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儿女,不是金钱,而是这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4:08: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儿女,不是金钱,而是这点                         

2025-08-31 15:03                                        

发布于:安徽省
   


陈道明曾说:“人生的至高境界,是哭着来,笑着走。”
人这一生,风雨兼程,到了晚年,谁都希望能有个安稳的依靠。
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儿女,期盼一份反哺的孝心;
也有人早早攒下金钱,以为财富是最后的保障。
然而,当你缠绵病榻时,终会明白,儿女有儿女的生活重担,金钱也买不来真正的慰藉与安宁。
那时才会看清,人生最后的归宿,从来不在外界,而在自身修得的境界。

心态需放松,学会哄自己开心

古人有诗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至晚年,万千繁华终成过往,最要紧的,是修得一颗从容自在的心。
病痛缠身时,若心中尽是愁苦怨怼,再好的汤药也难医;
若能想开看淡,自我宽慰,便是最好的良方。
晚年光景的质量,从来不是外在的人和物,而是自己内心的豁达与通透。
明代有位名臣叫万士和,一生为人刚正,却也因此屡遭排挤。
晚年他看透了官场沉浮,主动辞官归隐,回到宜兴老家。
别人辞官后可能郁郁寡欢,他却从此换了活法。
朝廷多次召他复出,他都婉言谢绝,丝毫不为功名所动。
在家乡,他不再纠结于昔日朝堂的得失恩怨。
而是沉醉于读书、著述、教导子弟这些简单事中,自得其乐。
他还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履庵”,寓意“乐天知命,履道坦坦”。
正是这种“哄自己开心”的能力,让他安稳地活到八十六岁高龄。
《菜根谭》有云:“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事情来了尽心应对,事情过去心就恢复空明平静,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人到晚年,放下对儿女过高的期待,放下对过往遗憾的执着,放下无谓的攀比与计较。
学会在平凡日子里找乐子,培养一两样安静的爱好。
听听戏,散散步,与老友喝喝茶。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委屈,不凑合。
懂得哄自己开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高级的活法。

手中有底气,胜过旁人千句承诺

《朱子家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儿女再孝,也有他们的难处;承诺再多,也抵不过现实的变故。
唯有自己攒下的积蓄,才是风雨来时最坚实的屋檐。
它让你在需要时,能有选择的余地,能维持最基本的体面。
经济上的独立,决定着晚年的生活质量,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活得有尊严。
指望别人终会落空,依靠自己才是根本。
古时候,江南有个普通妇人周氏。
丈夫早逝后,她独自带着幼子生活。
族人劝她改嫁,她婉拒道:“靠人不如靠己。”
她白日纺纱织布,夜间缝补刺绣,十年间竟攒下一笔不小的积蓄。
晚年时儿子赴京赶考,她突发急病。
邻人欲通知其子回乡,她却摆手阻止:“科举是他前程,不可耽误。”
自己取出积蓄请医问药,还雇了个丫鬟照料。
康复后她对乡邻说:“若不是当年攒下这些底子,今日岂非要拖累孩儿?”
后来其子高中返乡,见她面色红润、生活从容,不禁感叹道:“母亲深谋,儿不及也。”
《围炉夜话》中写道:“贤者积财以自备,愚者求贷以相累。”
老了,有点自己的钱,心里就不慌。
看病买药,不用犹豫再三;想添件新衣,不用向儿女伸手。
哪怕是想帮衬一下孩子,也能拿出实实在在的心意。
自己攒下的钱,花起来最硬气,也最安心。
它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有说不的权利和选择的能力。
从现在起,为自己留一份保障,就是为晚年买一份安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有钱,晚年安康。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人生后半程,终究要靠自己

《论语》有云:“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走过半生才明白,没有人能永远替你遮风挡雨。
父母会老去,子女有成家之日,朋友各有各的难处。
若总是依赖别人,等到变故来临,便会措手不及。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认清现实,早早学会为自己撑伞。
1.梳理心绪,与自己对话
作家周国平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到晚年,纷扰渐少,独处渐多。
这时候,内心是平静还是荒芜,全看自己。
很多老人怕闲下来,一空下来就心慌。
其实,安静不是寂寞,而是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一辈子为别人活,现在该为自己活了。
想想哪些事还值得做,哪些人还值得念。
心绪理顺了,人才不会自乱阵脚。
整天琢磨别人怎么想,不如想想自己怎么过。
心宽了,日子就顺了。
2.管理健康,要坚持锻炼
钟南山院士强调:“健康是一颗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会粉碎。”
健康是人最大的底气,却最容易被挥霍。
年轻时拿身体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健康,是最亏本的买卖。
坚持锻炼,不是追求肌肉多强壮,而是让身体保持能动性。
晨起散步,午后拉伸,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病了痛了,无人能替你承受;躺倒在床,再多的关怀也是徒劳。
不要把健康寄托于补品或医院,主动运动才是关键。
能自理,就有尊严;能动弹,就有自由。

3.有条不紊,规划好预案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活从来不确定,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
有准备的人,从容;无准备的人,慌乱。
财务上留足养老本,生活中备好应急方案,心理上接受世事无常。
规划是为了在风雨来时站稳脚跟。
子女再孝,也难时刻待命;社会再好,也要靠自己铺路。
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托于他人。
有预案的人,晚年不彷徨,遇事不乞求。

毕淑敏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并不与财富、声望、婚姻同步,而是与内心相连的感觉。”
走过漫长人生路,终会明白晚年的幸福安稳,需靠自己修得。
修一颗乐观的心,攒一份经济的稳,养一身自立的能。
如此,方能在风雨来时从容不迫,在岁月老去时体面安然。
不必叹人情冷暖,不必怨命运无常。
早做准备,用心经营,人生的后半程,才能真正活得踏实,过得安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21:18 , Processed in 0.0074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