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一级演员游本昌:52岁演济公,晚年卖房、出家、赔光家产,91岁传来喜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9 05:1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国家一级演员游本昌:52岁演济公,晚年卖房、出家、赔光家产,91岁传来喜讯                                                                                2025-06-08 20:57                                        发布于:江西省
   
                                    游本昌:从「药罐子」到「活济公」,91 岁把人生活成了脱口秀一、六岁「出家」之谜:一场改写命运的奇妙缘分
1933 年,江苏泰州游家诞生了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婴,取名本昌。据家人回忆,这个孩子几乎是在药罐子里泡大的:三个月时出麻疹,半岁患上百日咳,三岁哮喘发作时嘴唇发紫几乎窒息,父母抱着他跑遍全城求医,甚至在寺庙里许下 “若得平安,愿终身事佛” 的心愿。1939 年,一位云游僧人路过游家,见到病恹恹的小本昌后,留下一句 “此子与佛有缘,需入沙门修福” 便飘然而去。

在旧时代的民俗里,让体弱孩童 “寄名沙门” 是常见的保平安方式,类似现代的 “认干亲”。于是,六岁的游本昌被送到上海法藏寺,举行了简单的剃度仪式 —— 虽未正式出家,却从此与佛门结下不解之缘。神奇的是,进入寺庙后,小本昌的身体竟逐渐好转。他每天跟着僧人们晨钟暮鼓,学会了背诵《心经》《大悲咒》,甚至能帮着抄写经文。这段经历后来被他戏称 “提前体验了‘佛系童年’”:别的孩子在玩泥巴,他在佛堂听经;别人偷摘果子,他在厨房帮着晒香菇。多年后回忆起这段时光,他说:“寺庙不是医院,却教会我用平静的心面对病痛,这或许是最早的‘心理疗法’。”
二、跑龙套的 “修行”:79 次配角里的演员自我修养

1951 年,18 岁的游本昌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当同学们都梦想着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时,他却主动申请饰演各种龙套角色:“我长得不帅,嗓门不亮,与其硬撑主角,不如把配角磨成珍珠。” 从跑堂小二到狱卒杂役,从路人甲到老农民,他在话剧舞台上一站就是二十年。1958 年,他参演历史剧《大风歌》,饰演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小吏,为了揣摩角色心理,他通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甚至模仿汉代礼仪练习行走坐姿。导演感叹:“一个龙套能演出士大夫的气节,这就是演员的功底。”
特殊年代里,游本昌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却依然保持着演员的 “职业病”。喂猪时,他观察猪的习性,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工友笑他 “跟猪较劲”,他却认真记录:“猪高兴时尾巴打卷,紧张时耳朵后贴,这些细节以后都能用到表演中。” 夜晚收工后,他躲在被窝里背诵《演员的自我修养》,用草棍在地上练习台词节奏。这段经历后来成为他的 “表演哲学”:“生活永远是最好的剧本,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的人,哪怕是棵树、一头猪,都有自己的‘内心戏’。

从 1952 年到 1980 年,游本昌累计参演了 79 个影视角色,最短的只有几个镜头,最长的不过几分钟戏份。在《西游记》中,他客串出演文殊菩萨,虽然只有一场戏,却特意研究了唐代菩萨造像的手势和眼神;在《末代皇帝》中,他饰演一个宫廷太监,为了贴近角色,特意学习了清代宦官的行走姿态和语言特点。有一次,导演抱歉地说:“本昌老师,这次还是个小角色。” 他却笑着回答:“角色无大小,只有演不好的演员。”

三、52 岁的逆袭:破鞋烂衫里的活佛诞生记
1985 年,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电视剧《济公》,导演张戈为寻找合适的演员犯了难:济公既是疯癫和尚,又是济世活佛,外貌要 “丑” 得有喜感,气质要 “正” 得有威严,放眼整个演艺圈,竟无人能符合要求。直到有人推荐了 52 岁的游本昌,导演第一眼觉得 “太文气”,但当他穿上袈裟,摇起破扇,突然眼神一变 —— 嘴角歪斜中带着狡黠,眉梢扬起时藏着慈悲,活脱脱是从传说中走来的济癫。

为了塑造这个角色,游本昌开启了 “自虐式” 创作:
  • 道具的 “前世今生”:新鞋用砂纸磨破,埋进土里蹭上草根和泥土;袈裟是收来的旧僧衣,缝了 37 块补丁,还特意在袖口抹上锅底灰;扇子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破折扇,断了三根扇骨,用麻绳绑住后摇起来 “哗哗” 作响,比专业道具更有质感。
  • “味觉” 的牺牲:剧中济公吃狗肉的戏份,其实是用隔夜的臭猪肉代替,镜头前他吃得津津有味,镜头后跑到河边吐了三次。为了掩盖异味,他在口袋里装了橘子皮,每次拍完戏就猛闻橘子皮提神。
  • “体感” 的极致:夏天拍摄时,他穿着三层厚的袈裟,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透能拧出水来,脸上的妆被汗水冲花,反而更显疯癫;冬天在西湖边拍戏,他赤脚踩在雪地上,被冷水泼身时依然保持笑容,工作人员心疼地说:“游老师,您这是拿命在拼啊!” 他却开玩笑:“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这点冷热算什么?”
《济公》开播后创下收视奇迹:据统计,全国超过 7 亿观众收看,主题曲《鞋儿破帽儿破》街头巷尾传唱,游本昌一夜之间成为 “国民偶像”。有观众写信说:“我奶奶不识字,却能跟着电视念济公的台词。” 更有信徒到寺庙许愿时,误把游本昌的照片当成济公画像供奉,足见角色深入人心。
四、人生如戏:从顶流到 “卖房僧” 的反套路人生
正当游本昌凭借济公一角红遍大江南北时,命运却跟他开起了玩笑。1990 年,妻子患癌住院,他推掉所有片约,日夜陪伴在病床前。为了筹措医疗费,他不得不接下一些商业活动,甚至穿着济公袈裟拍摄广告。有人质疑他 “消费角色,晚节不保”,他无奈地说:“比起所谓的‘艺术家尊严’,我更怕失去相濡以沫的妻子。” 这段经历让他看透了娱乐圈的世态炎凉:“当红时前呼后拥,落魄时门可罗雀,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妻子离世后,游本昌陷入深深的悲痛。为了走出阴霾,他决定完成多年的心愿 —— 拍摄电视剧《弘一法师》。这部讲述李叔同从才子到高僧的作品,寄托着他对人生、艺术与信仰的思考。然而,投资屡屡碰壁,他一咬牙卖掉了上海的房产,凑出 10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70 多岁的他亲自担任编剧、导演、主演,带着剧组在福建寺庙闭关三个月,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诵经,体验弘一法师的修行生活。有人说他 “傻”,他却认真地说:“弘一法师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济公如果在世,也会支持我这样做。”
这部剧最终在地方台播出,虽然没有引起轰动,却成为游本昌心中的 “白月光”。此后,他致力于推广传统戏曲和佛教文化,常常带着剧团到基层演出,即便剧场只有几十名观众,他依然全身心投入。有人问他:“您这样级别的艺术家,何必在小剧场受委屈?” 他反问:“艺术的价值在于传播,还是在于排场?当年济公在街头给百姓治病,难道还要挑场地吗?”

五、80 岁的 “跨界”:出家背后的修行新解
2009 年,80 岁的游本昌做出一个震惊娱乐圈的决定:正式剃度出家,法号 “定畅”。消息传出,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他 “看破红尘”,有人质疑 “炒作博眼球”,甚至有人翻出他早年拍摄的广告,讽刺他 “一边赚钱一边修行”。面对争议,他在剃度仪式上淡淡说道:“出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换一种方式修行。戏里演济公,戏外做凡人,只要心中有佛,何处不是道场?”
出家后的游本昌,依然活跃在影视舞台上。他说:“菩萨有三十二应身,我不过是应了‘演员’这个身。” 在电视剧《东北一家人》中,他饰演幽默的 “牛永贵” 大爷,穿着花衬衫跳迪斯科,完全看不出高僧的影子;在话剧《弘一法师》中,他又变回那个清瘦的苦行僧,台词功底震撼全场。有人困惑:“您到底是演员,还是僧人?” 他笑着回答:“都是,也都不是。演员是我的职业,僧人是我的信仰,就像左手拿扇子,右手持佛珠,都是为了度人。”
六、91 岁的 “繁花”:皱纹里藏着的人生剧本
2023 年,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开播,91 岁的游本昌饰演上海滩 “爷叔” 一角,再次惊艳观众。剧中的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举手投足间尽显老克勒的优雅与智慧:泡茶时要逆时针转三圈,说话时肩膀微微晃动,吴侬软语中带着几分狡黠。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意搬到上海弄堂居住三个月,观察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他们喝早茶时会自带茶叶,用搪瓷缸子泡;聊起往事时,眼神会突然发亮,手指不自觉地敲桌子。这些细节比剧本更重要。”
王家卫曾感叹:“游老师的表演没有技巧,全是人生阅历。” 对此,游本昌笑称:“我这不是表演,是把九十年的人生调成了‘上海频道’。” 剧中有一场爷叔临终的戏,他没有刻意煽情,只是静静地躺着,眼角滑落一滴泪,嘴角却带着一丝释然 —— 这滴泪里,有对繁华落幕的不舍,更有对人生的通透与豁达。这场戏播出后,网友纷纷留言:“游老师的眼泪,比台词更有力量。”
七、长寿的 “朋克” 秘诀:心志要苦,意趣要乐
如今的游本昌,定居北京四合院,过着 “半隐居” 的生活。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打坐诵经后,便在院子里练习太极扇。他的书房里,济公泥像与剧本、佛经并列摆放,墙上挂着自题的书法:“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指指自己的脑袋:“别装太多烦恼,心轻了,身体就轻了。” 他从不刻意养生,却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惯:
  • 饮食 “佛系”:喜欢吃素食,但不忌口,偶尔也会尝尝红烧肉,笑称 “济公还吃狗肉呢,我这算什么”;
  • 运动 “随性”:不进健身房,每天在胡同里散步,观察蚂蚁搬家、听鸟叫,认为 “最好的运动是与自然对话”;
  • 心态 “疯癫”:常与年轻人开玩笑,自称 “90 后”(90 岁后出生),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发短视频,内容多是禅意小剧场,点赞量堪比流量明星。
在娱乐圈浮躁风气盛行的当下,游本昌就像一股清流。当年轻演员为了流量炒作绯闻时,他在直播间里讲《济公》幕后故事,呼吁 “演员要对得起观众”;当小鲜肉在红毯上摆拍作秀时,他在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济公段子,逗得大家合不拢嘴。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
八、从济公到爷叔:一场跨越世纪的慈悲之旅
游本昌的人生,是一部没有剧本的传奇:六岁 “出家” 改写命运,五十二岁大器晚成,八十岁剃度修行,九十一岁再攀高峰。他用跑龙套的耐心打磨演技,用济公的疯癫对抗世俗的功利,用弘一法师的清修诠释信仰的力量。在他身上,看不到 “人设崩塌” 的危机,因为他早已把自己活成了最真实的角色 —— 戏里疯癫济世,戏外清醒从容。
有人问他:“您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他想了想回答:“后悔没早点明白,人生不是争名夺利的舞台,而是修心度人的道场。”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影视和公益一线,用每一个角色传递着慈悲与智慧。正如他在自传中写的:“演员终会老去,但艺术不会。只要观众需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摇三十年蒲扇。”
结语:当流量退潮,真正的顶流在发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游本昌就像一台古老的座钟,不紧不慢地走着自己的节奏。他用九十年的时光证明:真正的演员,不需要热搜和炒作,只需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角色,用慈悲的心肠对待每一个观众。从 “药罐子” 到 “活济公”,从跑龙套到 “爷叔”,他把人生活成了一场充满禅意的脱口秀 —— 笑中带泪,疯中藏智,最终让人在欢笑与感动中,看见生命的真谛。或许,这才是娱乐圈最该追的 “星”,因为他的光芒,来自灵魂的深处,永不熄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0:11 , Processed in 0.0076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