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帅中谁最早结识毛主席?不是朱德也并非彭德怀,而是不起眼的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6 15:36: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元帅中谁最早结识毛主席?不是朱德也并非彭德怀,而是不起眼的他                                                                  2025-09-15 11:48                                        

发布于:天津市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庄严肃穆,金秋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大红地毯上。这座见证过无数重大历史时刻的殿堂,正在举行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仪式。毛泽东主席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神情庄重地站在主席台上,亲自为朱德、彭德怀等十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会场上,将星闪耀,这些从战火中走来的革命元勋们,胸前的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在这十位开国元帅中,谁是最早与毛泽东结下革命情谊的呢?是那位与毛泽东并称朱毛红军、被根据地百姓亲切称为红军之父的朱德元帅?还是那位被毛泽东赋诗赞颂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元帅?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最早结识的元帅另有其人,这段革命友谊的开端要追溯到更早的烽火岁月。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硝烟尚未散尽。毛泽东率领着疲惫但斗志昂扬的起义部队,踏着湘赣边界的崎岖山路,来到了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的群山之中。部队在密林深处搭建简易营房,毛泽东则在一间农舍里彻夜不眠地思考革命出路。次日拂晓,他召来机敏干练的何长工,指示他立即启程前往长沙,向湖南省委汇报起义情况并请示下一步行动方向。
何长工历经艰险抵达长沙后,却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向赣南、粤北转移。这位忠诚的革命者没有犹豫,立即决定南下追寻起义部队的踪迹。11月底的广州城,寒风刺骨,何长工刚踏入城门就遭遇了广州起义爆发的混乱局面。在枪声四起的街头,他多方打探,终于从一个茶楼老板口中获知关键情报: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曾在粤东三河坝一带活动。

怀揣着这个宝贵信息,何长工立即转道韶关。时值战乱,铁路运输中断,他在韶关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里焦急等待了整整十天。当火车终于恢复通行时,这位风尘仆仆的革命者顾不上休息,立即买票启程。抵达韶关后,何长工决定先去澡堂稍作休整。热气氤氲的澡堂里,几名国民党军官正在高谈阔论,何长工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谈话中提到的朱德部队在犁铺头活动共匪头目等字眼。他佯装闭目养神,实则竖起耳朵将情报牢记心中。
当天深夜,何长工就踏着星光赶往犁铺头。在村口哨兵的带领下,他终于见到了久寻未果的朱德。在摇曳的油灯下,何长工激动地向朱德汇报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情况。朱德听后感慨道:我们从南昌撤出后,辗转赣南粤北数月,始终找不到立足之地。前些日子才得知你们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已经派毛泽覃同志前去联系。两位革命者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历史的齿轮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1928年3月,为策应湘南起义,毛泽东率部来到酃县中村。在这里,他一面派毛泽覃继续联络朱德部队,一面亲自给战士们上政治课。在村头的打谷场上,毛泽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官兵们讲解革命道理,号召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他亲自带领工作队丈量土地,将地主的田产分给无地农民,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

湘南起义受挫后,朱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毛泽东闻讯立即兵分两路前往接应。在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下,朱德部队顺利抵达酃县沔渡。得知消息的毛泽东兴奋得彻夜未眠,次日天刚蒙蒙亮就策马赶往沔渡。在张家祠堂前,两位历史巨人终于相见。34岁的毛泽东与42岁的朱德双手紧握,从此开启了朱毛红军的传奇篇章。祠堂前的古柏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也见证了他们日后数十年的革命情谊。

那么,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初次相遇又是怎样的情景呢?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的枪声划破长空。彭德怀率领起义部队成立了红五军,担任军长。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彭德怀指挥部队在湘鄂赣边区展开游击战,同时积极寻找与朱毛红军的联系。其实早在1927年冬,彭德怀就注意到了井冈山的革命星火。平江起义成功后,他更加坚定了与毛泽东会师的决心。在给战友的信中,他写道:秋收起义的挫折告诉我们盲动主义的危害,而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实践,为我们指明了新的道路。

经过三个月的转战,红五军终于向井冈山进发。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派何长工前往接应。1928年11月下旬,在九都的崇山峻岭中,何长工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彭德怀。12月初,彭德怀在何长工引领下抵达井冈山。在茨坪的一间农舍里,毛泽东热情地握住这位横刀立马将军的手,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欢迎词:你也走到了我们这条路上来。中国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胜利,民主革命也要胜利。

然而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才是最早与毛泽东相识的。1927年4月,24岁的罗荣桓考入武昌中山大学,并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面对白色恐怖,许多革命者动摇叛变,罗荣桓却在日记中写下气愤,不服气五个大字,彰显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同年7月,他在通城组建农民自卫军,秋收起义时担任特务连党代表。在文家市的祠堂里,罗荣桓第一次聆听了毛泽东的演讲。毛泽东那晚斩钉截铁地说:打长沙是鸡蛋碰石头,我们要到农村去,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这番话让罗荣桓深受启发,从此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道路。
在向井冈山进军的途中,罗荣桓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1929年古田会议上,罗荣桓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发言更让毛泽东赞叹不已。会后散步时,毛泽东对冯文彬说: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我们发现得晚了点。1963年罗荣桓逝世时,毛泽东悲痛赋诗: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深情的诗句,道出了两位革命战友跨越三十余年的深厚情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16:58 , Processed in 0.0076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