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才是点石成金的魔法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0 06:5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海燕00 于 2015-12-20 06:56 编辑

                     文化才是点石成金的魔法棒   



                                                               
                              昌化石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广东揭阳承接了缅甸出产的80%高档玉石原料。行情火爆时,揭阳玉器的年加工销售量,占到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成品的85%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但今年以来,揭阳玉器行业“洗牌潮”来临。尽管正是开门做生意的黄金时间,但这里一间间铺面大门紧闭,很多柜台也是人、货两空,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档口贴着“柜台转租”、“旺柜出租”的字样。广东揭阳玉器产业协会会长林合汕说,最近几个月,有两三百家经营户注销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

               戈壁石


  石头“疯”头锐减
  翡翠如此,其他石头处境又如何呢?
  前不久,本报记者在不同场合面访的数位国石经营者,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今年以来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昌化石等四大国石及其工艺品全面滞销。一位经营者对记者说,业内有个夸张说法,“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以前,他的石雕馆每年少说也有四五单成交,但今年已到11月底了,至今还没接待过一个客户。看着满屋精美工艺雕件,他整天发愁。再这样下去,每月7万多元的石雕馆租金都要成问题了。
  12月1日,深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韩昌晟告诉本报记者,前几年行情疯狂的灵璧石、太湖石、戈壁石、黄蜡石等各种奇石,从去年开始也出现了行情逆转。如今,不仅难见忙碌于河流涧壑间找石的人影,连那些活跃的奇石炒家好像也人间蒸发了似的。曾以奇石收藏见长的韩昌晟则早已将收藏视角转向了古陶瓷。
  不妨回顾一下石头们曾经的款款“疯”情:青田石价格在十年内上涨了1000多倍,青田石出产地浙江青田县还传出过一块石头换来一套别墅的新闻;21世纪初,一拖拉机黄蜡石仅卖300元,2006年黄蜡石改称黄龙玉之后,身价成倍增长;2011年在昆明泛亚洲奇石博览会上,一块十六开纸大小、厚度不到5厘米的黄龙玉,尽管叫价120万元,但仍遭到买家哄抢;2010年开始,翡翠价格上涨速度惊人,过去一些几千元就可买到的翡翠,身价飙升到了数十万元……
  想想十余年来石头价格的“狂飙突进”,看看眼下石头行情的“一泻千里”,本报记者真有了一种“仿如隔世”的感觉。
  石头“疯”情不再,其中原因是什么?业内人士的分析大致可归纳为这样几点:一、宏观经济不景气。二、四大国石受老挝石的冲击,老挝石无论色泽、花纹,都不逊于四大国石,而价格又远低于四大国石,靠所谓稀有性炒高的石头价格泡沫开始凸显。三、连四大国石的工艺精品都少人问津了,那些靠想象而赋予形象的所谓奇石的行情还能好吗?

           太湖石

  石头为什么“发疯”?
  不过,“疯”情不再的整体基调下,石头市场尚有一抹亮色。
  今年5月,中国嘉德推出“清宁——金石篆刻艺术”特色专场。专场汇聚的奚冈、钱松、陈鸿寿、赵之谦、齐白石等名家精品佳作表现抢眼,总成交额1276.85万元,成交率72.46%。其中,清代篆刻家丁敬一枚青田石印章以253万元成交,清代篆刻家陈豫钟一枚青田石印章以126.5万元成交,清代篆刻家陈鸿寿一枚青田石印章以109.25万元成交。6月7日,北京匡时推出“方寸乾坤——国石篆刻专场”。专场汇聚的齐白石、王福庵、邓散木、韩登安等名家精品佳作受买家追捧, 成交额:1028.2万元,成交率60.1%。其中,齐白石为梅兰芳刻的一枚寿山石印章以92万元成交。
  据媒体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采用“中国印”作为会徽,把篆刻这门古老的小众艺术推到了大众面前,使得篆刻艺术得以在国人、世界面前绽放异彩。自2012年以来,篆刻艺术市场行情稳步上升。今年以来,名家篆刻石章价格涨幅超过50%,在书画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上涌动着篆刻石章收藏者的身影,拍卖行则为征集篆刻石章拍品发愁。

  同样是石头,处于同样的市场环境,市场行情反差竟如此强烈。看来,石头整体“疯”情不再的原因,远非“宏观经济不景气、受老挝石冲击”那么简单。
  石头为什么“发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四大国石、翡翠、各种奇石都是资源类藏品。其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其升值潜力,每年价格涨幅在15%~30%应属合理范围。然而,石头买家借机疯狂炒作,最终导致了石头的发热发烧直至发疯。对于“疯狂的石头”现象,知名收藏家马未都曾公开表示:“这个社会一定病了。”在他看来,石头收藏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狂热于经济利益,一些人收藏石头走入了非理性的歧路,完全忘了石头投资的文化追求。”

  文化才是“魔法棒”
  说到文化追求,记者留意到,市面上流通的各种石头无外乎三种形态:一是原石,二是石头工艺雕件,三是名家篆刻石章。而今年以来的石头行情显示,原石价格大幅跳水,工艺雕件全面滞销,名家篆刻石章行情看涨。按照马未都先生“完全忘了石头投资的文化追求”的说法,靠炒作稀缺性谋利的原石价格大幅跳水易于理解,但那些由工艺美术大师雕刻而成的工艺雕件又为什么会全面滞销呢?难道这些工艺雕件没有文化追求?

  记者不妨以青田石雕为例来加以论述。据史载,青田石雕起源于六朝。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工艺技法日趋精进。青田石雕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
  青田石雕发展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个分支。一个偶然机会,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之子文彭得以在青田冻石上展露篆刻才情。从此,印章从用材限于硬质的金银铜玉象牙犀角、雕刻限于匠人的工匠时代,进入了全新的文人流派印时代,青田石雕也有了工艺石雕和篆刻艺术这一对“翅膀”。
  但这对“翅膀”因“先天基因”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者价值的不等量、不平衡。
  记者曾负责工艺美术新闻采写多年,所观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力作无数。其作美则美矣,技亦精矣,然最终结论是,多止于描形状物层面,雕件再工巧, 仍只能算工艺,与艺术无关。所谓精与非精,只是雕技高下而已。而雕工大多学徒出身,文化程度不高。雕品题材多是花鸟虫鱼、白菜猴鹿之类,偶涉山水人物,寓意竞以封侯享禄、进宝招财等媚俗为尚,其中难有人文情怀,能现哲思者更是罕见。坊间有这样一个笑话:很多工艺美术大师把作品雕成后,经常会为给这件作品起名而发愁。这笑话或许能折射石雕工艺品的文化含量。

  在记者看来,篆刻则是中国艺术中最难的艺术,其文化含量也最高。篆刻相对于书画来说,更为小众,其创作、鉴赏门槛更高。篆刻家和鉴赏者不仅需要在书法、历史、文学、美学、绘画方面有相当深厚的修养,还必须具有扎实的古文字学、金石学知识。篆章本身的文化含量而外,如果再加上篆刻者本人精深的艺术造诣、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篆章持有者的文化影响力等文献、史料价值,更是青田石雕工艺品难可比拟。

  任何艺术均有学、会、精、通、化五境。臻于化境者必身兼力(精深的技巧)、才(杰出的才情)、胆(创新的胆量)、识(超拔的识见)。青田石雕工艺品精与非精,全在技之高下,再工巧之工艺品也仅达“精”境,与“通”、“化”无缘,作者所具者“力”、“才”而已。这恐怕正是石雕工艺品难以进入艺术收藏家的法眼、拍卖场上难见石雕工艺品身影的原因吧?以学、会、精、通、化、力、才、胆、识九字考量,石雕工艺品与篆刻艺术的文化含量之高下可谓判然若揭。而这也正是同是石头、处于同样市场条件下,石雕工艺品全面滞销而名家篆刻石章价格普涨的原因。

  文化含量的高低决定价值的高低,紫砂壶中的“曼生壶”就是一个明证。同样作为工艺品,“曼生壶”的雕技并不比很多工艺美术大师手下的紫砂壶精工。但由于作为著名书画篆刻家、诗人的陈鸿寿(字曼生)的文化介入,其中有了人文情怀和艺术情趣,“曼生壶”得以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其价值自然不是一般工美大师作品可比拟的。所以说,文化才是神话故事里神仙手中那根点石成金的魔法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9 01:47 , Processed in 0.0078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