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山 于 2025-8-21 05:50 编辑
读懂中国历史,孩子只需要一张九宫格 2025-08-19 08:05
发布于:贵州省
历史是流动的地理,地理是凝固的历史。
有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学历史总是记不住林林总总的人名、地名、和年代,494个皇帝,什么文宗、太宗、文帝、武帝一大堆。背着背着就一团浆糊了,学生时代学历史全靠死记硬背,主打一个“煎熬”。 读中国历史,就好比下海游泳,初学者因为不得法而呛水是常有的事。因其体系太过庞杂繁复,所以总使人两眼一抹黑。 历史、地理这类学科中,除了事实性知识单纯需要记忆,还有很多是理解后才能记住的,这种属于逻辑性知识,具有最大生产力,科学就归于这类。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也越来越重视这种跨学科的多维思考能力。如果历史老师问你以下问题,你怎么回答: 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里?为什么诸葛亮借东风,而不是南北或西风? 刘备为什么赖着荆州不还?荆州为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为什么被称为三晋大地?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为什么秦穆公能够让西部边陲、国小民弱的秦国称雄天下? 百越民族和中华文明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藏在史书的文字里,更藏在中华大地地理地形的纹路里!“学科交叉”近年来已越发成为高频词,这种趋势在历史、地理研究领域更是势不可挡。细想其核心在于只有突破了传统历史和地理认识问题的视野壁垒,才能打破学科知识的“孤岛效应”,将分散的认知凝聚成合力,以应对更复杂问题的分析。 其实地理和历史就应该让一个老师来教,否则很多历史事件你是理解不到位的,只会凭主观猜测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
地图专家李不白老师专门为7-12岁的青少年朋友们打造了一套融合历史地形图、漫画和模块知识窗的漫画系列版《透过地理看历史》,笑看漫画,轻松读故事,根本停不下来!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先贤原来也可以如此呆萌可爱! 历史的严谨、地图的准确,漫画的趣味,三要素王炸组合,给孩子一套超强历史学习外挂。有趣、有料、有温度。 读懂中国历史 孩子只需要一张九宫格 巧了!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华夏划分为九州,地图专家李不白把华夏的核心地理单元梳理成一张九宫格。 细看中国历史发现,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历史大事件几乎都和这九大核心地理单元紧密相关,通过这种经纬格局理解历史就像吃重庆九宫火锅一样酣畅淋漓。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知识被装入脑袋的满足感和快感。 ![]()
中国地理从核心地区看,恰好是一个“井”字形分部,中原是斗争焦点,得中原者得天下。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四塞之地,因为在过去进出秦川只有4个险要的关口,东面是函谷关,南面是武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所以称为“关中”。且东临黄河,其余三面都是高山险阻,易守难攻,是最容易白手起家的地方。 秦始皇统一中国便是从函谷关出兵中原。散关往南就是陈仓道,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六出祁山,从汉中到关中的路,诸葛亮也是想复刻秦国的胜利路线,也由此就诞生了著名的《出师表》。 ![]()
另外,山东有良田,又有渔盐之利,经济价值巨大。 荆楚有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又是鱼米之乡,江东是利税大户,能供养整个国家的财政,巴蜀水旱从人,是天府粮仓。 山西多盆地,四面环山,是乱世避难所,所以有洪洞大槐树。 河北是仅次于中原的平原地区,产粮大户,河套是塞外江南,也是农耕和游牧文明争夺的战场。 记住这几个地理单元特点,再看中国历史,厚厚的史书一下就变薄了。 再比如,我们看万里长城的平面路线图,秦始皇为何偏偏将长城修在这条线上?是根据敌我的活动统治区域划分还是跟地理因素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联呢? ![]()
![]()
如果我们把这条长城修建线路和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其中的玄机。原来它和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 这条线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影响巨大,400毫米降雨以上平均降水充裕,适合发展农耕。400毫米以下因为雨量不足,植物生长受限,几乎只能发展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所以这条线最终成了游牧和农耕文明之间斗争的分水岭。 因此,把地理地形搞清楚,看历史就如同有了俯瞰视角一样通透。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历史的层次感一下子清晰起来。你可以看到江河在哪里流过,山川关隘、交通要道在哪里布局,山形水势如何影响战争的走向。 哪里适合建都,哪里适合屯粮,哪里适合用兵,逐一揭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背后的深层规律,帮助孩子真正读懂山川地理背后的历史密码。 让孩子在史料分析题中游刃有余。 通过“地理+历史”的跨学科视角,让孩子立体式、全方位厘清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再用轻松幽默的漫画作为阅读的润滑剂,这次历史真的"活"起来了! 家长读完这套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不是偶然,而是地理的必然! 孩子刷完这套书:跨学科思维彻底开窍了! 另外很多小朋友都好奇“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里?为什么诸葛亮借东风,而不是南北或西风?”要回答这个问题并找到真相,就不得不借助于地图 ![]()
我们先来做一个定位,如果以武汉为顶点沿长江画一个三角形,蒲圻(今赤壁市)在长江西侧,而黄州(今黄冈)在长江东侧,三地正好形成一个斜角三角形。 首先我们结合地图看:当年曹操占领襄阳后,往南有一条几乎呈九十度南北走向的水路,出水路很快就能到江陵也就是荆州。江陵有粮有钱,是一个重镇,从江陵沿长江往东进军,水运很方便,对东吴威胁很大。所以,曹军如果不傻,肯定会一路南下去夺江陵,这是最便捷的路线。黄州所在的黄冈,在武汉以东,曹军由北而来,兵马在汉水以西,长江以北,不太可能绕那么远去攻击没什么重要意义的黄州,那样的话后勤补给、军粮运输是个大问题。要知道,粮草问题在古代是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中有著名的长坂坡之战,长坂坡在今天的当阳市,位于襄阳南下江陵的路上,如果从襄阳去黄州,就不可能经过当阳市,也就不会发生长坂坡之战。 第二: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派大将张飞、赵云埋伏起来打逃跑的曹军,而且提前就说好了,只要乌林起火就是开打的信号。乌林这个地方,在今天长江边的洪湖市,位于蒲圻也就是赤壁市的隔壁。从逻辑上来说,曹操在赤壁打了败仗北撤逃回襄阳,从这里过江逃跑,乌林是必经之地,符合曹操逃跑的规律。如果是在黄州被打败,完全没有必要兜一大圈往乌林跑,直接一路往北撤就行了。 第三: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知道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些流传很广的话里说的都是东风,《三国演义》里也有诸葛亮作法借东风破了曹操百万大军的情节。前面说过长江大体是东西走向,在武汉这一段,以武汉为顶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武汉左边是西南—东北走向,右边是西北—东南走向,黄州在右边这一段长江的江北,如果在这里火烧曹营,最好是刮西南风,最少也要正南风,东风肯定是不行的,烧不到北岸,反而会烧到自己;而蒲圻在左边这一段的长江,刮东风或者东南风正好,火借风势,正好烧到长江北岸。 所以说,综合以上种种分析和论据支撑,我们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蒲圻,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而不是黄州(今黄冈),因为只有在蒲圻才能借到东风或东南风,也只有在蒲圻战败逃跑的时候需要经过乌林。 这就是“透过地理看历史”的魅力,可以给你一双穿透历史迷雾的透视眼,找到真相。 笑看漫画,轻松读故事,根本停不下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漫画是开启孩子阅读的润滑剂。孩子的童年阅读不能没有漫画,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严肃的历史人物化身有个性、有气质、有口头禅的张三李四王二叔,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先贤原来也可以如此呆萌可爱!穿越回古代和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 ![]()
这种故事化阅读方式就像老父亲的一双温暖大手,牵引着孩子一起去历史的迷雾中探险、寻找真相。更轻松地理解战役、古城、交通要道等具体案例在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历史“活”在地理空间中。 ![]()
![]()
![]()
书中除配有大量地图、地形示意图,以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地理对历史的影响外,还穿插“历史小贴士”“诗词大观园”“画中看历史”“成语大百科”等多类知识窗模块,给孩子阅读的指路牌,增加人文关怀,更有温度!
开启跨学科探索之旅,研学不再是走马观花 近几年研学之风盛行,家长带孩子假期研学几乎成了父母间必备话题。但是很多孩子由于平时没有相应的地理、历史知识储备,让研学之旅几乎变成走马观花。世界看完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我还是那个我。 ![]()
无疑,这套书将会成为孩子研学之路上的最佳导航图。书中的地图和古今地名对照,将会成为孩子寻找文明变迁、王朝更迭和历史遗迹的最佳坐标。 ![]()
打开地图,每一张地图都是一张超级历史信息压缩包。 秦王嬴政东出以争天下的咽喉要关函谷关找到了; 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找到了; 魏灭蜀战役中,邓艾偷渡的阴平小道找到了; 蒙古大军和南宋对峙6年的天下腰眼“襄阳”找到了; 对照地图阅读,边读边标注,那些闪耀着历史光芒的名胜古迹,山形水势,一览无余。 家长甚至可以带孩子时空穿越练习:想象自己是某个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做决策,现实考察,走访家乡的古战场、古道、古关隘,寻找历史痕迹。 历史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的代表。历史在,文化就在;文化在,则民族自信在。 用地图搭建起时空走廊,让家长带孩子在指尖勾勒中感受文明的呼吸——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旅行,也是一次重新认识“何以中国”的精神寻根。让中华文明的星河在心底永远闪耀。 ![]()
购买 历史是流动的地理,地理是凝固的历史。有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学历史总是记不住林林总总的人名、地名、和年代,494个皇帝,什么文宗、太宗、文帝、武帝一大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