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00年前的楷书,长什么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00年前的楷书,长什么样?                        

2025-08-23 20:01                                        

发布于:广东省
   

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1700年前的楷书,长什么样?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桥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活动中,于一口古井中挖掘出西晋时期的简牍900余枚,尤其令人惊喜的是,简牍上的文字已经出现比较成熟的楷书,这对研究那一时期的楷书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郴州苏仙桥遗址,是两汉及三国时期桂阳郡衙署所在地,所以出土的简牍大多是公文,涉及政治、文化、邮政、经济等方方面面,史料价值极高。根据出土简牍上的文字纪年(上面书写有元康、太安等年号),可以确定为西晋惠帝时期,即公元300年左右,距今已有1700多年。
晋代在书法史上是由“古质”向“今妍”转变的关键时期,出现了王羲之为代表的众多震烁古今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03年,与苏仙桥简牍的时代相差无几,这更能凸显出苏仙桥出土的简牍的特殊意义。

为什么能够认定苏仙桥简牍是楷书?
苏仙桥简牍具有明显的楷书特征,首先是用笔上提按变化比较明显,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提笔、按笔动作,在行笔过程中也富有提按的意识。在先前的早期楷书甚至草书中,书写一般比较直接,用笔趋向于简洁圆转,提按的用笔是今楷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次,竖钩笔画已经成型。在隶书中“钩”虽然存在,但一般是平出,更多的则是写成一个长竖。而在苏仙桥简牍中,很多竖钩写成向左上方挑起的尖钩,这就是后来楷书的标准写法。

再次,横画调锋起笔已经成为定式。横画在书体的演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大篆无横,隶书横多有蚕头燕尾。而到了楷书,横画则成了调锋起笔,顺锋入笔,顿按收笔。
用笔的动作趋向于简便,这是符合人们书写越来越追求迅疾的要求的。在苏仙桥简牍中,字迹呈现出的状态,很明显能够看出左尖细、右钝粗的形态,这是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下层小吏书法水准不容小觑
苏仙桥简牍虽然大多是政府公文,但根据当时的制度可以猜测出,这些书迹应当出自下层文书小吏。这些人以书写为职业,虽然他们的书迹能够穿过千余年的时光来到现代,但他们的名字我们却无从知晓。
这些书迹,书写技巧娴熟,书写状态轻松自然。书法最高级的审美,就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下,自然而然地书写。以此反观现在书法大展上的作品,大多都是精心设计后,再经过拼接、染色等一系列“反常操作”制造出来的书法艺术品。

费尽心机的制作,与自然而然的书写,哪一样才更接近书法的本质?哪一种做法才更显现艺术的真诚?相较于先前人们那种书写状态的质朴,我们现在的书法家应该有所反思。
几乎与苏仙桥简牍同时代,王羲之横空出世,几十年后他将一举站在中国书法的最高峰。我们不禁怀想,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竟能创造如此璀璨的光华?






(止斋)

您怎么看?

请跟帖留言!
汉简专题
图文转自: 书法报 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2:47 , Processed in 0.0082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