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书与农桑 小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04:16: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书与农桑

                  

  

  每次从古人诗词文句中偶得相同趣味,都掩不住深的欢悦。
  随着年岁的增大,读到的东西与年轻时读大不一样。
  深的愉悦,往往是暗合了自己内心的志趣,而这志趣是与年龄、阅历、生之醒悟有关的。
 
  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深的田园情结。总依稀在梦里有一块天地,瓦房数间,平整的院子,毗邻院子的是一亩田地,几陇麦苗,几畦青菜,几棵果树,一沟清渠。
  有一次,在一个宴席上,对一位卓有家业田产做煤炭生意,还爱好诗文和收藏的老板朋友开玩笑说:你应该建一个庄园,种菜,将来租给我一块,我种菜,给商场和饭店送净菜。他乐于与我唱和,说自己正在筹建自己的庄园,将来还要养两匹小马,送我一匹,做田间劳作时的代步工具。大家为之欢愉一时。

  那天,偶然读到陆游《自嘲》诗,不由大欢喜。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一个“诗书”,一个“农桑”,醉了我心。少年读书,青年教书,一教教了二十多年,身已中年。这半生的经历,虽无大难,亦无大顺,磕磕绊绊,烦烦恼恼,其实平平淡淡,亦不乏欢欢喜喜。

  穿越尘世,不愿让心蒙尘。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名利之下,哪颗心不蒙尘?尽管是蜗角之争,蝇头小利,可对赤子之心的伤害是深创。
  “绝圣弃智”是心灵最高境界。我们常人难以达到,但可时时省悟。
  不要纷争,不要蝇利,只需瓦屋数间,一畦田地,一泓清渠,四季种菜种粮种果,沐沐风,淋淋雨,午后喝壶茶,夜晚数繁星。若有这样的世外桃源,何必在尘世让心灵受委屈。

  陆游“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本人骑一匹小马,常带一壶茶在旁,岂不美哉。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心中有爱,心中有情,心中有美,这就是我的酒了,它们可常醉我心,让我“气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顺应自然,不作困兽之争,不掀心海风浪,多好。
  人的省悟,往往是穿越尘世而后的渐省。人啊,不去穿越,不去经历,总还是欣欣然乐陶陶矢志不移的。走到海尽头,你会发现,彼岸其实与此岸并无两样。

  也许人们会说:不为彼岸,只为海。
  也好,去经历,去穿越吧,终有一天,也许你也会不恋彼岸,只愿回归与固守。
  诗书,这是人的精神世界;农桑,这是人的心灵归依。
  没有诗书的农桑之作,也许是粗卑的,而没有农桑的诗书之厦,早晚会坍塌。
  诗书之后,那个最美的归依便是农桑。

  我期待着,一爿地,一匹马,几畦菜,一个清心散淡与自然相依为命的人。
  一位身为官员,笔名林竹的诗人朋友,曾写过父亲晚年的人生是“三秋树”。一语会心,“删繁就简三秋树”,这该是人生大境界。

  还有大诗人任先青先生写父亲的诗句,“父亲安顿好过冬的粮食/只一声满足的叹息/就会让你抛却浮名”。
  没有穿越,没有深的人生感悟,如何写出这农桑之句?
  诗书与农桑,永远相互依存。如此,才是完满心灵,诗意人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20:10 , Processed in 0.0075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