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鉴定哥窑?收藏看6个大招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鉴定哥窑?收藏看6个大招                   

2025-09-05 11:31                                        

发布于:广东省
   

       哥窑是历史上唯一的宫庭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美是神秘的,是不规则的,是独一无二的。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为止也没找到确切窑址。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宋代哥窑瓷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其有限,在明代已是极其珍贵之物,因此,在明清各朝已有官方的仿制之物出现。现下能见到的有限的传世哥窑器,大多收藏在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外也有一些收藏。流落到民间的应是微乎其微的极少数。因此,在收藏哥窑瓷上,千万要克服侥幸的拣漏思想,因此,一泓整理了哥窑的资料,力图最大还原哥窑真品的判别:

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哥窑青釉胆式瓶

藏于上海博物馆南的宋哥窑葵口碗

大招1:器型
哥窑器型以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胡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近庭。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旋纹瓶等,也有盘、碗、洗之类。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

鱼耳炉

穿带瓶

胆式瓶

大招2:釉色
传世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亦有米白、粉青、灰绿、米白等。哥瓷釉比较厚,最厚处与胎的厚度相等,这是区别其他青釉瓷的依据。哥窑用无光釉,有像“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酥油光,猛一看好像釉面“酥”了,其反光形成了散射。从放大5倍左右的照片,可以看到釉面上有无数像小线虫大小的沟沟壑壑,但又不是酸碱腐蚀形成的斑坑的形态。正是这种极细小的线沟,把光线折射形成了“酥光”。
仿哥窑瓷与哥窑瓷相比,胎体用釉用料不同,导致品质不一,做出来的东西不是过重就是过轻。仿哥窑胎质、釉质一般过细,导致纹饰造型失去形象,不够传神,轮廓线条生硬,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釉面光泽太强(有些人称此种现象叫“火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造型方面、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分,看上去极不自然。彩太鮮,比如白彩太白,红彩太红,绿彩太绿成墨绿色,等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彩色意蕴。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个别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

大招3紫口铁足
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而有一层薄釉的口缘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称“紫口”。

大招4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铁线”黑中泛灰,如珠笔在宣纸画线,无左右曲折感,整体直硬,断细间线段更是坚挺而直,开片呈现玻璃长裂。“金丝”颜色均匀,细开片域内自发生长,颜色均匀一致。

大招5:微观气泡
“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大招6:仿品史
仿哥瓷器从元代起就有了,到明清两代官方则大量仿造。元末明初就出现了米色釉的仿哥釉产品。明代仿品显得浑厚沉静,清代仿品则较为浮华亮丽,清器内还可见拉坯的旋痕,现代新仿则没有。明清时因是官方仿造,地点在景德镇,产品质量讲究。民国后到现代,到处都仿,质量就很成问题,容易鉴别。因此,如遇明清仿品,尤其是写上当朝款识的,质优者也是很值得收藏的。一般来说,仿品胎色偏白,现代新仿的胎质较差;仿品釉面过于透亮,有贼光,也有做成亚光的,但缺乏灵气,无法做出酥油光来;仿品开片并非自然形成,系人工填色而就,仿品的“铁足”也系涂上黑褐色釉而做出,仔细看,容易识别;仿品手感常非轻即重,这是仿造者技术水平的关系,掌握不了真品的分寸;也有的仿造者在器物上涂上油污作旧,这就更容易鉴别了。

贼光

近年来,哥窑倭角方洗拍卖2千余万的出现,成为拉动瓷器拍卖形势扶摇直上的重要元素,这是由哥窑瓷器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所决定的。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国内对仿古乃至作假现象流行一时,所以把握好鉴定与辩伪,尤为重要。这期就为大家分析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一泓,关注藏品世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05:26 , Processed in 0.0084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