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岁志愿军战士的逆天发明:一条坑道让美军打660发炮弹,才伤1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06:1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3岁志愿军战士的逆天发明:一条坑道让美军打660发炮弹,才伤1人                                                                  2025-08-14 07:08                                        

发布于:广东省
   
                                    1951年的朝鲜战场,寒风如刀,夜里山坡上的石块被冻得开裂。
天一亮,美军的飞机便像铁翅巨鸟般低空盘旋,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炸弹和炮弹一波接一波地砸向志愿军第12军35师103团5连防守的600高地,硬邦邦的山体被削去几层,地面满是焦黑的弹坑。
这样下去,战士们还能撑多久?

那时的副班长王锁昌,年仅26岁,河北井陉人,入朝作战才一年多。一次轰炸中,三个与他并肩卧伏的战友被塌方的猫耳洞活埋,连遗体都没能找回。阵地上的明火工事几乎全毁,只要美军火力稍一停歇,步兵就会趁机发起冲击。王锁昌明白,继续死守地表就是等死,可该怎样活下去呢?
王锁昌从小在煤矿边长大,矿井里的潮湿和幽暗是他熟悉的环境。看着炸得千疮百孔的阵地,他握紧手里的十字镐,手背青筋暴起,对周围的战士喊道:“别等了!咱往山肚子里钻!”
这话让大家愣住了。班里一名叫陈二娃的新兵,望着坚硬如铁的花岗岩,犹豫地说:“副班长,这可不是矿上的煤矸石,十倍的硬度,咋挖?”

王锁昌咧嘴一笑,从破旧的背包里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三根黄色炸药卷——TNT。“看见没?宝贝!这是用五顿炒面跟工兵兄弟换的。”
有了炸药,方案便定了:先凿炮眼,再安置炸药分段爆破。王锁昌把班里仅剩的九人分成三组,每组轮流八小时作业。四川籍的李茂才个子小,动作灵活,专门用钢钎凿眼;山东汉子赵大柱力气大,负责计算炸药用量;王锁昌则带人制作简易风箱,用缴获的美军罐头焊成风斗,专门为烧得通红的钢钎降温。
坑道施工的日子,昼夜没有安静时。十字镐击石声、钢钎入岩声与风箱呼呼声交织在一起。有一次爆破后,王锁昌第一个钻进新炸出的豁口察看,顶上石块突然塌落,他猛地扑向身后战士,将人压在怀里,自己半边身子被埋。战友们徒手刨石,手指流血才将他拉出。他咳得满嘴血丝,还咧着嘴说:“阎王爷嫌我这洞没挖完,把我踹回来了!”

就这样,九人日夜苦干整整48天,终于在600高地的岩腹中凿出一条高1.3米、宽1.4米、全长90多米的坑道。人可以弯腰行走,最重要的是,任何炸弹都够不着他们。
坑道不仅能藏身,王锁昌还在两侧挖出射击孔,用废镜片制作反光装置,像潜望镜一样从地下观察地面。美军步兵攀到半山腰时,枪弹却从山体裂缝和草丛中射出,令其措手不及。

1952年1月,战报记录:王锁昌带着九人,依托坑道抵住美军七次猛烈进攻,毙敌两百余人,仅两人轻伤。
35师师长尤太忠亲自冒雪前来察看。钻进坑道后,他弯腰走了几趟,连声称好:两端出口互通,可储粮藏兵,洞顶岩层厚达三十米,重磅炸弹也无法穿透。更令人惊讶的是,王锁昌在通风孔旁开辟了一块巴掌大的土壤,种出了豆芽,既补充了维生素,又缓解了坏血病。

很快,全军召开现场会推广“坑道藏兵”战术。三个月内,志愿军在前线修建的坑道总长突破1200公里,美军称之为“东方的魔造长城”。
这种战术的威力,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到了极致。1952年秋末,美军集结三百门重炮狂轰597.9高地,一天时间把山头削去半截。敌军步兵登顶时,地面毫无人影。然而,忽然间,志愿军战士从山体各处的坑道口蜂拥而出,子弹、手榴弹迎面扑来。

美军记录中这样写道:“那些中国士兵像打不死的鼹鼠,不断从地下出现。”此战,志愿军歼敌2.5万,美军指挥官范弗里特无奈感叹:“就算扔战术原子弹,也炸不碎这些地下工事。”
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1951年那个冰封的冬天,在600高地,王锁昌和八个战友用四十多天挖出的第一条坑道。
战后统计显示,美军平均需耗费660发炮弹才能伤一名志愿军战士。王锁昌和战友用血与汗凿出的,不仅是生路,更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4:57 |只看该作者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方能安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0 01:36 , Processed in 0.0076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