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罗斯和日本,为何都不承认库页岛属于清朝?原因非常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5:1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俄罗斯和日本,为何都不承认库页岛属于清朝?原因非常简单!                                                           2025-06-24 01:26                                        

发布于:四川省
   

        乾隆年间,文治武功皆有声有色。朝廷礼乐制度完备,边疆战功频传,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留下了洋洋得意的《十全记》。
那时的大清,版图广阔。东接鄂霍次克海,西抵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越外兴安岭,北面还包围贝加尔湖,东北则连着库页岛。
但鲜有人知道,就在这样的“盛世”下,中国失去了它面积最大的岛屿。
这个岛,叫库页岛。面积超过台湾、海南、崇明三岛之和。
库页岛地理位置重要,资源极为丰富。可在乾隆年间,却悄无声息地失守。
悄然失去的第一大岛在中国的东北尽头,有一座巨大而沉默的岛屿。
它远离中原政治视野,却多次出现在中国历代政权的地理治理体系中。
这块土地,叫库页岛。

它地处黑龙江出海口以东,三面环海。
东北面接壤鄂霍次克海,西隔鞑靼海峡眺望大陆,南边越过宗谷海峡就是日本北海道。
整座岛南北狭长,地形曲折,总面积达七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比台湾大上一倍。
岛上水系发达,拥有6000多条河流、1600多个湖泊,天然气储量高达50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接近10亿桶,是典型的资源富岛。
此外还有煤、金、银、铜、锌、木材等多种资源,战略价值极高。
可就是这样一块地理上咽喉、资源上富庶的岛屿,在清朝乾隆年间被轻易丢失。至今,它不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最早认知、最早命名、最早统治库页岛的国家,其实是中国。
在中国古籍中,对这座岛的记载可以追溯至西汉。

《山海经》中记载了“有毛人居于大海之洲”,后世普遍认为描述的正是库页岛上的吉烈迷人。
而《后汉书·东夷列传》又载:“北沃沮海中有女国”,更明确指出岛上人多毛、女多男少,显然指的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
类似的描述,还出现在《元志》《殊域周咨录》《万绂图考》等文献中。甚至明确指出:“页岛即古女国,亦名毛人国。”
也就是说,从两千年前开始,中国人就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并且掌握了岛上居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结构、文化习俗。
这在地理发现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连续记录。
唐代,中国对包括黑龙江下游与库页岛在内的地区已开展治理。
725年设黑水府,下辖范围覆盖现今俄罗斯远东大片地区,库页岛包括在内。
当时,岛上由阿伊努人建立的“流鬼国”多次向唐朝进贡,朝廷还授予其使者“骑都尉”军衔。
辽金时期,统辖进一步制度化。至元朝,蒙古大军在1264年渡海攻占库页岛,1285年在奴儿干设置东征元帅府,将其纳入辽阳行省。

这是中国第一次将库页岛列入完整的行政体系。
明代继续加强管控。1412年,明军征服岛上“苦兀”部族,在库页岛北、中、南设卫,隶属于奴尔干都司。
明朝还十次派遣太监巡视,并在岛上设立永宁寺,树碑纪事。
所有的这一切,都留下了非常明确的历史证据。
清朝建立后,库页岛归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但自此之后,朝廷对这块土地的重视却逐渐衰减,治理也慢慢开始形式化。
尽管清代文献中仍有关于库页岛的称谓,比如“库叶”“库野”“库页”等,但具体施政几近停滞。
乾隆时期,算得上是清朝最得意的年代。

皇帝是“十全老人”,以平定大小叛乱为荣,国家疆域空前辽阔。
但与此同时,中央政权对东北边陲的实际掌控,却在不断衰退。
库页岛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清朝,却被视作偏远之地。
没有大员巡边,没有实际开发,甚至连朝廷官员的奏章中都极少提及此岛。
整个乾隆时期,朝中没有一位重臣主动提议设防或治理库页岛,也没有人对其价值提出警示。
正是这种漠视,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早在康熙末年,俄国人就已开始派船探查库页岛。
乾隆年间,俄国通过不断试探、设站、移民,逐步控制岛屿北部。
清政府对此既无系统情报,也无具体对策。

当地官员多采取回避态度,“不报为安”,朝廷则长期蒙在鼓里。
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伸手。随着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日本对库页岛南部虎视眈眈,逐步展开渔业开发与驻军布防。
到19世纪末,俄日在库页岛已经形成实质分割。
最终在《朴茨茅斯条约》中,日本获得南库页岛,沙俄保留北部,中国彻底被排除在外。
而这一切的发生,正是在朝廷一片“金瓯无缺”的幻觉中悄然进行。
清朝为何对库页岛置若罔闻?为什么,到了今天,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从来都不承认这块岛屿曾属于中国?不是他们健忘,而是因为当年的清政府,从未真正表现出它属于中国。
历史上,中国丢掉的领土很多,但像库页岛这样,在“盛世”里悄无声息地被人拿走的,却不多。
清朝在法理上拥有库页岛,是毫无疑问的。
1689年《尼布楚条约》,明文规定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为中国所有。

虽然当时签约官员昏庸软弱,白白丢掉了尼布楚以东大片领地,但库页岛却还留在中国的版图上。
然而问题在于,清廷从未对这片“法理疆域”采取任何实质性控制。
没有设防,也没有行政机构;既不开发,也不驻军;甚至连哪位大臣去考察过、哪一封奏折提到过,都寥寥无几。
地图上有它,政务上却看不到它的存在感。
在清朝权贵眼里,这个极寒之地既贫瘠又荒芜,远离核心地带,路难行、人难派、钱难拨。
不去,不理,不问,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基本态度。
正因为清政府不作为,才给了沙俄和日本“谁先占领谁得”的机会。

早在十八世纪末,沙俄就绕过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防线,从北方绕道而下,派兵登陆库页岛。
1789年,他们残酷屠杀岛上的赫哲族人,并强行将幸存者驱逐上岸。
之后,俄国在母子泊设立行政机构,修建学校、教堂、军营,行政控制日趋系统化。
1790年,俄军彻底占领全岛。
而几乎在同一年,日本松前藩也派出松井干藩、新井隆助等人前往岛南探查,并在白主(今库页岛南端)设立市场,建立贸易据点。
日俄双方在岛上你来我往、暗中角力,甚至背着中国私下讨论如何“划分岛屿”。
他们争得热火朝天,唯一缺席的,是中国。
讽刺的是,这一年正是乾隆八十寿诞。
宫中欢庆不断,歌舞升平,地方纷纷上贡祝寿、立碑颂德。
而此时,帝国的北部海疆却被人堂而皇之地蚕食。

乾隆知情吗?当然知道。
他曾多次发出外交照会,对沙俄提出抗议,也就日本的南侵表示“极大关切”。
可这种关切只能是文书上的反应。没有军队调动,没有实地巡视,甚至没有任何后续压力机制。
这种“纸面主权”,在现实中根本无力支撑。
有人可能会疑惑:乾隆一生“十全武功”,为何不再打一次,把岛收回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已经打不动了。
库页岛被日俄占领前后几年,清帝国陷入多线内乱之中。
1787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台南天地会响应,势头汹涌。湖南凤凰同年爆发苗民叛乱。

1791年,西藏尔喀再次入侵。1795年,贵州、湖南再次苗乱。1796年,白莲教起义全面爆发,整整九年,战火不断,血流成河。
这一系列动荡,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内陆和南方。
朝廷已经焦头烂额,财政紧绷,兵员不足。
此时如果还要北调重兵远征海岛,无异于南北两线开战,战略上根本无法承受。
到了这跟时候根本不是你想不想管的问题,而是根本管不过来。
更现实的是,即使有大臣提出收复之策,也不会有人支持。
对于乾隆朝后期那个讲究平稳、忌惮变数的政治环境来说,主动碰这种“烫手山芋”,几乎等于自寻死路。
于是,库页岛问题就这么被拖着,拖到俄国控制得越来越实,拖到日本在岛南落脚生根,拖到清廷再无插手的可能。

真正让库页岛彻底脱离中国,是在清朝更衰落的几十年后。
1858年,《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给沙俄。
1860年,在英法联军之役中,沙俄以“调停”为名,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正式获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四十万平方公里领土。
此时,沙俄不仅“实际控制”,也获得“法理支持”;库页岛从此名正言顺地写入俄国国土,成为俄罗斯帝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参考资料: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
覃仕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7-8 04:35:36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8:29 , Processed in 0.0085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