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写完《论持久战》后,王明拒绝发表,还写打油诗嘲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5 08:4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写完《论持久战》后,王明拒绝发表,还写打油诗嘲笑                                                                       2025-06-22 16:25                                        

发布于:天津市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舆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蒋介石提出了“速胜论”,认为战局可以很快转变,另一方面,汪精卫却提出了“亡国论”,认为中国已无力抵抗,日本的胜利已成定局。这两种看法显然都过于片面,毛主席早就意识到,这种两极化的言论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他深知抗战的胜负并非仅凭一时之力,而是需要全面、深入的战略分析。因此,毛主席认为,必须从理论上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一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抗战方案。
那时的延安,情况有些类似于中央苏区的左倾时期。王明作为左倾路线的主要代表,刚从苏联返回,声称带来了斯大林及共产国际的最高指示,彷佛自己是一个钦差大臣,言辞中充满了对自己理论权威的自信。这使得党内一些领导人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开始围绕他转,毛主席曾自嘲道:“我的命令恐怕连我的窑洞都传不出去!”那时的他虽然面临不小的困境,但从未失去过应有的冷静。
毛主席向来能够在困境中寻找机会,虽然此时的自己话语权有限,但他决定抓住这一时机,深入研究抗战问题。他召集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名为《战争论》研究小组,专注于对抗战的深入剖析。在那个信息封闭的时代,尤其是对日本的了解非常有限,毛主席常常会询问身边的同志:“你们觉得,日本的弱点是什么?”但由于当时中国对日本的资料几乎为零,许多工作人员也无从回答毛主席的问题。

王明听说后,不仅没有帮助毛主席找到相关资料,反而冷嘲热讽地表示:“这就是中国式领导人的天真!”他自诩为在苏联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的“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并以此为资本,看不起毛主席,认为毛不过是一个受儒家学说影响深重的旧派书生。王明固然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他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见解并非仅靠理论堆砌,而是在复杂的局势中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毛主席恰恰具备这种与生俱来的才能,他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能够以极高的洞察力去分析形势,找出敌人的致命弱点。
因此,毛主席并没有因外界的质疑而气馁,而是像一位专注的修行者一样,深居简出,日夜埋头写作。经过九天八夜的艰苦思索,他终于完成了那篇堪称惊世骇俗的理论巨作——《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中国抗战的战略总结,也是对敌人的深刻剖析。毛主席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非为了出版,而是想通过报告的形式,与同志们分享自己的抗战战略,讲解为何中国的抗战必胜。

然而,陈云在听完报告后认为这篇文章极具指导意义,建议将其公开发行,让广大抗日军民也能从中汲取力量。考虑到当时延安物资匮乏,纸张和油墨质量较差,陈云建议将文章送到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进行印刷。毕竟,当时正值国共合作阶段,毛主席写作《论持久战》的目的是希望全国各地的军民都能理解并应用其中的战略思想,因此,他并不担心这篇文章会被国民党看到。于是,这篇文章最终被送到了武汉的长江局,等待印刷。
长江局的负责人恰好是王明,曾一度口口声声要“与蒋介石血战到底,不胜不休”,而如今却反过来强调“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开始向国民党妥协,认为只有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抗战才能获得胜利。当他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后,竟然表示这篇文章“太长”而不予刊登。周恩来当时是长江局的副书记,他建议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但王明依旧固执己见,拒绝发表,并且还写了一首调侃毛主席的打油诗:

“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

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

这首诗显示了王明的狭隘眼界,他根本没有理解《论持久战》的精髓,反而将自己的偏见和误解强加给毛主席,认为毛主席也是等待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机会主义者。这种想法真是可笑至极。实际上,正是王明对毛主席战略思想的误解和低估,才让他成为了真正的“井底之蛙”。
然而,这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如此。国民党桂系的名将白崇禧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立即将其推荐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在阅读后深受触动,虽然过去有过种种矛盾,但他放下成见,决定大力印刷发行《论持久战》,并作为教材供广大国民党军官学习。同时,在香港的宋庆龄也将这篇文章委托给国际友人爱泼斯坦等人翻译成英文,广泛传播,旨在寻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王明看到自己的“醋坛子”被打翻,气急败坏地向共产国际报告,称《论持久战》存在“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然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并未像他那样狭隘。季米特洛夫在阅读后,给予了毛主席极高的评价,并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明确表示:“毛泽东是中国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领袖,他对军事和战争问题的理解是无与伦比的,应该立刻要求王明等人停止与毛泽东争论。”这一番话令王明哑口无言,也让他彻底失去了在毛主席面前指手画脚的机会。

这段历史,也深刻揭示了毛主席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卓越智慧,以及他如何超越那些狭隘的理论框架,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中国抗战的道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09:41 , Processed in 0.0080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