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刘”谁更能打?主席对两人各有评价,部下也有评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09:34: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林刘”谁更能打?主席对两人各有评价,部下也有评议                                                                               2025-10-26 16:01                                        

布于:天津市
   
      我军“五虎上将”是指指挥作战水平顶尖的五位名将——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和粟裕。在这五位将领中,林彪和刘伯承的指挥风格尽管相差悬殊,但在作战策略上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非常沉稳,擅长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强调小投入、大回报。至于谁的战斗能力更强,这一直是军事爱好者争论的话题。

尽管刘伯承的军事生涯起步较早,但林彪也在年轻时就被选入了毛主席的人才储备队伍。当林彪出生时,刘伯承已经因为贫困而辍学,开始独自承担生活重担;而当林彪还在读书时,刘伯承已经在川军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等到林彪进入黄埔军校四期,刘伯承已经是川军中的著名将领了。

尽管两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他们因南昌起义而走到了一起。那时,林彪不过是叶挺独立团的一名连长,而刘伯承则是参谋团的团长。起义失败后,林彪跟随朱德进入了井冈山,而刘伯承则前往莫斯科,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四年后,在江西苏区,他们再次重逢。此时,林彪已经成长为一名军团长,而刘伯承刚刚回到红军,不熟悉红军的作战方式,甚至曾批评红军不擅长正规作战。随着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的经历,刘伯承逐渐理解并接受了毛主席的游击战术,从此彻底摆脱了原有的教条观念,开始坚定地支持并执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林彪和刘伯承最显著的相同点就是:在指挥作战时,两人都强调“谋定而后动”。林彪的辉煌时刻主要集中在红军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仅23岁的林彪就已经担任军长,25岁时担任军团长,参与了红军的多次反“围剿”战役,堪称五次反“围剿”中的主力之一。

抗战时期,三十而立的林彪在平型关战役中大放异彩,成为战术运筹和多谋善战的代表。解放战争时,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功打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尤其是在渡江战役后,迅速横扫中南地区。同样,刘伯承的指挥风格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长征期间,刘伯承的智谋表现尤为突出。智取遵义一战,红军轻松取得了胜利;四渡赤水,红军以巧妙的战术成功脱身;巧渡金沙江,红军通过一艘木船成功突破敌军封锁;而和彝民区的小叶丹结盟更是成为佳话。抗战期间,刘伯承将山地游击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太行山的敌后根据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继续展现出他深思熟虑、预料敌情、临机应变的指挥风格。林彪和刘伯承的指挥风格虽然不同,但都极具威慑力和实效。两位将领的风格差异在他们的战友和下属眼中也有所体现。毛主席曾多次评价林彪,认为他“可堪大任”以及“折戟沉沙铁未销”。对于刘伯承,毛主席的评价则更为直接:“我有刘伯承,蒋介石不可能不失败”。林彪的指挥风格偏向“高度集权型”,也就是将作战指挥高度集中,自己亲自掌控每一个细节。这种方式有利于整合资源和力量,但也容易产生指挥过于集中的问题。而刘伯承则采取“分散指挥”模式,给予下属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正因为这种开放的指挥风格,刘伯承麾下的129师和二野的将领在战后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中,林彪与刘伯承多次配合,互补互助,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第一次合作发生在江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时,刘伯承负责总体作战计划,而林彪则执行具体战术,双方默契配合,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二次合作发生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时,林彪的关键突击部队得到了刘伯承的支援,才最终攻克了泸定桥。在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和刘伯承的合作再次展现出他们的默契,尤其是在南线大追歼战役中,他们共同设计了“疑兵计”,最终成功解放了中南地区,并进军大西南。

两位将领的性格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1950年,粟裕建议派刘或林主持对台作战,足见他们在军事上的地位和水平。1955年,林彪和刘伯承都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了大授衔仪式。到了1962年对印反击战,刘伯承因身体问题退隐,而林彪则因种种原因,最终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波动。

总的来说,林彪和刘伯承不仅是两位极具军事才能的将领,他们的不同指挥风格也给中国革命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4 09:13 , Processed in 0.00769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