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被认为已经绝种,西藏村民70年代捡到1只,养大后引来十几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4 18:31: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被认为已经绝种,西藏村民70年代捡到1只,养大后引来十几只                                                                                2025-09-23 17:18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家住类西藏乌齐县长毛岭乡谢通村的村民向秋拉姆出门干活。
路上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声音,像是什么不明动物在叫似的。
向秋拉姆有些好奇,于是循着声音找过去,结果发现了一只身体虚弱的幼崽,看上去它的情况不大好。

向秋拉姆仔细打量着这只小动物,它长着细长的四肢,身上覆盖着浅棕色的绒毛,背部还有几条深色的斑纹。
向秋拉姆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见过不少野生动物,但眼前的这种却让他感觉有些陌生。

她寻思它可能是一只迷路的小鹿,或许是因为刚出生体力不支,被母鹿暂时留下,又或者是在迁徙过程中与母亲走散了。
看着小家伙可怜的模样,向秋拉姆实在不忍心将它独自留在野外,要知道,高原的野外危机四伏,狼、狐狸等天敌随时可能出现,这只脆弱的小鹿根本没有自保能力。

于是,向秋拉姆怀里抱着小鹿崽,匆匆赶回了家。
就这样,这只小鹿崽就在向秋拉姆家里生活下来,得到了向秋拉姆一家精心地照顾。
很快小鹿崽就长大了,它的绒毛变得更加浓密有光泽,四肢也越来越粗壮有力,头顶上的鹿茸也慢慢长了出来,看上去威风了很多。

向秋拉姆明白,野外才是它的家,虽然很是不舍得,但总有一天他和这个朋友要分开的。
于是有一天,向秋拉姆选了一个不错的日子,想要让它回到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
可是小鹿从小就在向秋拉姆身边长大,它不想和向秋拉姆分开,所以总是不愿意走远。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向秋拉姆发现,自家的小鹿因为不愿意走,所以干脆把它的族群一起带回来了!
要知道这种小鹿的数量非常少,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了,专家走遍了西藏的一些栖息地才勉强找到了几百只。

而自家的小鹿竟然一下子带回来十几只鹿!
向秋拉姆很开心,平时也很照顾这些小生灵,就这样,向秋拉姆家的牧区后来成了新建立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而当地的牧民不仅没有觉得这些小生灵给自己添麻烦,还配合当地的动物保护人员进行监管,不让盗猎分子伤害它们。
在冬天的时候,他们还会将自家的草料分出来一些,然后扔到它们生活的地方,保证它们有的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这么珍贵呢?


«—【·一度被认为灭绝的生灵·】—»

这种动物叫做西藏马鹿,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重要的国际濒危动物会议在国外召开。
在会议上,当讨论到马鹿的不同亚种时,与会专家们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和调查数据,一致认定西藏马鹿已经绝种。

这一结论的提出,让不少关注西藏野生动物的人感到痛心,大家都以为,这种仅分布在西藏高原的珍稀马鹿亚种,已经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然而,这些专家们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西藏类乌齐县,西藏马鹿不仅没有绝种,还有着一定数量的种群在繁衍生息。

早在国际会议认定西藏马鹿绝种之前,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就已经开始寻找它们了。
经过多次考察,一众科研人员终于在类乌齐县长毛岭乡一带发现了西藏马鹿的活动痕迹,包括它们的粪便、足迹,甚至还近距离观察到了马鹿的种群。
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里不仅有马鹿生存,而且种群数量还比较稳定。

基于这些重要的考察成果,西藏自治区政府在1993年正式设立了类乌齐马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照顾下,西藏马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2005 年,类乌齐马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要想更好地保护西藏马鹿,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
西藏马鹿又称类乌齐马鹿,是马鹿的一个独特亚种,目前只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类乌齐县等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从外貌特征来看,西藏马鹿体型中等,成年雄性马鹿体长一般在1.8-2.2米之间,雌性马鹿体型相对较小,体长1.6-2.0米。
西藏马鹿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夏季时,它们的毛色多为浅棕色或黄褐色,冬季时,毛色会逐渐加深,变为深棕色或灰褐色,斑点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西藏马鹿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高原上的各种草本植物、灌木的嫩枝、树叶、嫩芽以及苔藓、地衣等。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物生长周期短,食物资源相对匮乏,所以西藏马鹿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它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食谱和活动范围。

西藏马鹿通常喜欢成群活动,群体的大小会根据季节和食物资源的情况而变化。
在食物丰富的季节,群体规模相对较小,一般由几只到十几只组成,多为雌性马鹿和幼鹿,雄性马鹿则多单独活动或组成小的雄性群体;

到了冬季,为了更好地寻找食物和抵御寒冷,群体规模会逐渐扩大,有时甚至会形成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体。
西藏马鹿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9-10月,此时高原上的气候相对温和,食物也比较充足。

雌性马鹿的妊娠期大约为8-9个月,一般在次年的5-6月产仔,每胎通常只产1仔,偶尔也会产2仔。
刚出生的幼鹿身上覆盖着柔软的绒毛,出生后不久就能站立和行走,但需要母亲的照顾和保护。
幼鹿在母亲的哺育下,会逐渐学会觅食和躲避天敌,大约在1-2年后才能完全独立生活。

向秋拉姆捡到小马鹿并引来族群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民间传说,更是西藏马鹿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普通村民的一个善举,也可能对珍稀物种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西藏马鹿的美好家园,在这里,马鹿们自由地奔跑、觅食、繁衍,与人类和谐共处。
参考:
中国新闻网《西藏马鹿保护区“人鹿情深”》2011-8-23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0:20 , Processed in 0.0075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