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掌握党内生杀大权的博古,是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坛,被毛泽东取代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2 07:01: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掌握党内生杀大权的博古,是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坛,被毛泽东取代的                                                                 2025-07-06 21:03                                        

发布于:天津市
   
当然可以!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保持原意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熟悉党史的朋友们都清楚,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时期。在那个阶段,他不仅丧失了在党内的实际指挥权,还频频遭到王明、博古等人的排挤和打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实际上党内的权力掌握在王明和博古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实际掌权者”。
博古当时可谓权倾一时,掌握着党内实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终却一步步跌下神坛,被毛泽东所取代。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博古出身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书香世家,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正是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他得到了组织的重点培养,并被派往苏联深造。这次留学经历成为博古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正是在苏联,博古结识了他的贵人——王明。

王明比博古早一年进入中山大学,可以说是博古的学长。那时,王明已经是校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源于其卓越的学识,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与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良好关系。米夫在共产国际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正是在米夫的扶持下,王明在共产国际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特别是1928年米夫当选为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后,王明得到了更多提拔,逐渐成为党内炙手可热的领袖人物,并最终掌控了党内实权。
掌握实权后的王明,当然不会忽视对博古的提拔。他多次提携博古,使得博古迅速崛起,成为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然而,王明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造成了党和革命力量的严重损失。面对压力,王明最终选择离开上海,返回苏联。
王明离开前,特别交待对博古进行重用。借助王明留下的地位和影响,博古逐渐坐稳了党内实权的位置,并开始推行自己的策略。遗憾的是,博古并未深入反思王明的错误,反而在某些方面延续了王明的错误路线,这无疑为他后来的失势埋下了隐患。
从某种角度看,王明和博古都才华出众,但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并不适合当时中国复杂的历史环境。他们天真地寄望于依靠共产国际的力量来救国,但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化,注定无法带领党和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与博古风生水起的政治生涯相比,毛泽东那几年则可谓坎坷不堪。无论是在党内的地位,还是身体健康,毛泽东都遭遇了严重的打击。那段时间无疑是他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么说呢?
早在王明从苏联回国时,毛泽东的一些思想就开始遭到党内重要人物的质疑。例如,他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举措,遭到中央的不满。瞿秋白更是公开批评毛泽东“完全违背中央的策略”,随后召开会议决定撤销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会议决定后,周鲁带着通知前往井冈山,正式罢免毛泽东前委书记和党代表的职务。毛泽东由此跌入人生低谷。之后,在王明掌权期间,毛泽东遭受的挫折更加沉重。

1929年,朱德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井冈山及赣南、闽西等地开辟根据地时,因“军队领导权归属”问题与陈毅等人产生分歧,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中,毛泽东不仅被剥夺实权,还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至此,毛泽东在党中央以及他亲手组建的队伍中,几乎丧失了影响力。然而,事情并未结束。1929年9月,毛泽东因疟疾缠身,身体极度虚弱,甚至无法参加红四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他明确说明因身体状况无法出席,但依旧遭到党组织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可见,那个时期的毛泽东不仅身心俱疲,还处处受到排挤。
王明离开上海后,博古正式接替其职位,成为党内的实际掌权人。然而,博古缺乏丰富的经验,便请来李德担任军事顾问,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李德。
李德对中国红军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了解不足,导致多次军事指挥失误。即使如此,博古仍然对毛泽东百般针对。尤其是在是否攻打南昌的问题上与毛泽东产生分歧后,博古直接将毛泽东送往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休养。

至此,毛泽东的境遇已跌至人生谷底。据毛泽东回忆,当时自己若没被杀头,已是幸运,因为博古掌握着生杀大权,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现实有时会暂时蒙蔽人们的眼睛,但历史从不因人们的迷茫而停步。尽管博古掌控大权,将毛泽东软禁医院,毛泽东已难以对博古施加影响,但博古终究未能守住权力,最终跌下神坛,这是为什么呢?

真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错误路线迟早露出破绽。博古和李德的领导与指挥能力,经过时间验证后显露无疑。在他们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惨败,红军被迫开始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伊始,博古再次犯错。艰苦的长征本已困难重重,博古却要求战士们携带大量物资,包括银元、大米、盐巴,甚至织布机、缝纫机和印刷机,这大大增加了负担,消耗了战士们的体力,极易导致战斗力下降。
不幸的是,红军刚到湘江,便遭国民党军队发现。在飞机和大炮的猛烈轰炸下,红军伤亡惨重,湘江水染红了鲜血,战士人数从八万骤降至三万。面对惨状,博古虽感悲痛,却无力挽回颓势。这次惨败彻底动摇了人们对博古领导能力的信心。
曾在党内占重要地位的王稼祥和张闻天,与博古发生分歧后被边缘化。湘江惨败让他们更加怀疑博古的能力。恰好此时,他们在困境中遇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早对博古的领导心存怀疑,湘江惨败后更坚定了这一判断。他与王稼祥、张闻天深入探讨革命出路和未来路线,双方加深了了解和信任。
在当时,毛泽东的思想显得尤为超前。随着两人对他的认识加深,他们愈发相信毛泽东的指导方针,认为只有他才能带领红军走出困境,引领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召开遵义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党内实际领导人,由他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遵义会议在王稼祥、张闻天、刘伯承、彭德怀等人的努力下顺利举行,毛泽东也在他们的支持下脱颖而出。博古由此跌下神坛,成为过去,党和革命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博古从实权巅峰到失势,关键在于他的许多思想和指挥策略与当时中国的实际历史环境格格不入。此外,他缺乏毛泽东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因此,博古的被淘汰几乎是历史的必然。而毛泽东能够取代博古,完全靠的是他自身的能力和对党的坚定奉献。如果没有毛泽东在低谷期依然坚持思考党的未来,就不会有随后的辉煌新篇章。
---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欢迎大家分享有趣的观点。
---

你觉得这样的改写符合你的需求吗?需要再调整细节或风格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2:54 , Processed in 0.0070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