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松为何叫“行者”,而非打虎将?他身边的那三个女人说出了答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14:35: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武松为何叫“行者”,而非打虎将?他身边的那三个女人说出了答案                                                                     2025-09-26 00:07                                        

发布于:湖南省
   
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
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


这是百回版《水浒传》中,作者赋予武松的赞诗,是把武松这个角色的霸气形象概括的十分到位,其实就武松在书中的表现来看,无论你用何等溢美之词去赞颂他,也不为过,哪怕《水浒传》是一部群像戏,他也是人群中最惹眼的那一个。

(武松剧照)
不过说来奇怪,其他绿林好汉无不用各种犀利的外号来包装自己,武松却只给自己起了个“行者”的名号,这都不是低调不低调的问题,而是让人捉摸不透。
他为何不叫“打虎英雄”,而自诩“行者”?
一、打虎英雄
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应该知道,施耐庵是把最多的偏爱给了武松,那“武十回”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正因为武松的戏份最多,他也在书中贡献了最多的单人名场面。
比如“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桥段都早已传遍天下,不过你要说哪个桥段的传阅度最高,那无疑是“景阳冈打虎”了。
那也是施耐庵写得最为细致的一段剧情,武松打虎,不是一笔带过就说武松如何强大,他是把武松的每个细致动作都描写了出来。
比如这段:“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搭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可以说是画面感十足,而且读者能切身感受得到,“武松到底强在哪”,可以说他的身法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都是无人能敌的。
无愧那句“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评价。
所以照理说,武松真应该得到那“打虎英雄”的名号,至少这就是他前半生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他为何没这么包装自己?
二、莫名的外号
有人可能要说了,“打虎英雄”会与李忠那“打虎将”的名号相撞。
事实也确实如此,甚至施耐庵本人都在书中吐槽过一句:“打虎向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来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仿佛也给人一种“哎呀,不该把‘打虎将’的名号给李忠”的感觉,毕竟李忠确实是登场更早,当初施耐庵还没构思好武松这号人物的相关剧情,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这事还得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那就是“这帮绿林好汉给自己起外号的意义是什么”?

(李忠剧照)
毋庸置疑,就是用来包装自己,好在遇上敌人的时候,能够用这外号唬住别人。
你还别说,书中绝大多数好汉的外号还都是走的极力往大了吹的路子。
比如王伦那几个草包手下,杜迁、宋万不过是身材高挑,他们却敢自诩“云里金刚”和“摸着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守卫南天门的神将呢!
还有梁山那八只虎,如果他们真有猛虎之能,又为何几乎都是二三流高手?怎么不见宋江让他们当那五虎将?
说白了,外号就是用来吹嘘自己的,而武松有真本领,自然不需要吹嘘自己。
可他那“行者”的外号又是何意?
要知道即便武松得了那套头陀装束之后,也谈不上是什么出家人,他是直至征方腊结束,才在六和寺出家,当初的他,压根与行者的形象不沾边,他为何要起这么一个外号?
或许他身边的三个女子,就能给你答案。
三、三位女子
武松身边有过哪三位女子?
其中第一位自然是他那嫂嫂潘金莲。

(武松、潘金莲剧照)
潘金莲是个风流毒妇,为了与西门庆在一起,她甚至能做出谋害亲夫之举。
不过武松初遇她时,也一度对她十分客气,没当着武大郎的面与她撕破脸,哪料她的隐忍,换来的却是潘金莲歇斯底里的疯狂。
后来潘金莲害死武大郎,纵然武松为哥哥报了出,却也无法挽回哥哥的性命,武松是悔恨不已。
接着到了孟州,武松替施恩教训了蒋门神,因此被张都监盯上,后来张都监假意拉拢武松,还许他玉兰做老婆,武松见那玉兰貌若天仙,也很是动心,就答应为张都监卖命。
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一场鸿门宴,武松中了张都监的套路,可他命不该绝,终归是杀回了鸳鸯楼,处决了张都监一家。

(玉兰剧照)
这一次,他没有像当初对待潘金莲一般隐忍,而是直接对玉兰痛下杀手,他甚至都没给玉兰一个解释的机会。
接着他又到了蜈蚣岭,此时的他又不一样了,他解决了那在蜈蚣岭作恶的王道人之后,也在犹豫该如何处置那张小姐,毕竟他也听到了张小姐与道人嬉闹的声音。
后来经张小姐一番解释,才知道她是被这王道人强行掳来的,与那道人嬉戏,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是为了活命。
此时武松又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没有痛下杀手,而是让那张小姐走了。
说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人已经看出来武松为何要自诩“行者”了,因为他的人生就好似是一场修行一般,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因为一时的犹豫错过了挽救哥哥的机会,也因一时的愤怒,走向另一个极端,杀了不知是否算是无辜的玉兰。

(武松出家剧照)
到了张小姐这里,他终于变得更加成熟冷静,做出了一个相对正确的判断,放了张小姐,也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至于后来他真的在六和寺出家,那也只能说他是走完了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难,真的成了“行者”。
不得不说,从种种细节来看,武松都是施耐庵最偏爱的一个角色,是书中最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7 05:45 , Processed in 0.00754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