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1-16 14:02 编辑
严九元:中国那么大,住哪寿命更长?
10月25日,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成果揭晓了答案:魔都上海人均寿命最高,为83岁,可与瑞典相媲美;最低的地方为西藏,人均寿命71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寿命长度呈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规律。
这项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参与协作。其突破性的一点在于,第一次用数据说明了自1990—2013年中国各省份民众的健康状况(包括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
寿命长度的跨时间和空间的比较,不仅折射出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差距,也为相关产业布局和民众选择定居点的决策提供参考。
1
寿命预期是国际上评价是一个地区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我国不同省市之间的寿命预期差距很大。
人均寿命预期最长的地方是上海,达83岁,上海女性寿命预期更高达85.2岁,上海的水平相当于法国、日本、瑞士,与发达国家无异;而西藏虽然改善幅度最大,但目前的人均寿命预期仍低于71岁,相当于东欧欠发达国家摩尔多瓦的水平。
《经济学人》杂志根据论文数据描绘出一份人口寿命预期分布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各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基本呈从东部沿海向内陆省份递减的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分布规律基本同步。
东部沿海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香港属于第一阵营,人口寿命预期在80岁以上;第二阵营包括吉林、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山西和陕西,寿命预期在77—80之间。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北、湖南位于第三阵营,在74—76岁之间;新疆、青海、贵州属于第四阵营,在71—73岁;西藏虽然在1990—2013年间人均寿命预期提高至少12年,但目前依然低于71岁,在全国排最后。
预期寿命是一个地方总体发展水平的反映。以寿命预期衡量,中国各地区可被分为五个阵营,并且每一地区都有相对应的同一水平上的国家。
中国内部地区的分化,也通过人口寿命预期这一指标直观地反映出来。
2
该研究发现,从1990—2013年,中国的年人均GDP由1664元上升至41908元,与之相伴随的中国人均寿命预期的大幅度改善。而且,中西部省份比东部发达地区的提升程度更大。
这二十多年间,西藏和四川的人均预期寿命在1990—2013年间提高了至少12年,在全国表现最好。而位于东部的发达省份江苏和广东的人均寿命预期则提高6—7年。
《经济学人》杂志根据研究结果绘成图表:
这二十多年间,中国人均寿命预期的改善幅度呈明显的自西向东递减的规律。西部的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贵州等地提升幅度均在10年以上,而东部地区的改善幅度普遍低于8年。就全国范围而言,1990年全国人均寿命预期是68岁,2013年则为76岁。
论文作者指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持续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西部原本的经济和公共卫生基础比较差,因此其改善幅度也会更大。
3
哪些因素导致中国各地区的人口寿命预期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学者鲁小波、陈晓颖发表于2007年的论文《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多个维度;
1. 经济水平是最主要因素。它通过制约居民收入、医疗设施、医疗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各地区的人均寿命水平。预期寿命最高的天津、北京、上海三地的人均GDP高于10万元,而最低的西藏、贵州人均GDP皆低于3万元。从世界范围看,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民预期寿命也最高。
2.海拔也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其与寿命长度的相关性仅次于经济水平。海拔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般海拔越高生活环境越恶劣, 低氧、强日光辐射、寒冷、低湿度及大风会影响人体健康。西藏人均寿命的提高受到海拔因素的制约。
3.地区面积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群分布会更加分散,这客观上导致医疗保健和救治的困难,人均寿命亦会因此受到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医疗设施的规模化效益得以体现,相反,西部内陆地区地广人稀,不利于医疗救治。
4.总生育率也对人均寿命有重要影响。高生育率的地区经济落后、居民消费水平低, 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自然也低, 由此导致该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偏低。根据我国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学者估算出上海的总生育率为0.729,而西藏的总生育率为2.373。
一个地区的人均寿命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收入、医疗、体育、人口结构、教育、地理位置、环境质量等影响。但总体而言,离不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地理环境三个关键维度。可以预计,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但其经济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其寿命预期长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4
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估计,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2%,每不到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国民寿命预期的持续提升,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这种大趋势必将催生一个火爆的养老产业。澳大利亚金融服务供应商Vantage FX市场分析师认为,中国发展养老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医疗服务产业及养老保险将会受益。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业会得到重点发展。
《柳叶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将率先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产业的未来也在这些地区。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上海已经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最老”的城市,到2014年末,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70.06万人,占总人口的18.8%。人口老龄化正为上海带来严峻的挑战,包括养老金缺口巨大、养老设施严重不足、本地劳动力人口占比低、大量依靠外来人口填补用工需求。
以上海为代表,中国的养老产业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正面临难得的契机;而老龄化作为正日益凸显的全国性的挑战,上海、北京、天津的应对经验将成为其他地区的参照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