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真入美 由美入真——我读张际才的山水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2 20:4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由真入美 由美入真——我读张际才的山水画                                                                 2025-06-10 16:38                                        

发布于:广东省
   

                                    
导读:张际才的山水画以“由真入美,由美入真”为核,将赣南、岭南的真山真水化为心中山水,通过现代笔墨构建出富有纵深感的画面。他巧妙融合传统构图法则与现代技法,使树丛、溪流等元素既真实又充满诗意,成就了当代写意山水的典范。

中国山水画讲究构图造境,讲究意境之美。清沈德潜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善千古之奇。”形象是躯体,意象是灵魂,笔墨如何“意得象先”,不同时代,每个画家笔下都有不同的表现。
长期的写生实践带给山水画家张际才的不仅是山川树木、田间屋舍的外形和姿态,同时也让他感悟到自然气息、山林气息和生活气息。他苦追中国画“写意精神”在山水中的体现与探索,由真入美,由美入真。一枝一叶,一山一水,一图一景,均生气盎然。这首先得益于他创作的素材都来自生活,多是其生活所在地赣南、岭南之真山真水,通过现代笔墨与构成语言的整合,将真山真水化为心中山水,转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新的审美图式,升华为艺术的“真”,艺术的美。

“由真入美,由美入真”这一创作理念,首先体现在他的山水图式方面。他的山水画构图多以一种平实和自然的视窗结构呈现,突出人的视觉自然性,由此区别于人们所熟识的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程式。传统山水画多采用散点透视来表现三远,并多以纵轴的形式呈现,而他喜欢采用方形的视窗结构,以焦点透视的方法来构建画面,这一方法比较符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也接近现代人的真实视觉,但这种在“真实”中创造美的构图,却也是带着戴着镣铐的舞蹈,非功力深厚者难为之。
他的作品虽多截取大自然中之一景,给人感觉却不是“夏半边、马一角”式的不完整,而是构建了一个虽小却完整的视窗体系,因为他很巧妙地应用了传统中国山水画关于虚实、藏露、开合等构图法则,并融合了现代绘画技法元素,来表现山水的多样性,比如房舍的错落、溪涧的幽深、树木滕蔓的交错和山川的叠翠,通过丰富的点、线、面、染、色以及留白等技法,使得画面丰富、厚重、秀丽而有意味,充溢着诗情画意,整体感非常饱满。
比如他画树丛与溪流的景深,用平远法把“深”处画得很透很远,这种“深”在传统山水画中是很难找的,因为传统山水画中的景物多是平面布置式的,二维的,张际才善于借鉴现代绘画中的光影、明暗、虚实关系来处理,使得画面富有纵深感,显得真实、厚重、滋润而通透,画面是三维的。

“由真入美,由美入真”这一创作理念,在他画树的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树是中国山水画造境的重要元素之一,但传统山水画中的“树”发展到清未基本已符号化和抽象化,树在画中更多是平面的、装饰性的,并多是作为人物、山水的陪衬,很少独立成画。张际才却非常擅长将南方的树木、丛林、藤蔓作为表现的主体,南方的树和北方的树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的树木杂乱无序而绵延不绝,用纯墨线很难表现它的丰富性,也很难把握,但张际才画的树看似纵横交错实则疏密有致、秩序井然,生机勃郁,亲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这就是“由真入美”的艺术魅力。
“由真入美,由美入真”不仅仅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问题,而是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意象,从风景到意境的升华,从客观到主观,最终由生活的“真”升华为艺术的“真”。唐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张际才的山水,特别体现了传统山水画中的气韵流动之美,这种美是由现实生活中静态具象的“真”,上升为山水画艺术中意象的“真”,没有为“形似”而刻意求“真”,这种意象上的“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核,也是当代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主观“本真”。

这种“由真入美,由美入真”的创作路径,使得张际才的山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既有一种源自生活的和谐、真实之美,也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抒情写意,它没有具体的指向,却又显得如此真切。纵观近现代山水画史,能将生活的真与艺术的真融合得如此自然,如此赋有诗意的,张际才的山水画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就了当代写意山水的又一典范。
作者/于忠涛 (艺术史学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6-15 04:37:13 |只看该作者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1:45 , Processed in 0.00733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