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扳指:来自大拇指的霸气与权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7:01: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1-24 07:01 编辑

扳指:来自大拇指的霸气与权势
2016年01月22日08:46        

               



         

          每个玩友一定都有自己喜爱的首饰,但是有一种饰品却很少看见有人戴,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在古代一直是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今天小潘就来带大家了解了解这个仿佛消亡的首饰——扳指。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于作为首饰时,扳指仅仅是一种玩物,因此常被以轻蔑的语气称作“扳指儿”。

         

          扳指的历史

        

               



         

          扳指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韘初见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据考证,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17世纪以后,汉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

         

          扳指的形制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扳指的材质

        

               



        

               



        

               



        

               



         

          军事所用的扳指,现今俗称武扳指,皆由驼鹿角制作,在夏季手出汗的时候,驼鹿角中的角质蛋白会由汗液析出,扳指内壁产生粘性,均匀的血线可以增加透气性,久戴并无秽臭之气。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却仍然配戴扳指,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3 11:37 , Processed in 0.0080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