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许世友没能获得大将军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4 20:22: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什么许世友没能获得大将军衔?                                  2025-08-24 17:54                                      
  发布于:吉林省
   
  
说起许世友这个人,在中国现代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从一个穷苦农民家的孩子,练就一身武艺,投身革命,经历了无数大战小仗,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可1955年那次大授衔,他明明资历战功都不差,却只得了上将军衔,没能挤进十大将的行列。这事儿让很多人纳闷,到现在网上还老有人讨论。咱们今天就来扒扒这背后的原因,得基于可靠的史料和资料来说事儿,不能瞎编。得从他的经历说起,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军衔评定到最后成了这样。
许世友1905年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8岁就去了少林寺当杂役,顺便学了点儿功夫,特别是耍大刀那叫一个溜。15岁出寺,1920年他投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部队,从小兵干起,凭着那身武艺,很快就升到排长。1925年,任湖北省防军独立第一师排长,1926年部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他当了第一团四连连长,参加了北伐。可北伐没多久,部队败了,他回家组织农民义勇队,当了大队长兼炮兵队长。1927年春天,黄麻起义爆发,他参加了,成了农民义勇队敢死队队长。那时候没枪,就靠大刀砍,带着弟兄们打地主武装,杀得敌人屁滚尿流。这仗一打,他就入了党,编入红军。

从1928年起,他在红军里步步高升。先是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0年当了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1年,他指挥攻打湖北新集大山寨,用方桌蒙湿棉被当盾牌,亲自带队冲寨墙,干掉守兵,拿下寨子。1933年10月,升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参加了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战斗。1934年,当红四军军长,指挥嘉陵江战役,部队渡江打川军,扩大了根据地。1935年长征时,他任右路军红四军军长,在包座阻击胡宗南部,歼敌一个师,打通北上通道。后来三次过草地,那苦头可想而知。1936年,调任骑兵师师长,会宁会师后去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一爆发,1938年他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去了太行山,打日军。1940年9月,调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进了胶东,指挥部队在渤海边和清河两岸跟日伪军干。1942年,任胶东军区司令,面对日军大扫荡,两万敌军扑来,他带着部队转移反击,跳出包围圈。1944年,指挥讨伐赵保原部,包围胶县,击毙赵保原。1945年8月,反攻平度县城,伪军想顽抗,他分两路攻城,活捉伪军司令。
解放战争打响,1947年1月,他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2月莱芜战役,围歼李仙洲集团,他负责打七十三军七十七师,俘了韩浚。5月孟良崮战役,主攻张灵甫的七十四师,九纵从东北方向冲,七十三团先上主峰,干掉敌主力。1948年3月,任山东兵团司令,济南战役从东侧攻,爆破城墙,巷战逐屋清敌。1949年2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7月指挥渡海打长山列岛,先试炮轰,8月11日船队出海,中途风停用桨划,凌晨登陆,解放全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他当山东军区司令,1954年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副总参谋长。1955年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1959年兼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任华东局书记处书记。1968年任江苏省革委会主任,1969年入中央政治局。1973年调广州军区司令,1980年任中央军委常委,1982年任中顾委副主任。1974年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1979年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部队推进到越南首都边上,完成任务撤回。1985年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这些经历听着就牛,红军时期师级以上,抗日时旅级,解放战争兵团级,这不正好符合大将的三条标准吗?红军师级、八路军旅级、解放军军团级,他全占了。战功也硬,山东解放他功劳最大,胶东根据地他守得稳。很多人觉得他该是大将,甚至传言最初名单里有他。可为什么最后是大将里的粟裕、黄克诚他们,他却成了上将第一位?

这得说说1955年授衔的背景。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几年,军队要正规化,学苏联搞军衔制。最初方案是大将20多人,可苏联建议精简,说人数太多不利于管理。中苏关系当时好,我国听了,压缩到10人。标准就严了,不光看三条硬杠杠,还得综合资历、战功、代表性啥的。许世友资历深,但红军时期升师长晚,1933年才副军长兼师长,比一些大将起步慢。长征时他跟张国焘有过矛盾,还差点跑了,后来认错才稳住。这事儿虽过去了,但评衔时可能影响印象。
更关键的是解放战争。他在山东干得漂亮,可没参与全国性大仗像淮海、渡江。淮海战役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华东和中原野战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大部队,他那时在山东兵团,负责地方作战,没去前线指挥主力。渡江也是1949年4月,他留在山东,没跨江南下。资料说这是因为身体原因,他当时有病,得休养。结果这些大仗的指挥者如粟裕、陈赓他们,战功更突出,直接影响全国战局。许世友的贡献主要在地方,规模小点儿。

还有平衡因素。十大将里得照顾各大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已有徐向前元帅,王树声、许光达大将,再加许世友就多了。许世友是红四出来的,代表性已够。传闻他不服气,找周恩来闹,说自己该大将。周恩来就说“粟裕才是大将,萧克是上将”。粟裕是许的上级,华东野战军代司令,许是兵团司令,比不了。萧克资历老,红六军团长,可也只上将。许一听,没辙了。这说法在网上流传广,但史料证实授衔考虑全面平衡,不是个人闹就能改。
再比比许光达。他是大将里资历浅的,红军时师长,抗日时旅长,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军长。可他有优势:参加过南昌起义,早入党;西北战场功劳大;自愿降衔,毛主席夸他“明镜高悬”。许世友打仗多,但没这政治表现。谭政是政工干部,大将里代表政委制度。罗瑞卿管公安,平衡公安系统。许世友纯军事,竞争激烈。

授衔后,许世友也没计较,继续干活。中央信任他,委以重任,南京、广州军区司令,当常委。1979年对越战,他70多岁还指挥东线,部队打得稳。可见军衔不是一切,贡献才是硬道理。这事儿反映当时评衔的复杂性,得顾大局,不是光比谁打仗猛。网上有人说许世友被粟裕“镇”了,其实粟裕功劳更大,淮海他指挥,百万大军听他的。许世友自己也服气,没再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8 23:06 , Processed in 0.0082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