尾羽舒展间似携春风掠过。栖石之鸟静立仰望,振翅者双爪微蜷、羽翼欲张,寥寥数笔以青花料勾出尖喙、细爪与翎羽层次,于静态的竹石间铺陈出动态的呼应顾盼。画面中,竹叶以 “疾风过隙” 之姿倾斜翻转,宽叶取侧锋横扫,边缘毛涩如被风揉皱,窄叶作中锋疾提,尾梢带起青料飞白,似能听见 “沙沙” 作响的竹涛声,这般动感十足的枝叶,与岩上静立的竹笋、稳重的顽石形成奇妙对照:竹笋刚劲挺拔,笋尖带露,以利落的直线勾勒出春日生长的张力;石头轮廓粗犷,皴擦处留有些许青花料的堆积,宛如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稳稳扎根于画面底部,成为动静交织的视觉锚点。

鸟之灵动、竹之飘逸与磐石之静穆相映成趣—— 石上栖鸟如点睛之笔,定格瞬间的安然;空中飞鸟似律动的音符,划破幽篁的静谧;翻卷的竹叶若流动的青云,裹挟着春风漫过笋尖。青花在瓷面上经窑火淬炼,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韵律:动势强烈的竹叶以浓青为主,边缘淡青晕染出风动的虚影;静态的山石则用匀净的青料挥写,棱角处稍加深色,凸显肌理的坚实。这种笔墨与瓷艺的交融,既让竹叶的 “动”有了飘若游云的写意洒脱,又让坚石的“静”蕴含 “稳如磐石”的内在力量,使整幅画在动静之间达成微妙平衡,恰似自然中“风过竹林而石自岿然”的永恒诗境,于瓷板上凝固成一曲刚柔并济的春日乐章。

对联:隶书传神,文心映德
两侧对联以隶书书写,“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内容与中堂竹石之境相得益彰,直抒胸臆地赞美了竹子所象征的高尚品格。方国兴的隶书取法汉碑,纳《曹全碑》之秀逸、《张迁碑》之雄强,又以篆笔作隶,兼取北碑用笔,形成体方笔圆、收放得体的独特风格。笔画粗细变化间,尽显沉劲入骨之态,却又不失灵动之姿,如“高节”之“高”,上横舒展若云,下竖挺拔似竹,结构端庄而富张力;“虚心”之“虚”,笔画简省却意韵充盈,似竹之空心,暗含处世智慧。

每一字皆如精心雕琢的玉块,布局上讲究呼应顾盼,字与字之间气脉相连,整体形成浑厚朴淳、隽逸清雅的视觉效果。隶书的古朴质感与青花瓷板的莹润光洁相互映衬,既凸显了书法的金石之气,又柔化了瓷面的冷硬,使对联不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一种精神的镌刻。
书画瓷共融,品格自彰显
这套作品最精妙之处,在于将书法、绘画与陶瓷工艺完美融合。中堂以画境传情,对联以书意达志,二者依托青花瓷为载体,通过釉色、笔法、构图的巧妙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观者既能从中领略到竹子 “高节”、“虚心” 的文化象征,感受到传统文人对品格修养的追求,又能在青花流韵、隶书古意中品味东方艺术之美。方国兴以 “以书入画” 之法,将书法的线条力度与绘画的意境营造相统一;借陶瓷工艺之妙,让水墨情趣在瓷面上得以永恒凝固。

艺术评论
时任中央领导吴官正:
你是若待上林花似锦,我是出门俱是看花人。
时任中国书协主席启功:
方国兴先生的“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
陶博吾先生:
方先生学书善以隶笔为篆,兼收行书笔意;以篆笔为隶,兼取北碑用笔,同时又以篆隶北碑书法作行草,熔诸体于一炉,别启新图,自创面目。
方先生的“篆隶”和“兰竹”当代之绝
艺术评论家邵大箴:
从方先生的花鸟画中可以读到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很深的绘画修为,特别是方国兴的“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花鸟作品呈现出独特艺术风貌,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花鸟作品,值得关注。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
方国兴先生传统功底非常深厚,以书法入画,且以书画融于瓷艺,笔墨精到,型神兼备,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风格独具!
康荘教授:
我以为方君的书法美,花鸟美,竹兰更美。他的兰花潇洒劲健,墨竹雄强豪放,无愧于“华夏兰竹王”之誉。“竹影笔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
于春桂教授:
您的兰花潇逸洒脱,力内蕴且变化无穷,透形视之内涵丰富。竹挺拔,颇存骨力,自居风貌,吾认为您的兰竹可谓“世上之冠”。花鸟灵动、清新,神韵自出,尤梅花枯润相柔,古木生新,回味无穷。综观您的国画,悦目、清新、陶情、爽神。书法浑厚古朴,重传统,求新意,自成一格。
中原美术学院院长张本平:
方国兴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不仅书法艺术的真行隶篆研究深入,而且对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笔墨之中有灵性,意境之中有个性,章法之中有大美,格调之中有深情,形成了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相得益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书画市场报社长孙瑞祥:
书画瓷艺三绝的方国兴先生对素面原则把握有独特的领悟,将大自然的鲜活之美融入笔端,明明笔笔简洁,却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华贵;明明色调单纯,却有一种无法比拟的绚丽;明明恣肆风流,却有一种温柔可融的意境。以作品抒写生命灵魂的乐趣、美感与境界。
方先生在创新实践中,析微察异,在他熟悉的舞蹈中,将舞蹈家的拉颈收腹的形体姿态融入小鸡、小鸟、小鸭、小鱼之造像中,风格独具。
画家、艺术评论家王乙真:
方国兴画的竹与吴昌硕的牡丹、齐白石的桃、张大千的荷、何海霞的松、关山月的梅、赵少昂的木棉、潘天寿的指画,同享中国近现代名家最具代表性的顶尖之作。方国兴笔下的小鸡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胡爽庵的虎、吴作人的金鱼、李苦禅的鹰、娄师白的小鸭同享中国近现代名家最具代表性作品之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方先生,您在书画上同时下功夫,取得极好成就。
“以坚实的书法用笔,写瓷上的君子之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
方教授陶瓷画得很好,比他的国画效果还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方老师把中国画的绘画方法表现在陶瓷上,有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把诗书画印,包括水墨画的效果在陶瓷上表现得别有天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
方老师对笔墨的理解充满“拙”的魅力,然而拙中充满“巧”的韵味,他对自然的理解把人的概念和自然宇宙一起表现出来,天地变化凝合在一起,似乎生机从未离开他的艺术!他的陶瓷画高雅脱俗,洋溢着大气和文气!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程云:
方先生的书法、国画、陶瓷绘画都是以书法爲基础的统壹体,这方面陶瓷名家大师也少有出其右者。
方国兴的陶瓷绘画强调“笔墨”实属可贵,自“珠山八友”与王步之后少有见者。方先生陶瓷绘画是继“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写意花鸟画影响最大者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5:10 , Processed in 0.0076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