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3篇文章比任何教材都牛,从打仗用到现在都不过时,信吗 2025-08-23 16:40
发布于:河南省
如今咱们国家,处于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咱们要跟美国竞争,面对虎视眈眈的境外势力;对内,拉动内需、惠农助农等等,都是重点问题,一刻都不能放松。 值此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变局,中华儿女们需要精神指导,引领我们奋力向前。这个时候,重温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著的“老三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这三篇经典名作,虽然是在战争时期写就的,但在和平年代同样适用。读通、读透了“老三篇”,比啥国际分析教材、时政评论文章都管用,这是伟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 1.“老三篇”的由来 伟人三大经典名篇的开篇之作,便是大名鼎鼎的《纪念白求恩》。 顾名思义,这是毛主席为国际共运义士、来自加拿大的军医白求恩同志所写的,任何一位上过初中的国人,都会牢牢记住其中的金句:“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白求恩同志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的传奇一生。 ![]()
如果不是为了给予苦苦支撑在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人医疗帮助,白求恩完全不必舍弃本国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异邦,义务支援我军。 1939年,白求恩因为一次医疗感染事故,在晋察冀根据地永远地离开了。同年12月,毛主席挥泪执笔,写下了怀念他的文章。 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 ![]()
五年之后,毛主席“老三篇”的第二篇文章问世,即伟人散文名篇《为人民服务》。 1944年秋季,中央警卫员张思德在进行生产工作时,突然遭遇了土窑塌方事故,为抢救战友牺牲了自己,死时还不到三十岁。 这位曾经担任主席卫士、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革命战士之死,引起了中央领导干部们的深切哀悼。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号召大家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伟人这次公开演说的讲稿,之后便成了“老三篇”之一。 张思德在烧炭劳动中。 ![]()
至于“老三篇”的收尾篇章《愚公移山》,则是毛主席在1945年中共七大的闭幕式演讲稿。 当时侵华日寇颓势尽显,胜利指日可待,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欢欣景象。但是毛主席却敏锐地指出,日本鬼子被打跑了,接下来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移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欺压华夏儿女们的“大山”。 毛主席巧妙地用“愚公移山”的中华古典寓言做比喻,指引广大党员和我军战士们,做好和蒋氏家族、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长期斗争的准备。毛主席这“老三篇”,诞生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不但鼓舞了全军士气,还为我党、我军斗争指明了方向。 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致闭幕词——《愚公移山》 ![]() 2.成为学校教材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老三篇”并没有随着和平的到来褪去光芒。其中提到的诸多可贵精神、优秀品质,既适用于往昔战争年代,同时也是广大中华儿女进行祖国发展建设所必需的。 故而“老三篇”被收录进了语文教科书,成了国旗下长大的新一代,从小就要阅读、分析的文章。 正是从小通过“老三篇”潜移默化地教育新一代,新中国才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爱国、爱人民,富有奉献牺牲精神的人才。 ![]()
除了校园教育,宣传口还利用报刊、广播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老三篇”。 那个时候,无论是县城、乡村的“大喇叭播报”,还是城镇、中央的报纸、杂志,甚至是集体公社、乡镇厂房门口宣传栏的海报,都高频率、大篇幅播放、登载、印刷“老三篇”。 这三篇文章里的金句、佳段,基本上全国人民都滚瓜烂熟,大家都能背一段儿。 ![]()
随着“全民扫盲”运动的成功,新中国人民识字率飙升,对“老三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大家不再满足于只是记得文章内容,还要主动进行分析、品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更加高阶的精神需求,文联行动了起来,将“老三篇”编成了剧,谱成了曲。 每次文工团演出“老三篇”相关的作品,总能赢得观众的热烈欢呼喝彩。 ![]() 3.国内外“两开花”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的“老三篇”在国内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但这三篇文章还没有正式地并列在一起。 直到1966年春,人民出版社将“老三篇”合订出书,三篇伟人佳作从此形成了“绑定”关系,说起一篇,大家就能联想到另外两篇。 “老三篇”合订本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抢购热潮,说是“洛阳纸贵”,是一丁点儿都不带夸张的。人民出版社不得不数次增印、再版,以满足读者们的巨大购买需求。 两年时间里,人民出版社竟然印售了超过二十亿册“老三篇”合集,这还仅仅是一家出版社两年内的不完全统计! ![]()
“墙内开花”的同时,这三篇伟人的文章,在海外也大受欢迎。 当时正是全球左翼“红潮”风起云涌的阶段,毛主席的“老三篇”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刊印出八十余版书籍出售,在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甚至是西欧、南美等地,都大为畅销。 ![]()
直到今年,部分欧美政客在进行公开演讲时,都会脱口而出伟人的金句,连老拜登都有过类似新闻,这便是“老三篇”国际影响力的一种侧面体现。 很多西方国家的人通过“老三篇”理解了毛主席的思想,进而理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理念,中华儿女的精神。 ![]()
如今多年过去,先辈们的精神,不能在咱们这代丢了。现在我们重温“老三篇”,依旧能够从中汲取伟人的精神力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最熟悉这三篇文章中的哪一篇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毛泽东的这三篇文章,为何被称为中共党史上的经典之作?——北京日报客户端 ![]()
2.毛泽东经典著作“老三篇”及其当代价值——来源:中国军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